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地质学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柴达木盆地全球末次冰期介形类动物群的演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晚更新世晚期,柴达木盆地达参1井井深46m以下的沉积物内,水生生物化石有很高的丰度和分异度。介形类为 Cyprideis torosa-Ilyocypris inermis组合,伴生有轮藻类、腹足类、双壳类、植物和鱼类等化石。井深46m~10m,为全球末次冰期盛冰阶(25ka~10ka B.P)沉积,当时气候极端干冷,出现干盐湖地质事件(playa),沉积物由湖相泥岩迅速演变为石盐层,生物化石罕见,几近绝迹。平均40m厚的石盐沉积遍及三湖(台吉乃尔湖、达布逊湖和霍布逊湖)地区,形成了该区天然气赖以保存的最后一道屏障-天然气藏的盖层。井深约10m以上,为全新世暖期或称现代间冰期沉积物,渐变为浅湖相泥岩和粉砂岩夹膏盐沉积。当时处于氧同位素阶段1,湖水盐度逐渐降低,水生生物丰度和分异度再度增高,介形类更替为半咸水-淡水介形类Candona neglecta-Candoniella lactea组合,伴生有丰富的轮藻、腹足类、双壳类等。直到现代,台吉乃尔湖、达布逊湖和霍布逊湖以南由于受昆仑山充足的淡水补给影响,水生生物丰富。三湖以北,远离主要淡水补给区,水体较咸,介形类则为典型的盐湖介形类Eucypris inflata所替代,膏盐沉积比三湖以南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纪古生态特征及其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多门类化石古生态和岩相、沉积构造等资料,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纪的古气候和沉积环境。介形类、轮藻、叶肢介、双壳类和植物等化石在地层中的产出特征反映了当时以湖沼及滨浅湖为主的沉积环境,广泛分布的植物及孢粉化石组合面貌的变化揭示出盆地北缘早、中侏罗世为热带-亚热带温湿气候,早侏罗世晚期和中侏罗世晚期古气候两度明显干热化。陆生植物与湖沼相动物化石的交替出现,反映了盆地北缘侏罗纪湖泊、沼泽与低山相间分布的古地理面貌。早侏罗世湖泊多期发育但规模较小,中侏罗世中晚期湖泊规模最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