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8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拟建的新疆喀拉喀什河乌鲁瓦提水电站位于现代地壳运动十分活跃的区域。野外证据显示出,坝区的F_(12)断层新活动延续到晚更新世,电站附近的石门北断层在第四纪有活动。对采自坝区及附近几条断层的断层物质样品进行了变形显微构造、石英颗粒表面形貌和微结构类型、TL年龄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F_(12)最新活动的上限时间不晚于3万年,F_(30)和石门断层的活动持续到晚更新世,石门北断层最新的活动的上限时间约2万年。根据区域断裂的分布和应力场的情况,进行了构造模拟实验,预测出工程区在区域应力场的继续作用下,应力集中在远离坝址的部位,坝址附近不会出现新的应力集中点。总体看,所选坝址是地壳活动区中相对较稳定的地段。  相似文献   
2.
中国断裂构造体系的发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文佑  钟嘉猷 《地质科学》1977,12(3):197-209
根据岩石和模拟实验的结果,应力在超过屈服强度以后,试样的表面常出现小鼓包,而且体积也有所膨胀。这一现象与所谓“扩容”(dilatancy)相当,主要是由于内部结构在应力作用下发生松弛(relaxation)并产生微裂隙(Microfissuring)的结果,因此出现应力降,相当大地震前微震,并表现为其他前兆现象。它们也常表现为粒内滑动以及双晶等微观现象。  相似文献   
3.
4.
新疆喀什河吉林台水电站地区是地壳现代构造运动仍十分活跃的地区,工程的安全有可能会受到断层新活动的威胁,必须提供有关区域稳定性资料作为建设的依据,本文应用显微构造分析,同位素法测年,石英形貌法研究综合确定可能威胁工程的断层最后一次较强烈活动的时间为中更新世晚期,其活动的下限时间是13-20万年,上限时间为9-15万年。结合模拟实验的结果指出,在继续遭受到区域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工程区会作整体的抬升,不会产生新的断裂系统和应力集中区,因此选取的工程场址是优良的。  相似文献   
5.
钟嘉猷 《地质科学》2012,47(1):62-72
北纬30°构造形变带是地球形变最为活跃的区段,许多地震、电、磁等与地质演化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奇异现象"都发生在地球北纬20°~40°的环带上。研究表明,这主要与地球内部应力作用分布状态有关。地球作为一个球体(忽略球体的不规则性),在相对固定的旋转轴运动下,其内部应力分布形式,在南北半球的中纬度区(即20°~40°间)均为应力集中和应力转换区,使之成为地球上的"特殊地段",出现了各种物理与地质构造变迁现象。  相似文献   
6.
我记得刚来所时,是1955年年末,正至深秋,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在东四牌楼沙滩后街老北京大学的地学楼,它建于1923年,院内古朴大方,院中央一座圆形的花坛,坛前是一栋灰色有点欧式风格的小楼,楼大门的左侧有一尊白色大理岩雕刻的美国地质学家"葛利普"的半身像,但他躲在了楼前一片迎春花的后面,似乎凝视着什么,这一切都显得那么庄重而又和谐.  相似文献   
7.
用擦痕作为研究断裂两盘岩体相对位移的主要依据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大多数人认为,它只代表岩体最后一次运动时所留下的遗迹。但也有人把擦痕作为确定断裂两盘岩体活动方向的唯一标志,还有人用断裂面上不同方向的擦痕确定断裂多期活动的先后次序,为此,野外观察者常是用手抚摸断裂面上的平滑度,得出断裂两盘岩体的相对位移方向。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构造特征与邻区受力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结合地震与地质资料分析,对青藏高原抬升机制,抬升形式以及由于这一运动过程所引起周围地区的变形规律等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认为前缘呈楔状的印度板块插入青藏高原下部,除使青藏高原挤压抬升外,同时沿先成几条大的北西向断裂产生向东—东南方向走滑,这对研究亚洲区域构造尤其是现代构造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气烟囱的形成机理及其与油气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烟囱是由热流体活动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伴生构造.其一经形成后,对后期幕式活动的热流体或油气运移仍为一种特殊的运移通道,而且影响油气的聚集成藏.本文对气烟囱形成机理和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气烟囱与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关系,并通过光测弹性力学模拟和物理相似模拟等实验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中国东部油气勘探中,气烟囱研究不仅可预测浅层油气藏分布,而且为寻找深层有机、无机气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初,对地堑的研究才由描述性阶段而发展到对其成因的探讨。1930年,德国地质学家克鲁斯(H.Cloos)最先用实验方法使湿粘土受侧向拉伸,而再现了地堑构造,从此对地堑的力学成因,展开了讨论。H.克鲁斯认为,这种构造是与地堑相垂直的地壳球面张力所造成的,它可能是区域性的,也可能是由于地堑所横过的部分地块的拱起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