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4篇
  201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1.
在南方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有机显微组分及其赋存状态研究的基础上,以场发射扫描电镜二维图像所展示的有机质纳米孔隙形貌特征为主要依据,将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纳米孔隙的成因类型划分为沥青球粒孔、气孔、铸模孔。分别论述了这3种纳米孔隙的成因、形貌、大小、演化、连通性、相互关系及其在页岩储层中的作用。研究表明,龙马溪组页岩的显微组分主要是沥青质体,气孔和沥青球粒孔均发育于沥青质体内部,形成于有机质降解和热演化过程,是页岩气生成、吸附和聚集的有力佐证与优先空间。龙马溪组底部富有机质页岩中,各种有机质纳米孔隙发育程度高,直接体现了强的生气和聚气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同煤田陷落柱发育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临山 《山西地质》1993,8(4):432-435
  相似文献   
3.
在南方下古生界海相页岩矿物种类识别和成因判断的基础上,研究矿物质孔隙的成因类型及其对页岩储层物性的影响。以场发射扫描电镜微观形貌观测结果为主要依据,立足于页岩的矿物组成,综合考虑沉积、成岩、地质构造等因素,将南方下古生界海相页岩储层矿物质孔隙的形貌-成因类型划分为3大类:主要孔隙(顺层缝隙、泥粒孔、组分间隙、层间裂隙等),镜下常见,数量多,对页岩储层有一定的影响;其他孔隙(晶间孔、溶蚀孔、气液包体孔、片间缝隙等),镜下少见,局限性大,对页岩储层影响微弱;构造孔隙(构造裂隙、碎粒孔等)是地质构造活动的记录,对页岩储层具有双刃剑的作用。页岩岩性不同,主要孔隙类型不同,不同的孔隙在页岩储层中有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同云岗矿区下侏罗统大同组顶部煤层附近的井下陷落柱中,充填有团块状、细脉状、网脉状白色粘土矿物。经物理光性研究、电镜、差热、X射线及红外光谱分析,确证其为特殊产状和成因的地开石。该地开石仅分布地下深300-400m处的井下陷落柱中,并与自生黄铁矿共生,按地热增温率估算,最高温度不超过15℃。显然,本区地开石是在常温还原环境下,在流经煤层的弱酸性地下水作用,由陷落柱中铝硅酸盐矿物,经过长期溶蚀分解而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