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海洋学   35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各种海洋生态监测方法的基础上,构建生物分布指数、生物暴露指数和生物反应指数,并由此确定生态质量总指教。生态质量总指数可以综合反映特定海洋环境的生物群落特征,典型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蓄积特征以及生物体对环境污染的生理生化反应特征,因此可以应用于近岸海洋环境质量的生态监测。  相似文献   
2.
黄河入海口壬基酚污染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口表、底层水体和沉积物中壬基酚的浓度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水体中壬基酚浓度为15.7~148.6 ng/L,平均值为47.5 ng/L;底层水体中壬基酚浓度为15.8~52.7ng/L,平均值为31.0 ng/L;表层沉积物中壬基酚浓度为2.31~5.47 ng/g,平均浓度为3.87ng/g。黄河口水体中壬基酚浓度呈现由河道向出海口外逐渐降低的趋势;河道中表层沉积物壬基酚含量高于出海口外。黄河口水体中壬基酚浓度低于文献中报道的海河口水体中的浓度,表层沉积物中壬基酚含量低于珠江口文献报道值。水体中壬基酚浓度超过抑制藤壶附着浓度(10 ng/L),河道最上游的站点水体中的浓度超过影响太平洋牡蛎幼苗的发育并增加幼苗死亡率的浓度(100 ng/L)。  相似文献   
3.
2000年夏季莱州湾生态环境要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依据 2 0 0 0年夏季 8月 2 9日至 9月 2日莱州湾的 1次综合性生态环境调查资料 ,给出了表、中、底 3层的平均温度、盐度、主要营养盐浓度及其比例和叶绿素 a浓度 ,分析了莱州湾的温盐结构、主要营养盐和叶绿素 a的分布特征。由于莱州湾的水深较浅 ,各要素的垂直分布都比较均匀。生态环境要素的水平分布表现为小清河口为高温、低盐、高营养盐和高叶绿素 a浓度区 ,小清河口东测的湾顶区域为高温、高盐、相对低的营养盐和叶绿素 a浓度区。此次观测到的盐度较 1997年以前有明显升高。莱州湾各层平均的 N/ P和 Si/ N分别为 16.73和 1.67,都比 1998~ 1999年渤海中部的值大 ,但 N/ P比 1992 ,1995和 1996年莱州湾的 N/ P明显偏低。叶绿素 a浓度与硅酸盐浓度之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α=0 .0 1) ,表、中、底 3层叶绿素 a浓度同硅酸盐浓度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 4 ,0 .68和 0 .67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青岛胶州湾及其邻近河流中的壬基酚(NP)及其短链氧乙烯醚母体化合物、壬基酚单氧乙烯醚(NP1EO)和壬基酚二氧乙烯醚(NP2EO)的污染状况和分布特征,在研究区域内设置了17个站位分别采集了海水和沉积物样品,样品经萃取、浓缩、净化后采用气质联用仪测定各污染物的浓度。胶州湾水体中的NP、NP1EO和NP2EO的浓度分别为20.2-268.7、11.2-200.4和4.8-32.5ng/L。胶州湾沉积物中上述3种污染物的浓度分别为3.6-299.3、3.8-25.2和4.9-103.2ng/g。胶州湾邻近河流中的污染物浓度远远高于湾内,其中墨水河的污染最严重,水体和沉积物中NP的浓度分别达到28656ng/L和31704ng/g。与世界其他海湾NP等污染物的浓度相比,胶州湾属于严重污染地区之一,已经超出了其生物效应临界浓度。研究区域内50%的站位中NP浓度已经超过导致扇贝苗死亡的临界浓度,10%的站位已经超过引起雄性鱼类雌性化的临界浓度。  相似文献   
5.
海湾营养物基准是指对海湾地区没有不利或有害影响的环境营养物参数的最大剂量或浓度,能够为富营养化风险评估和水质目标管理提供参照条件。本研究根据2014—2017年的胶州湾现场监测数据,采用频数分布法、分类回归树模型以及非参数拐点分析等统计分析法,推导营养物基准候选值,并基于赤潮敏感藻生态响应,通过室内多藻种实验开展营养物基准校验。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得到的营养物基准值存在一定差异,多藻种实验得到的生态响应值普遍高于统计分析法得到的基准候选值。综合考虑胶州湾目前的水质状况及富营养化水平,胶州湾水体溶解无机氮、总氮、活性磷酸盐和总磷的营养物基准推荐值分别为0.152、0.394、0.003 2和0.008 9 mg/L。研究结果有望为青岛胶州湾水体富营养化控制和营养物标准制定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6.
Imposex, specifically caused by TBT pollution, refers to the superimposition of male sexual characteristics in gastropod females. Seasonal variation of imposex intensity in Thais clavigera from both slightly and severely contaminated sites in Hong Kong waters was studied from 1988 to 1999. The male penis length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oth sites and seasons. It was shortest during late autumn and early winter (October to December) and longest during spring and early summer (February to June). Female penis length also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ites. It did not change seasonally, however. The RPS (Relative Penis Size) index was the highest during autumn and early winter, and the lowest during spring and early summer. The VDS (Vas Deferens Sequence) index remained stable throughout the sampling period. This study showed that VDS index is a better indicator when we compare relative intensity of imposex. The comparison can only be meaningful provided the samples from different locations are taken during the same season.  相似文献   
7.
渤海春季浮游细菌分布与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研究了 1 999年 4~ 5月渤海水体浮游细菌分布与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 ,渤海春季表层水体浮游细菌含量与水温和溶解性有机碳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6 0 1 (P<0 .0 1 )和0 .4 0 6 (P<0 .0 5 ) ,并与溶解氧含量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5 1 9(P<0 .0 1 ) ;底层水体浮游细菌含量与水温、溶解性有机碳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颗粒性有机碳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和叶绿素 a含量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82 0 (P<0 .0 1 ) ,0 .6 6 1 (P<0 .0 1 ) ,0 .5 31 (P<0 .0 1 )和 0 .4 42 (P<0 .0 5 ) ,并与溶解氧含量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6 5 0 (P<0 .0 1 )。表明水温和DOC、POC含量是渤海水域浮游细菌含量的主要限制因子 ,而水体中的溶解氧 (dissolved oxygen,DO)含量与浮游细菌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该文概述三丁基锡在海洋防附着涂料中的应用及其环境效应,综述因TBT污染而导致某些螺类雌性个体中发育出雄性性征的性畸变现象发生情况,探讨性畸变在TBT污染生物监测中的应用。并以香港地区性畸变的发生为例,论证性畸变在生物监测中的应用,同时比较香港及世界其他地区性畸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酚类污染物对金鱼卵黄蛋白原诱导的雌激素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雌二醇为阳性对照,通过雄性金鱼卵黄蛋白原的诱导实验研究壬基酚、辛基酚、双酚A和2,4-二氯酚4种酚类污染物的雌激素活性,同时探讨金鱼作为实验生物的敏感性。不同浓度梯度的酚类污染物暴露14d后,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金鱼血浆中的卵黄蛋白原含量,同时测定肝脏指数。结果表明,4种酚类污染物均可诱导金鱼体内卵黄蛋白原的合成并且提高其肝脏指数。雌二醇、壬基酚、辛基酚和双酚A诱导雄性金鱼卵黄蛋白原合成的最低可见效应浓度分别为0.005,15,5,10μg/L,且诱导量随暴露浓度的升高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可以采用Weibull函数进行非线性拟合,其半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0.078,255.7,79.6和113.4μg/L。2,4-二氯酚诱导能力较弱,最大诱导量比阳性对照组低4个数量级,4种酚类化合物的雌激素活性强弱顺序为辛基酚双酚A壬基酚2,4-二氯酚。可见金鱼可以作为类雌激素化合物筛选和检测的敏感实验生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量的原始塑料微球和次生的塑料碎片或颗粒进入水环境,潜在危害水生生物健康和生态系统安全。微塑料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可在水体、沉积物等环境介质中长期存在,并在水生生物体内积累,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海洋环境问题之一。一方面,微塑料在降解过程中释放出单体化合物、塑料添加剂等有毒有害成分;另一方面,微塑料由于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可吸附水体中的有机化合物,增强有机污染物对生物的毒性效应。本文参考近年最新发表的有关水环境中微塑料的分布状况、生物毒性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对微塑料的来源及其在海水、淡水、沉积物、水生生物体内等不同介质中的分布进行了梳理,并分别讨论了微塑料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贝类、鱼类、珊瑚和胚胎幼体等不同受试生物的毒性效应,发现微塑料在鱼类体内具有明显的积累现象,且对海洋生物的胚胎发育具有相对敏感的毒性效应,最后针对海洋环境中微塑料污染问题提出了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