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石炭纪是地质演化历史上重要的时期,发生了全球规模的海西造山运动,晚古生代大冰期(LPIA)达到峰值,全球海平面频繁波动,导致古气候和古环境的剧烈变化。在华南,石炭纪中期,浅水碳酸盐岩台地相区广泛发育一套白云岩沉积。本文系统总结华南3个主要碳酸盐台地内白云岩的厚度及时代,识别出白云岩时空分布的差异性。结合石炭纪中期全球气候环境特征,认为冰期兴盛引发了全球海平面下降,导致华南各沉积盆地形成利于白云岩化的环境,白云岩得以发育。而白云岩时空分布的差异性可能与各沉积盆地独特的构造演化以及不同成岩模式有关。中下扬子碳酸盐岩台地白云岩的形成模式主要为萨勃哈模式和成岩早期浅埋藏的渗透回流模式,形成相对较薄的白云岩沉积;中南部和西南部碳酸盐岩台地白云岩的形成模式为渗透回流模式,成岩规模较大,沉积较厚。  相似文献   
2.
3.
经国际莫斯科阶-卡西莫夫阶界线工作组2008年的投票表决,目前全球卡西莫夫阶的底界比传统底界提高了一个多亚阶;牙形刺Idiognathodus sagittalis和Idiognathodus turbatus是两个候选的底界标志种。牙形刺Id-iognathodus swadei-Ⅰ.turbatus演化谱系在华南连续的深水海相碳酸盐沉积剖面---贵州罗甸纳庆剖面的发现表明,Idiognathodus turbatus的首现是全球卡西莫夫阶底界的潜在标志;纳庆剖面作为目前最具潜力的候选层型剖面,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石炭系维宪阶-谢尔普霍夫阶全球界线层型尚未确立。由于石炭纪冰期效应显著,海平面升降频繁,造成沉积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给该界线的划分和对比带来了一定困难。罗悃剖面位于贵州省罗甸县西南,出露维宪阶上部至莫斯科阶上部的一套上斜坡相深水碳酸盐岩沉积,受水深影响较小,同时产丰富的牙形刺及有孔虫,可以较好地进行深、浅水相区的对比。本文通过对该剖面维宪阶—谢尔普霍夫阶界线层较为详细的采样分析,共发现牙形刺8属32种(含9亚种和1未定种),自下而上识别出两个牙形刺带,即Lochriea nodosa和L.ziegleri带,将谢尔普霍夫阶底界置于L.ziegleri的首现面,即罗悃剖面4.65m处;同时与同属华南的纳庆剖面以及全球其他地区重要剖面的牙形刺带或菊石带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5.
石炭纪共持续了60Myr,在地质年代表上起始于358.9Ma,结束于298.9Ma.按国际标准石炭系包含2个亚系6个统7个阶,其中3个阶的全球界线层型已经确立,包括杜内阶、维宪阶和巴什基尔阶; 4个阶的全球界线层型尚没有确立,分别是谢尔普霍夫阶、莫斯科阶、卡西莫夫阶和格舍尔阶.本文基于华南的材料,运用以生物地层学为基础的多重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法,建立了中国石炭纪年代地层框架.通过高精度的生物地层学研究工作,中国的石炭纪地层中可识别出牙形刺化石带37个,有孔虫(包括?类)化石带24个,菊石动物化石带13个,腕足动物化石带10个,四射珊瑚化石带10个.通过这些化石带确立的生物地层格架,建立中国区域性的石炭系年代地层框架(包括2个亚系4个统8个阶),可以与全球其他地区的区域性年代地层框架进行精确对比.同时,中国在石炭纪化学地层、层序地层、旋回地层、事件地层等研究方向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可以和全球进行良好对比.中国石炭纪地层工作在未来的推进,应加强海洋浅水相与深水相、海相与陆相地层的对比;加强旋回地层的高分辨率天文年代标尺研究;加强石炭纪古环境和古气候研究,包括反映不同古环境指标的锶同位素、氧同位素的研究,以及保存的植物化石气孔指数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