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8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0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2012年,国家安排了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海洋能示范、技术研发、标准及支撑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的实施,引导了我国海洋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培育我国海洋能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若能持续实施专项资金,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海洋能的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山东是我国海岸线较长的省份之一,其海域及依托陆域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各种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雄厚,内联外引基础好,是山东省经济最发达的区域。近年来,整个半岛被国务院定为全国15个经济开放区之一,区内有青岛、烟台、威海3个开放城市及3个经济开发区。搞好该区的整体布局、行业布局和综合发展规划,将会使该区的经济得到持久、稳定的发展,这不仅对山东省,而且对沿海地区乃至更广的内陆腹地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军民结合发展海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达海洋国家在发展海洋科技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军民结合,在实践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英、美等国,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已成为其国家战略。促进军民结合在我国海洋技术领域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根据海洋研究所的科技管理实践,提出一种适应研究所科技管理特点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新思路,以加强科研管理工作中的信息交流、资料共享和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研究所科技管理不同于大学和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具有学科特点明显、机构设置简单、科技管理系统性和弹性的特点.因此,该MIS的建设思路强调系统结构的混合性、信息的共享性、开放性和技术的适用性.对中小型科研院所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海洋风能开发利用的潜在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海洋风能发电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专家评分表,确定各层次因素的权重,经过模糊评价,得到海洋风能开发利用的潜在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隶属度.评价等级隶属度的大小反映了潜在环境影响的程度,其结果可以为海洋风能电站的站址选择和电站建设提供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了推进海洋能的开发利用,研究了海洋能开发对于沿海和海岛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了我国海洋能的资源状况,阐述了我国沿海和海岛建设小康社会、海洋经济开发、海防建设、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对于海洋能的需求,进行了江厦潮汐能电站和山东大管岛波浪能实验电站案例分析,提出了鼓励海洋能开发利用的措施建议.海洋能开发对沿海和海岛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2006年夏,记者到荆门市采访,游览了该市正在开发建设中的千佛洞森林公园。公园地处荆门城区中心,1992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2003年6月荆门市计委批复立项,建设面积4337亩,森林畜积1.6万立方米,规划为  相似文献   
8.
浅析入世对中国海洋仪器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国际性的经济贸易组织,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多边国际贸易体系。对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而言,加入WTO,将本国的经济融入全球化经济体系之中,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研究入世对我国海洋仪器行业的影响因素与程度、机遇与挑战,及时采取措施,规避风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海浪是海上生产作业和军事活动都特别关注的海洋环境要素之一,灾害性海浪会严重影响生产作业和军事活动,并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建立完善的海浪观测系统,提高灾害性海浪的预测和预警水平,对海洋经济和军事活动都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美国国家业务化海浪观测计划,分析了我国海浪观测现状,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渤海是位于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内陆边缘海,是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出海口,港口经济的发展对于整个环渤海地区经济乃至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环渤海地区港口资源现状,对环渤海地区的港口的布局、规模、速度和水平等进行了评价,并进一步展望了环渤海交通运输与港口发展的趋势。研究发现环渤海地区港口分布密集、规模持续扩大、吞吐能力增长迅速、对区域经济的带动能力快速增强,港口功能趋同性明显;未来将朝着大型化、深水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物流成为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管理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将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