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建立更符合岩石屈服与破坏机制的强度准则,基于能量转化是岩石屈服与破坏的本质属性,采用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岩石屈服与破坏准则进行了研究。以岩石强度与整体破坏准则为基础,通过引入弹性应变能释放分散系数,建立基于弹性应变能强度准则;分别采用M-C准则、Murrell准则、三剪能量准则、统一能量准则、三维H-B强度准则及基于弹性应变能岩石强度准则对盐岩和花岗岩的破坏强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基于弹性应变能岩石强度准则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值比较吻合(尤其是真三轴试验条件下),并且分析了产生上述结果的内在机制。所建立的强度准则仅需测定常规岩石力学参数(单轴抗压强度与泊松比),物理力学意义明确,对于定量描述岩石的屈服与破坏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探究土岩组合岩体中抗拔桩的极限承载力,结合工程岩土参数及试验数据,运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即可得到土岩组合岩体中抗拔桩的极限承载力。基于被动状态下的Kotter极限平衡方程式求解土层提供的抗拔力,根据岩石强度,基于Hoek-Brown破坏准则求解抗拔桩嵌岩端岩体的抗拉强度,从而可计算得到嵌岩端岩体的抗拔力;由静力平衡原理,叠加土层及嵌岩端岩体提供的抗拔力及破坏锥体重量,即可得到土岩组合岩体中嵌岩抗拔桩的极限承载力理论解析式。在嵌岩深度较小的情况下,该解析式的理论计算值与数值模拟分析值相接近,但随着嵌岩深度的增加,理论计算值会偏离数值计算值。故结合数值模拟试验值,对提出的极限承载力理论解析式作进一步的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极限承载力解析式能反映嵌岩端岩石风化程度、嵌岩深度、土层厚度、桩长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运用修正后的解析式对该地质条件下不同抗拔桩的极限承载力计算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吻合,说明所建立的抗拔桩极限承载力解析式的方法是可行的。同时,运用该方法可确定类似工程中嵌岩抗拔桩的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3.
某公路路基形成了高达28m的直立超高边坡,采用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进行加固,桩长39m,最大悬臂高度28m。为确保边坡整治工程的安全施工及正常运行,选取了3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7#、2#、4#)上的锚索作为监测对象,从锚索张拉之日起,定期对锚索的受力情况进行测试。本文重点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中的预应力损失值进行了定量计算,系统分析了影响锚索预应力损失的各项因素,为预应力锚索的设计、施工以及工程管理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循环荷载下原状红黏土路基的动力特性,采用SDT-20型动三轴仪对原状红黏土进行了分级循环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围压、频率及动应力幅值对原状红黏土的动应力、动弹性模量-动应变( Edd)和动剪切模量-动剪切应变( Gdd)关系曲线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原状红黏土的动应力-动应变关系曲线发展规律可采用Kondner模型进行描述;动应力随动应变先急剧增大后趋于平稳,并给出了急剧增加时动应变的取值范围,即0%~0.05%;分析了不同围压、振动频率下红黏土的动弹性模量及动剪切模量的变化规律,当动应变小于临界值时,红黏土动弹性模量随动应变的增大而增大;当动应变大于临界值时,红黏土材料动弹性模量随动应变的增大而减小,动剪切模量具有相同变化规律;结合红黏土的动力特性变化规律,利用围压对动弹性模量进行折减,在Darendeli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红黏土路基动弹性模量、动剪切模量的分段预测模型,经拟合验证,本文分段模型的适用性较好,可预测分级循环荷载下红黏土的动弹性模量-动应变(Edd)和动剪切模量-动剪切应变(Gdd)关系曲线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工程稳定性监测与信息化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坡加固工程中,新型支挡结构--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计算方法,目前尚无统一标准.理论与设计计算方法尚不成熟.通过对某公路路基超高直立边坡锚索抗滑桩加固工程全过程的跟踪监测,对监测成果进行分析,提出了边坡防治动态信息化的初步认识.对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后续施工有重要指导意义,对锚索抗滑桩理论与计算方J法具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三轴应力条件下红粘土力学特性动态变化的CT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粘土工程性质特殊而复杂引起学术界与工程界的广泛关注。采用CT技术研究三轴应力条件下红粘土的力学特性,是土力学领域中一项新的研究方法,它可以从细观的角度分析红粘土在受到三向应力作用后,土体内部结构、孔隙的变化、裂隙扩展等规律,并获得CT图像、CT数与应力-应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