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Jiang  Kejun  Chen  Sha  He  Chenmin  Liu  Jia  Kuo  Sun  Hong  Li  Zhu  Songli  Pianpian  Xiang 《Natural Hazards》2019,97(3):1277-1295

The salinization of freshwater-dependent coastal ecosystems precedes inundation by sea level rise. This type of saltwater intrusion places communities, ecosystems, and infrastructure at substantial risk. Risk perceptions of local residents are an indicator to gauge public support for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planning. Here, we document residential perspectives on the present and future threats posed by saltwater intrusion in a rural, low-lying region in coastal North Carolina, and we compar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urvey responses to physical landscape variables such as distance to coastline, artificial drainage density, elevation, saltwater intrusion vulnerability, and actual salinity measured during a synoptic field survey. We evaluate and discuss the degree of alignment or misalignment between risk perceptions and metrics of exposure to saltwater intrusion. Risk perceptions align well with the physical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as residents with greater exposure to saltwater intrusion, including those living on low-lying land with high concentrations of artificial drainages, perceive greater risk than people living in low-exposure areas. Uncertainty about threats of saltwater intrusion is greatest among those living at higher elevations, whose properties and communities are less likely to be exposed to high salinity. As rising sea levels, drought, and coastal storms increase the likelihood of saltwater intrusion in coastal regions, integrated assessments of risk perceptions and physical exposure are critical for developing outreach activities and planning adaptation measures.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结构及早期沉积盖层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主要形成于太古宙—古元古代,岩石组成极为复杂,大多经历了较强的区域变质作用,变质程度一般达到了(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属变质程度较深的区域变质岩系,主要是各种片岩、片麻岩及变粒岩、石英岩、大理石及花岗片麻岩等;基底结构具有较为明显的分区特征,可划分为北部、西北部及中南部三个大区,走向总体以北东向为主;从演化过程来看,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是华北克拉通形成过程中的太古宙微陆块之一,古元古代末可能是其与华北拼合为一体的关键时期。早期沉积盖层主要经历了长城纪陆内裂陷、蓟县纪边部沉降、青白口纪—南华纪整体隆升和震旦纪边缘拗陷4个演化阶段,沉积环境总体以海相为主,晚期局部具陆相特征,不同时期的沉积物特征有较大差异,可能主要受构造、气候环境的共同制约;早期沉积盖层整体上受基底结构和构造控制明显,越早期影响越大;盆地西南边缘一直是最活跃的构造沉降区,基底构造所处位置特殊可能是其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将世界主要相关研究机构和数据库(IEA、BP、EDGAR/PBL/JRC、CDIAC、EIA和CAIT)发布的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数据与中国官方数据和估算进行比较,认为数据之间的差异来源于计算范围、方法和基础数据的不同,其中能源消费数据的差异是造成一些数据库估计值偏高的重要原因。研究认为IEA和CAIT数据与中国官方数据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建议中国加强煤炭统计工作,提高官方数据公布频率并提高清单完整性。  相似文献   
4.
莱州湾东部水域出现的文昌鱼幼体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莱州湾东部水域出现的文昌鱼幼体进行了初步调查。该水域的文昌鱼幼体分布面较广,从5m和12m等深面上均有很高的出现频率和一定的生物量。6-8月间文昌鱼幼体体长为1.3mm-7.8mm,进入8月份后,幼体态转入底栖潜沙生活。  相似文献   
5.
欧盟第二承诺期减排目标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欧盟提出了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在1990年水平上降低20%的目标,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文章首先分析了1990-2005年欧盟减排成果,认为欧盟老成员国很难在第一承诺期内实现其在《京都议定书》之下的承诺。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减排目标,必须有更严格的政策措施作保障,但现在的行动计划缺乏足够力量和信心。中东欧新成员国的加入有助于欧盟实现其第一承诺期目标,但随着经济发展的逐步恢复,这将给欧盟第二承诺期的减排目标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6.
长城系是鄂尔多斯盆地太古界—古元古界统一的结晶基底形成后所发育的最早期的沉积盖层,主要形成于区域拉张的裂陷构造背景下,在盆地内部发育多个东北向延伸的次级裂陷槽,并伴随有同构造期的基性岩浆活动。综合分析认为,长城系主要发育海相陆源碎屑建造,而在充填深海、半深海—海湾沉积的裂陷槽区,可能发育有效的海相烃源层;长城系沉积后,盆地大部分地区处于长达9~10亿年的抬升剥蚀环境,利于在其顶部形成大面积分布的风化壳储层;对长城系埋藏史分析表明其具有跨越大构造期而晚期成藏的热演化史,并未发生区域变质而遭破坏,在盆地本部地区具有有利的成藏构造保存条件;深层长城系是下一步天然气勘探值得期待的潜在层系,而勘探的关键是针对盆地本部的次级裂陷槽部署探井以确证长城系烃源岩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澳大利亚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的分析,介绍了澳大利亚清单编制的研究框架、组织管理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健全我国清单编制管理机构、建立稳定畅通的数据来源渠道、逐步开展企业联网直报等建议。这些工作将有助于促使我国清单编制工作逐步常规化和标准化,及时为政策研究和决策制定提供基础数据并积极应对可能面临着递交频率增加和接受国际磋商和分析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从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构建一个低碳社会》到2007年的《能源白皮书--迎接能源挑战》,英国的气候变化政策发生了微妙变化,从强调自身减排蜕变到一再强调国际行动以及建立相应国际框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中的原因有3方面:1) 英国的温室气体尤其是CO2 排放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反弹迹象,减排前景不明朗;2) 英国能源供应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出于对能源供应安全的考虑;3) 担心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势头抵消其减排努力。可见,在能源政策方面,英国变得更加务实。  相似文献   
9.
浙江渔场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依法打击涉渔"三无"船舶和违反伏休规定等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全面开展渔船"船证不符"整治、禁用渔具整治和污染海洋环境行为整治)专项执法行动实施以来,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基于调研所获资料,综合分析涉渔"三无"船舶回潮、部分伏休政策实施困难以及渔船"船证不符"、禁用渔具和海洋环境污染整治不彻底等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建立长效机制、加大整治力度和建立省内外联动机制的对策建议,为浙江省海洋生态修复、渔业资源保护和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报告首次对减缓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进行了独立成章的评估。主要结论认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依然是国际合作主要多边论坛,但对该《公约》基本原则的理解出现分歧,《京都议定书》的表现不尽如人意;目前国际合作机制在架构和参与主体方面日趋多元化;国际合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参与度不够、遵约机制不健全。一个“自下而上”的全球协议、资金和技术激励可以促进广泛参与,贸易措施的介入可以完善气候政策、促进参与和遵约,《公约》外的各种小多边主义通过对接可对《公约》机制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这些评估结论可能对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