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钻井岩心、薄片、物性等数据资料,对四川盆地东部马槽坝-黑楼门地区白云岩储层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沉积相及成岩作用对储层形成的控制作用。研究区白云岩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颗粒白云岩、微晶白云岩、粉-细晶白云岩。储集空间以次生粒间及粒内溶孔为主,并伴生有超大溶孔。研究区黄龙组储层总体上属于低孔低渗储层,以小孔-中细喉组合为主。白云石化作用、重结晶作用、破裂作用、古岩溶作用是有利于储层发育的成岩作用,其中白云石化作用是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成岩作用。粒屑浅滩、潮道是有利于储层发育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2.
为丰富对兴蒙造山带东端中生代构造背景的认识,选取贺根山—嫩江—黑河构造带内塔溪地区的石英二长岩、石英闪长岩及石英正长岩开展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67.2±1.3) Ma,形成于中侏罗世。根据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可将塔溪地区侵入岩划分为高Sr型和低Sr型两类,早期侵入的石英闪长岩为高Sr型,晚期侵入的石英二长岩和石英正长岩为低Sr型。高Sr型与低Sr型侵入体在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上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类似I型和A型花岗岩的过渡特征,属复合型侵入岩体。该侵入岩体的形成与中生代强烈的陆内伸展造山和蒙古—鄂霍次克洋与法拉隆板块的双向俯冲闭合过程有关,是地壳在挤压增厚向伸展减薄转变的背景下,软流圈地幔上隆及玄武质岩浆底侵于下地壳并混染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塔溪地区侵入岩体的存在,表明中侏罗世期间存在一次重要的地壳挤压增厚向伸展减薄转换事件,同时其形成时代也限定了蒙古—鄂霍次克洋东段的闭合时间应为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3.
羌塘盆地羌资5井二叠系展金组烃源岩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前人对羌塘盆地的烃源岩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中生界地表露头,少见古生界的。对羌资5井二叠系展金组烃源岩的钻井岩心研究表明,其有机碳含量高,平均值达到1.15%,属于好烃源岩。干酪根显微组分主要为Ⅲ型,其次为Ⅱ2型;有机质主要来自于海相低等水生生物,热演化已达到成熟阶段。烃源岩具较好的生气能力。认为井下烃源岩样品虽显示其处于有机质演化成熟阶段,但因受后期构造抬升的影响,推测二叠系深部未知的烃源岩可能尚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羌塘盆地二叠系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油气勘探可向深部古生界开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西藏地区冰湖的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可能会发生冰湖溃决自然灾害。本文基于GIS空间分析和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了西藏地区1990年至2015年间冰湖时空变化以及各环境因子:冰湖海拔、年总降水、年平均温度、年相对湿度、冰川面积变化、GDP、人口密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25年间冰湖总数量和总面积的增长率分别为2.57%、6.32%,各个面积大小的冰湖在不同的海拔都有增长,增长最多的是小型冰湖(面积小于0.1 km2),西藏冰湖增长方向性显著,数量分布和面积分布离散程度高,基本分布在西藏东部和南部地区。(2)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西藏冰湖变化主要受该地区冰川面积变化以及降水量大小影响。(3)地理探测器中,冰川面积变化对冰湖变化影响强度最高,q值为0.5006;交互作用探测中,温度因子与冰川面积变化因子交互作用后对冰湖变化影响解释力最强,且呈非线性增强关系,除温度因子以外,冰湖变化受各因子交互作用影响强度高。  相似文献   
5.
湿地植物演替对土壤微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但不同土壤理化环境下的植物演替对湿地土壤微生物量影响的具体差异还不清楚。以鄱阳湖土壤理化性质不同的4个碟形子湖(包括相对肥沃的东湖和白沙湖以及相对贫瘠的蚌湖和大湖池)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泥滩带、湿生植被带(苔草)和挺水植被带(南荻或芦苇)采集0~10 cm表层土壤,分析不同土壤理化性质条件下植物群落演替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采用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熵(qMB)指示土壤微生物量。蚌湖、大湖池、东湖和白沙湖洲滩湿地表层土壤MBC的平均值分别为1077.27、888.29、942.45和1162.46 mg/kg,土壤qMB的平均值分别为6.07%、6.17%、3.60%和3.79%。在泥滩—苔草—南荻植物演替洲滩,土壤MBC先增加后减少;但是在泥滩—苔草—芦苇植物演替洲滩,土壤MBC持续增加。植物演替没有显著改变土壤qMB。尽管植物的生长会增加所有洲滩湿地的土壤MBC,但增加的幅度在相对贫瘠的蚌湖和大湖池明显强于相对肥沃的东湖和白沙湖。蚌湖和大湖池的土壤qMB也显著高于东湖和白沙湖。在植被演替梯度上,洲滩湿地土壤MBC和...  相似文献   
6.
昂达尔错白云岩古油藏位于羌塘盆地南羌塘坳陷,是羌塘盆地规模最大的古油藏带,对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依据铸体薄片、储层物性、沥青族组分分析,剖析了白云岩古油藏地质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昂达尔错古油藏的储集体可归类为低孔—低渗型到中孔—中渗型储层,为较好储层类型;其石油族组分呈现饱和烃含量低、非烃+沥青质含量高的特征,为芳香沥青型、芳香环烷型石油。划分出两套生储盖组合,其中的下侏罗统曲色组—中侏罗统布曲组组合为较好的生储盖组合类型,具有较好的勘探远景。认为古油藏在晚侏罗世成藏,在喜马拉雅期遭受逆冲破坏。  相似文献   
7.
基于农户调研的中国农村居民点空心化程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中国范围的乡村人居环境调研数据,分析了中国农村宅基地空心现象。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宅基地空心化严重,93.5%的调研村庄有空心化现象,平均空心化率达到10.2%。省域农村宅基地空心化差异明显,其中华北、华东、华中地区普遍较高; 多种因素导致农村宅基地空心化,认为是“外出务工”、“户口迁移”、“房屋年久失修”及“一户多宅” 的受访者分别占39.94%,19.51%,25.73%和14.82%。 中国农村空心化宅基地再利用潜力巨大,但再利用难度大,需要从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和乡村空间重构的角度进行空心村整治。  相似文献   
8.
伦坡拉盆地有较大规模的油页岩出露,根据油页岩工业划分标准,伦坡拉油页岩属于含油率较高的高灰分、特低硫型油页岩。伦坡拉油页岩主要发育于丁青湖组之中,形成于半深湖-深湖相沉积环境。通过岩相古地理研究,发现伦坡拉油页岩厚度受沉积相带控制,呈规律性展布,从深湖-半深湖-浅湖-滨湖呈环带状由中心向四周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位于盆地中央半深湖-深湖相区的伦坡日、蒋日阿错地区油页岩厚度相对较大,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小兴安岭伊春翠峦地区地处洋陆转换关键位置,受古亚洲洋和太平洋构造域的双重影响,是研究区域构造演化的重要部位。该区域中生代花岗岩形成构造环境与动力学机制长期存在分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构造演化历史的反演,也影响区域找矿工作的部署。本文对伊春翠峦地区碱长花岗岩进行全岩元素组成以及锆石U-Pb年代学与Hf同位素组成分析,阐释岩石成因和源区属性,并探讨成岩构造环境。结果显示,岩浆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89.1±1.6) Ma (MSWD=2.1,n=20),指示岩体侵位于早侏罗世。岩石富Si、K和Na元素,贫Ca、Mg元素;富集Th、Zr、Hf、Ce和Y元素,亏损Ba、Sr、Eu和Ti元素;锆石饱和温度高(804~810℃),显示岩石属于A型花岗岩。岩石稀土元素总量高(∑REE=192.60×10-6~232.80×10-6),Nb、Ta和Ti等元素亏损,Th元素富集,指示其具壳源特征。锆石的εHf(t)=1.46~2.27,对应的地壳模式年龄TDM  相似文献   
10.
水力压裂作为一种改造储层渗透性、压裂增产的技术,对页岩气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射孔附近水力压裂过程中页岩各向异性特征对破裂压力及裂缝扩展的影响规律,开展了单轴试验条件下不同层理角度的页岩水力压裂试验。研究表明:页岩的破裂压力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破裂压力随层理角度的分布曲线呈U型分布,其中0°和90°破裂压力最大,30°最小;页岩的破裂形态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沿着最大主应力方向即竖直方向起裂并延伸,另一种模式为裂缝先沿着最大主应力方向起裂并延伸,延伸过程中直接穿过层理面,随后渐渐转向为沿层理面方向扩展;破裂机制则包括拉张破坏和拉张剪切混合破坏。研究结果对于深入了解页岩裂缝起裂和延伸机理、水力压裂施工设计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