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罗金海  畅莹磊  陈卓 《地学前缘》2022,29(6):314-324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内部发育多条辉绿岩脉。辉绿岩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Zr、Hf等,具有板内拉斑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其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原始岩浆经历过比较强烈的结晶分异演化。对辉绿岩的锆石进行U-Pb LA-ICP-MS测年获得的206Pb/238U年龄为750~195 Ma。根据峰值年龄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本文把辉绿岩的形成年龄确定为224 Ma(晚三叠世)。辉绿岩反映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在晚三叠世处于类似大陆裂谷的伸展构造环境,晚三叠世西邻陇山地区发生的强烈碰撞后伸展作用也可能有助于进一步强化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的伸展构造环境。当时该地区岩石圈的稳定性相对较弱,为该地区后续的早侏罗世和早白垩世岩浆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晚三叠世及后期的岩浆活动提高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的地温梯度并加快了该地区烃源岩的热演化进程,可能对该地区的油气成藏条件造成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2.
含水上升规律研究是油田动态分析的重要内容,应用Logistic生长曲线统一表征油田含水上升规律,并建立了涠洲油田群不同主力产层的油田含水上升模式。研究表明以涠洲组为主力产层的油田在生产过程中具有凸型的含水率上升规律,以角尾组为主力产层的油田在生产过程中具有s型的含水率上升规律,而以流沙港组为主力产层的油田在生产过程中则具有凹型的含水率上升规律。应用涠洲油田不同主力产层典型的含水率上升方程,结合区域产量规划研究,预测了涠洲油田群的产水量情况,为油田群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规划提供了基础。研究方法对油田开发管理及区域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亚造山带东段多个地块内鲜有古老结晶基底物质报道,严重制约了我们对其早期属性的认识。本研究在内蒙古北部与蒙古国接壤的乌力吉特敖包地区,发现了被中下泥盆统泥鳅河组不整合覆盖的古元古代细粒二长花岗岩和沉积地层(乌兰敖包组)。对二长花岗岩开展的LA-ICM-MS锆石U-Pb定年显示其结晶年龄为(1686±10) Ma,说明形成于古元古代。乌力吉特敖包二长花岗岩高钾钙碱性,过铝质(A/CNK=1.08~1.11),且含有大量白云母,属S-型花岗岩。不同于常见的显生宙以来的S-型花岗岩,乌力吉特敖包古元古代花岗岩具有正的εHf(t)值(+2.9~+6.7),但εHf(t)值远低于1.7 Ga地壳演化趋势线,且锆石原位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0~2.3 Ga,因此其应该来源于古老变泥质岩部分熔融。乌力吉特敖包古元古代花岗岩形成于陆陆同碰撞的构造环境。在古元古代乌兰敖包组变质泥岩获得了一个显著的碎屑锆石峰值年龄(1698 Ma),且该地层被元古宙花岗岩侵入。本研究发现的乌力吉特敖包古元古代末期花岗岩和乌兰敖包组沉积地层说明:中亚造山带东缘各地块内存在古老的结晶基底物质。这为我们认识这些地块早期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地质证据。  相似文献   
4.
前进场岩体位于大兴安岭南段,主要岩石类型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是道伦达坝铜钨锡银矿床的赋矿围岩之一.本文对前进场岩体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定年、锆石Lu-Hf同位素及矿物地球化学研究.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前进场岩体形成于278~279 Ma,为早二叠世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S...  相似文献   
5.
Crystalline basement and Precambrian crustal growth of the continental massifs within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CAOB) are still pending problems. Our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investigations identified an Archean (2606 Ma) granitic pluton in the Biliya area of the Erguna Massif. The Neoarchean granitoids show high and positive in-situ zircon εHf(t) (+0.3 to +10.0), whole-rock εNd(t) (+4.8) and whole-rock εHf(t) values (+2.1). 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Y + Ce + Zr + Nb (> 220 ppm) and Zr contents and could be classified as A-type granites. These granitoid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Zr saturation temperatures (TZr) (796–836°C). They were derived from partial re-melting of juvenile mafic lower crust in an intracontinental back-arc extensional environment. This newly identified Neoarchean granitic pluton may represent the crystalline basement of the several continent massifs within the CAOB, and their high ?Hf(t)–?Nd(t) values may also indicate the occurrence of lateral crustal growth events in these massifs during the Neoarchean.  相似文献   
6.
畅莹磊  罗金海  陈卓 《地质论评》2022,68(6):2022112022-2022112022
本文对秦岭—祁连结合部陇山构造带内部侵入于陇山岩群中的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和其中的黑云斜长片麻岩包裹体进行了地球化学和独居石、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具有I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其进行的LA-ICP-MS独居石U-Pb测年获得年龄433.5?1.8 Ma,锆石U-Pb测年获得了三个主峰年龄(439.5 Ma、634.5 Ma和2265 Ma)和五个次级峰值年龄(568.7 Ma、1875 Ma、2112 Ma、2604 Ma和2738 Ma)。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原岩是经历过显著的结晶分异作用的中基性岩,在其中分选出了两类锆石:(1)环带清晰且经受了热液蚀变的岩浆锆石,对其U-Pb测年获得了一条很好的不一致线,不一致线的上、下交点年龄分别是2194?42 Ma和431.2?58.1 Ma;(2)CL图像整体很暗的变质锆石或热液蚀变锆石,在这类锆石中获得了峰值年龄513.1 Ma。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本文把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时间限定为431.2-439.5 Ma,把黑云斜长片麻岩原岩的形成时间限定为2194?42 Ma。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与文献揭示的围岩(斜长角闪片岩)的形成时间基本一致,暗示431.2-439.5 Ma期间陇山地区大量发育中基性和酸性岩浆活动,岩浆作用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特点。北祁连洋盆和北秦岭西段洋盆向北的俯冲活动在513.1 Ma时可能影响到了本文研究区。2738 Ma、2604 Ma、2112 Ma-2265 Ma和1875 Ma等峰值年龄分别应该是华北克拉通在新太古代晚期的陆壳生长事件和古元古代早期克拉通裂解事件在研究区的反映。634.5 Ma期间研究区可能处于一种未知的特别的构造环境。总体来看,陇山构造带在前寒武纪时作为华北地块的一部分而演化,显生宙以来其构造演化过程受到秦岭造山带和北祁连造山带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丁颖蕾  周运超 《中国岩溶》2019,38(5):729-738
为探究喀斯特土壤石砾含量的影响因素、形成机制及其分布规律,采集了3 180个土壤样品,分析后寨河流域不同影响因素下土壤石砾含量的分布规律,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得出了影响后寨河流域土壤石砾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坡度、岩性、土层厚度和植被类型是影响土壤石砾含量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坡度对喀斯特地区土壤石砾含量的分布特征影响作用最大。在不同坡度条件下,土壤石砾含量的分布规律为:坡度<30°时随坡度增加,土壤石砾含量增大。坡度>30°时随坡度增加,土壤石砾含量减小。不同土层厚度下,土壤石砾含量分布规律为:随土层厚度增加,土壤中石砾含量减少。植被类型不同,土壤石砾含量大小排序为:灌木>草本>乔木。不同岩性发育形成土壤,土壤石砾含量大小排序为:白云岩>石灰岩>泥灰岩>第四纪黄粘土>砂页岩。喀斯特地区岩性决定风化成土速率和土壤石砾总量,是土壤石砾含量的物质来源基础。坡度是促进土壤石砾含量迁移、再分配的驱动因素,植被类型和土层厚度是影响土壤石砾含量的响应因素。   相似文献   
8.
我国东北地区分布有大量中生代(侏罗纪至白垩纪)火山岩。选取大兴安岭西缘玛尼吐组粗安岩-粗面英安岩-流纹岩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它们为高钾钙碱性的火山岩,主量、微量元素含量变化较大,SiO2含量为5671%~7185%,Na2O+K2O含量为592%~1018%,Na2O/K2O比值较高,为078~133,Mg#为306~564。玛尼吐组火山岩的稀土元素配分图和微量元素蛛网图右倾明显,可见明显的Nb、Ta、Ti、Sr和Eu负异常(Nb*=017~071,Sr*=024~115,Eu*=049~077)。稀土总量较高,为200×10-6~949×10-6。结果分析可知,玛尼吐组火山岩源岩与霍林河火山岩源岩相似,均为混合了少量先存古老地壳的新生基性下地壳。新生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安山质岩浆,并经角闪石+斜长石+钾长石+磷灰石+钛磁铁矿等的分离结晶形成了玛尼吐组粗安岩-粗面英安岩-流纹岩。玛尼吐组火山岩显著的岛弧地球化学特征说明其形成于与太平洋俯冲有关的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9.
根据辽宁测震台网最近10年记录到的6245次天然地震,28698个P波初动极性数据,在考虑不同震中距数据权重的同时给出辽宁及相邻地区0.25°×0.25°的精细构造应力场,并结合构造背景对反演结果进行分析.总体来看,反演得到的主压应力轴方位以NE、NEE向为主,倾伏角较小;主张应力轴方位以NW、NNW向为主,局部有近N...  相似文献   
10.
一种改进顶帽变换与LBP高程纹理的城区建筑物提取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LiDAR数据的建筑物提取存在植被点与建筑物点难以区分的问题,利用航空影像进行城区建筑物提取则无法有效剔除阴影区域植被。本文融合LiDAR和航空影像两种数据源,提出了改进顶帽变换及局部二进制模式(LBP)高程纹理分析的建筑物提取算法。首先将LiDAR数据进行规则格网化,通过改进顶帽变换提取地面数据点,然后根据航空影像计算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值进行植被粗提取,计算LBP高程纹理,精细区分植被点与建筑物点,最后利用形态学操作填充建筑物孔洞,以检测出的建筑物点为种子点进行区域生长,得到完整的建筑物点集合。试验基于ISPRS提供的Vaihingen数据集中复杂多植被城区场景,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够有效区分植被与建筑物,实现建筑物准确提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