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3种海产经济鱼类成熟卵膜形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扫描电镜对黑鲷,牙鲆和红鳍东方豚成熟卵膜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其卵径大小,壳膜厚薄,微型孔小管长短,孔径大小,分布密度,卵膜孔和卵孔管等形态都存在着种的差异,尤其是由漏斗状壁的前庭和漏斗底的卵孔管两个主要部分组成的卵膜孔也体现了种的特异性。黑鲷是深凹陷,短孔道型,牙鲆是浅凹陷,短孔道型,红鳍东方豚是无漏斗状凹陷,仅有一长孔道型的卵孔管和簇拥其周围众多乳突等的特殊结构,这3种鱼的卵孔管内壁肯螺纹,属  相似文献   
2.
姚斐  周金龙 《地下水》1997,19(4):171-173
本文在简述新疆平原地下水资源特点的基础上,综述了新疆平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并从地下水资源角度提出了防治新疆生态环境劣变的五条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将大肠杆菌 O157:H7培养于低温贫养条件下 ,以涂布平板法 (PC)和最大近似值法(MPN)检测可培养细菌数 ,95~ 115d后表明可培养菌数下降为零。吖啶橙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AODC)检测细菌总数 ,表明细菌总数始终变化不大 ,而活菌直接镜检计数 (DVC)检测到的活菌数保持在 10 6个 / m L。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 O157:H7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  相似文献   
4.
副溶血弧菌菌株1211U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将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菌株1211培养于低温贫养条件下,以平板菌落计数法(PC)和最大近似数法(MPN)检测可培养细菌数,50 ̄60d后表明可培养数下降为零。吖啶橙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AODC)检测细菌总数,表明细菌总数始终变化不大,而活菌直接计数法(DVC)检测到的活菌数保持在10^5个/ml。本实验证明了副溶血弧菌1211U株在一定的条件下或进入活的非  相似文献   
5.
大肠杆菌O157H7在低温贫营养的条件下可进 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用常规的培养法无法将其检出。作者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技术(Indirec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 y, ELISA)检测VBNC的大肠杆菌O157H7,发现此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将其检出,最小检测 浓度为10  相似文献   
6.
红鳍东方鲀精子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研究红鳍东方精子形态的超微结构:红鳍东方精子分头部和尾部等两部分。头部似炮弹状,无顶体;核内有空隙,空隙中有或无少量电子致密小颗粒;细胞膜与核膜间的原生质有向外鼓起的单个小液泡;中心粒复合体位于植入窝内,由近端中心粒、中心粒间体和基体等组成。袖套位于核后端,内含7~8个环列的线粒体球。尾部近核端部分鞭毛的一侧有小囊泡群聚的囊泡鞘;远核端部分有侧鳍;囊泡鞘和侧鳍与轴丝的中央微管同在“Y”轴上;轴丝为“9+2”结构。  相似文献   
7.
副溶血弧菌 (Vibrioparahaemolyticus)是在海洋及盐湖环境中分布极为广泛的一种致病性嗜盐细菌 ,一般在冬季用常规方法不易将其检出[1],并且在冬季的暴发频率和发病水平都远远低于夏季。Wolf和Oliver于1992年 ,Jiang等[3]均发现副溶血弧菌在低温贫营养的条件下可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ViableButNonculturableState,VBNC),即细菌处于不良环境条件下 ,细胞缩成球形 ,用常规方法培养不能使其生长繁殖 ,但仍然是活的一种特殊存活形式[1]。作者在对副溶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