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20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
1.
白云鄂博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其资源储量影响着全球稀土资源配置的格局。稀土矿赋存于碳酸岩中,因钻孔深度所限,碳酸岩深部的延伸情况存在争议,是可以延伸较深的岩浆通道,还是根据三维剪切波速度结构研究结果显示的有限深度(约2.5km)。本文在地表展开矿区及周边岩性-构造填图和所卷入岩石的变形特征研究,将剖面上与平面上的构造样式进行对比,将有利于解决上述争议问题。本次研究在好沁、尖山北部、西矿北部一带发现大型逆冲断层,并将其命名为“好沁-尖山北逆冲断层”。该逆冲断层下盘为互层状的(粗)砂岩、灰岩和泥岩,粗砂岩的碎屑磷灰石下交点最年轻群组为1284±104Ma,砂岩的碎屑锆石最年轻组为1179±8Ma,均比白云鄂博碳酸岩的年龄(约1.3Ga)年轻;结合寒武-奥陶纪化石,厘定下盘地层为下古生界。断层上盘为变砾岩、变石英砂岩、板岩和赋矿碳酸岩,变石英砂岩的碎屑锆石存在1.94Ga和2.55Ga的2个峰值,认为其沉积于古元古代。好沁-尖山北逆冲断层将元古代变沉积岩及赋矿碳酸岩推覆于古生代地层之上,断层面上广泛发育断层泥和断层角砾,厚度自20cm至7m不等,沿断层面有含铁质流体灌入而形成赤铁矿,断层面倾角变化大,从水平到直立产状,可能是受后期褶皱影响的结果;结合卷入断层活动的最年轻地质体为二叠纪花岗岩、以及区域内白垩纪不整合沉积在断层及下伏地层之上,限定好沁-尖山北逆冲断层的活动时代发生于二叠纪之后、白垩纪之前。水源头出露有变石英砂岩飞来峰,白云鄂博矿区与南部约30km处发育相似的、4条NE-SW走向的雁列式排列的航磁异常带,它们限定逆冲推覆距离为8~30km。白云鄂博碳酸岩属于推覆体上盘地质体,好沁-尖山北逆冲断层将其与根部错开,白云鄂博地区的碳酸岩未延伸到断层下盘,下盘岩石可能是古生代岩石,因此,矿区深部的剪切波速度突变可能与该断层的发育相关。  相似文献   
2.
沉积盆地内断裂体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及其形成演化机制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以南海北部陆缘珠三坳陷为研究目标,在大量三维地震资料构造解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生代区域伸展方向的转变规律,探讨了其对断裂体系发育演化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珠三坳陷断裂具有多走向、多级别、多性质的特点,依据断裂走向可以划分为NNE-NE、NWW-NW和近EW向3组,不同走向断裂发育特征、断裂性质及分布规律存在差异。新生代珠三坳陷区域伸展方向经历了顺时针旋转的演化,由古新-中始新世神狐-文昌组沉积期的NW-SE向,转变为晚始新-早中新世恩平-珠江组沉积期的近SN向,到中中新世韩江组沉积期至今的NNE-SSW向。新生代区域伸展方向的转变与先存断裂共同控制了珠三断裂体系的发育演化,整体上导致各演化阶段活动断裂特征存在差异。从具体断裂上看主要表现在:古新-始新世强烈活动的南断裂带南支西段在中晚期消亡;南断裂带北支不同分段的断裂性质存在一定差异;走向弯曲的琼海1号、南断裂带北支文昌B凹北段晚期发生局部构造反转。以上几方面现象共同反映了新生代区域伸展方向转变对珠三坳陷断裂体系发育演化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