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质学   26篇
  2024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Introduction Alunite [KAl3(SO4)2(OH)6] is a very important non-ferrous metal resource, so many countries throughout the world have made great investments in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its formation, it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s. O…  相似文献   
2.
威宁宣威组底部硅质页岩Rb-Sr古混合线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滇黔相邻地区,二叠纪宣威组下部发育一层硅质页岩和碳质页岩。页岩层位稳定、分布广泛,与下伏峨眉山玄武岩组上部凝灰岩层呈假整合接触关系。用迭代法恢复硅质页岩的Rb-Sr同位素古混合线,得到硅质页岩的年龄为(255±12)Ma。这个年龄不仅支持地层古地磁研究结果,而且符合地层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Rb-Sr同位素古混合线年代学方法在中生代地层能够适用。这个年龄与普遍认为的峨眉山玄武岩主喷发期258Ma从时代关系上相符,而且有效地约束了峨眉山玄武岩喷发的上限。  相似文献   
3.
滇东南锡、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主要分布在个旧、白牛厂、都龙3个矿区,而在3个多金属矿区或附近又无一例外地有1个较大的花岗岩体相伴随.从而引起人们对于矿床与花岗岩之间联系的兴趣.20世纪90年代初,研究者普遍认为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属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密切联系的"岩浆热液矿床"(江鑫培,1990);90年代末,研究者开始怀疑岩浆热液成因,并提出了海底喷流沉积和岩浆热液叠加观点(陈学明等,1998,2000);一些研究者甚至认为燕山期酸性岩浆活动对于成矿几乎没有什么作用,矿床属于"典型的海底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白金刚等,1995;周建平等,1997,1998).矿床与花岗岩之间关系的认识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极端.对于矿床主要的控矿因素的认识也经历了断层控-层控(喷流沉积作用)-层、岩、断复合控矿(岩浆只起叠加成矿作用)的不同阶段.由于矿床与花岗岩及断裂、地层之间关系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指导进一步找矿也至关紧要,值得对这一问题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麻阳铜矿是白垩纪砂岩容矿的自然铜矿床,研究了自然铜的产出状态和矿石结构特点过程中,确定了该矿床自然铜的三种存在形式:①岩屑型原生自然铜,是剥蚀源区已有的自然铜矿石经河流搬运而来,这种自然铜可作为寻找剥蚀源区自然铜矿化的标志;②后期热液充填型自然铜,自然铜粒度粗大,形状多变,大多产于碎屑之间的胶结物中,常见交代溶蚀碎屑;③裂隙中次生自然铜,多呈大片的树枝状等不规则状.认为含自然铜岩屑来自剥蚀源区原生自然铜矿化,碎屑粒间充填的自然铜是成岩期或更晚期热液作用的产物,沿断裂或裂隙形成的树枝状-不规则状自然铜是成岩期后构造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鹿邑凹陷上古生界煤系砂岩储层特征认识不清,制约该区天然气藏相关研究和勘探部署。本文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压汞和声发射试验等分析方法查明砂岩储层特征,并阐释储层发育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砂岩储层岩性以细-中粒、细粒岩屑石英砂岩为主,成岩作用类型多样,压实和胶结作用对储层破坏明显,溶解及破裂作用对储层贡献较大。储层属超低孔、超低渗的致密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以溶孔、晶间微孔、裂缝、少量剩余原生孔和铸模孔组合为主。孔隙结构分为3类,Ⅰ类的孔隙结构和物性最好,但发育规模小;Ⅱ类和Ⅲ类的发育规模大,但孔隙结构和物性差。储层发育受多种因素影响,构造背景决定其长期处于中-深埋藏环境;沉积微相控制其发育位置;压实作用导致储层原始孔隙度降低22.01%;多期次矿物胶结使储层更加致密化;含有机酸流体是促使不稳定组分溶解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因素;破裂作用极大程度地改善储层渗透性,但发育局限。该认识对煤系地层非常规天然气藏的研究具有促进作用,也可为鹿邑凹陷相关勘探工作的部署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6.
滇东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锡、银、铅、锌等矿产基地,自西向东有个旧、白牛厂和都龙三个超大型、大型锡-银多金属矿床;三个大床型矿床附近都分布有一个大花岗岩体,个旧和老君山岩体都已有相当多的研究,薄竹山岩体的研究较薄弱,有人认为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1],形成时期为自垩纪-古近纪-新近纪.本文主要从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方面研究薄竹山花岗岩体,探讨其形成环境.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内蒙古狼山一渣尔泰山中元古代SEDEX型铅.锌成矿带为例,研究了该区从太古代到中元古代地壳岩石的铅锌含量和变化关系以及与成矿的关系。研究发现,从早到晚,岩石SiO2和K2O含量升高,铅含量也与二者同步增加;FeO、MgO、CaO及Na20含量呈下降趋势,锌含量也同步降低。在太古代时,岩石的Zn/Pb比值一般〉8,中元古代时这一比值降低为2~4。矿石的Zn/Pb比值与基底岩石Zn/Pb比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铅锌这种随时间的变化与中元古代铅的暴发性成矿及大规模铅锌共生矿床的形成是同步的,说明基底岩石中的铅和锌是该成矿带SEDEX矿床成矿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熊耳山地区已查明金、钼、铅锌各类矿床(点)数十个,显示出较好的成矿潜力。但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研究却非常薄弱,已有的研究也存在不同的认识,本文系统收集了熊耳山地区地层、岩浆岩及各类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并计算了相关铅同位素参数,通过详细的铅同位素数据及相关参数对比,研究了矿集区内成矿物质来源。结果表明:熊耳山多金属矿集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岩浆岩。依据透岩浆流体成矿体系,岩浆源区物质是与富集成矿物质的流体经过充分岩石—流体相互作用的太华群古老基底物质,具有与地表出露太华古老基底变质核杂岩完全不同的铅同位素组成。  相似文献   
9.
东秦岭斑岩型钼矿研究的几点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邻接边缘以及它们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的东段,有着30多亿年的构造演化历史,由于板块的俯冲、碰撞作用,其构造运动复杂,岩浆活动强烈,不同类型、不同成因的花岗岩十分发育,形成了仅次于美国西部Climax-Henderson斑岩钼矿带的全球第二大钼矿带,其中钼多金属矿床以斑岩型或与斑岩型有关的夕卡岩型为主,斑岩型钼矿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56.3%,斑岩型+夕卡岩型占39%,二者共占95.3%.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特征,对矿区岩浆岩、围岩和矿石的稀土元素进行了ICP-MS分析测试。花岗岩稀土元素组成表现了较强的Eu负异常和弱的Ce负异常。围岩稀土元素特征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热水沉积成因。矿石的稀土元素组成大致可分为两组:一组矿石表现为Eu正异常或无异常和Ce负异常,反映喷流沉积稀土元素组成特征,主要是距离花岗岩体较远的白羊矿段,指示成矿热液为温度较高(>250℃)、相对还原的流体,另外,Eu正异常和Ce负异常同时出现,说明矿石沉淀时较高温度的流体与少量的海水发生了对流混合;另一组矿石表现出与岩浆岩一致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模式,显示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成因,主要是距离花岗岩体较近的穿心洞矿段和对门山矿段。两组矿石稀土元素组成特征总体来说随着花岗岩体距离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岩浆岩、围岩和矿石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由喷流沉积形成主矿体,燕山期花岗质岩浆活动对矿体部分叠加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