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褶皱是韧性剪切带内普遍发育的构造变形,是研究韧性剪切带乃至造山带构造作用的桥梁,但是对于剪切带中存在的这类褶皱国内尚无统一命名,本文根据剪切带内褶皱的最新研究成果,引进了"韧性剪切带相关褶皱"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韧性剪切带相关褶皱(尤其是鞘褶皱)的研究多集中在运动学和动力学上。本文介绍了韧性剪切带相关褶皱的类型及其研究方法,为客观理解韧性剪切带相关褶皱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进而为恢复陆内造山作用过程提供了客观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2.
刘稳航  李玮  董云鹏  屈梦梦  杨源祯 《地质通报》2015,34(10):1897-1909
韧性剪切带中赋存的椭球状应变标志体(砾石、碎斑等)是研究剪切带运动学、动力学的重要应变标志体。传统研究中椭球状标志体通过对野外露头的观测或与实验岩石学结合,判断剪切带运动方向、探讨运动学和流变学特征。随着数值模拟技术在韧性剪切带中的引入和推广,国内外许多学者试图恢复椭球状标志体的运动轨迹和变形特征,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国内文献对于模拟韧性剪切带椭球状标志体的定量及模拟研究甚少,研究方法也鲜为介绍。基于此,针对韧性剪切带中椭球状标志体变形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介绍建立在Jeffery理论和Eshelby理论之上的数值模拟思路和方法,并利用Mathcad软件模拟了给定条件下的椭球状标志体的运动轨迹、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防城港海域沉积演化规律,对防城港近岸海域垂直海岸线方向上的5个柱状沉积物进行粒度分析和210Pb同位素测年,分别得到5个柱状样的粒度参数变化特征、沉积物类型,同时计算沉积速率并结合防城港地貌及人类活动分析了物质来源、沉积动力及沉积速率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柱状样FC13Z、FC16Z及FC12Z在深度60 cm以上层位的粒度参数变化范围相对较小,表明其所处的沉积环境相对较稳定,柱状样FC14Z、FC15Z及FC12Z在深度60 cm以下层位的粒度参数变化范围相对较大,表明其所处的沉积环境相对波动;沉积物分选性较差-差,偏态属于近对称-正偏,峰态很平坦;研究区柱状沉积物可分为砂质粉砂、粉砂、砂质泥、泥质砂、含砾泥质砂、含砾泥和泥7种类型;由近岸到前缘沉积物以砂为主逐渐过渡为以泥为主,沉积速率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沉积物来源主要为河流输入及沿岸侵蚀物,沉积动力主要来自于潮流和近岸流系;沉积速率受潮流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可为防城港近岸海域沉积环境与地貌演变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岩石变形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自20世纪50年代起,随着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成熟,岩石变形研究由最初的对单一地质构造露头的定性几何描述到逐步定量化研究.目前,岩石变形的研究大多限于单一尺度下的均匀变形研究,缺乏多尺度、非均匀变形的综合性研究.基于此,本文重点介绍了能够从多个尺度对地壳岩石变形进行综合研究的最新方法—多阶幂律模拟法.该方法对于深入理解自然界变形拥有巨大的优势:1)是建立在科学的非线性非均质变形理论体系上的一种新的岩石变形模拟方法;2)为解决露头尺度与宏观尺度的岩石变形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3)基于Mathcad软件进行模拟,具有图表可视化和易于操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北秦岭东部及华北板块南缘由多条断裂以及韧性剪切带分割成不同块体,这些块体中分布着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花岗岩。在前人关于该区花岗岩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归纳和分析了研究区古生代以来花岗岩体的时空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属性。研究表明这些花岗岩可分为3个时期: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加里东期花岗岩为准铝质到弱过铝质的钙碱性系列,具大陆弧花岗岩特征;印支期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地球化学特征与后碰撞阶段花岗岩较为相似;燕山期花岗岩表现为从早到晚由高Sr低Y型埃达克质岩向A型花岗岩转变为特征。本区花岗岩的这种时空分布特征暗示了该区构造演化经历了加里东期俯冲造山、印支期碰撞造山以及燕山期陆内构造等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6.
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属于持久性污染物,具有富集性、难降解性和毒性,长时间累积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为研究珍珠湾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及质量现状,2021年9月在珍珠湾红树林分布区采集13件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测试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 与国内其他红树林湿地相比,珍珠湾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地累积指数法显示大部分表层沉积物样品无重金属污染,仅有2个站位受到Cd和Hg的轻微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表明湾内各站位均为低生态风险; 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Cd主要受江平江输入和珍珠湾东南部海水养殖的影响,其他元素主要为自然背景的岩石风化沉积,利用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重金属的来源进行解析认为,表明江平江输入的重金属贡献率为57%,海水养殖影响的重金属贡献率为43%。综上所述,珍珠湾红树林湿地整体生态状况良好,但仍需重点关注Cd的输入。  相似文献   
7.
韧性剪切带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传统研究韧性剪切带主要是野外露头解析和室内显微构造研究来综合判断剪切带的属性。近些年来,许多国内外学者对于剪切带中刚体(砾石、颗粒等)的研究,特别是使用模拟软件(如:Ansys、Matlab、Mathcad)试图恢复刚体的运动学轨迹,拓宽了学者们对于韧性剪切带中赋存刚体的研究思路。目前,对于刚体的模拟研究介绍甚少。基于此,本文对韧性剪切带中如何定量研究刚体的理论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利用Mathcad编写程序恢复了刚体在给定条件下的运动学轨迹。  相似文献   
8.
岩石圈流变学是大陆岩石变形的主导因素之一,是一种研究地球深部岩体变形的新方法。简要介绍流变学对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影响,并对当前流变学研究进展进行评述。岩石圈流变学在岩石圈地层、造山带和大型盆地动力学和动力学特征研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近年来,岩石圈流变学在脆-塑性转换、岩石流变含水性、“三明治”结构及岩石流变律等方面有重大进展。最后,指出目前岩石圈流变学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时间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构烷烃由于其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是表征有机质来源的良好标志物。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2021年9月采集的防城港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正构烷烃进行检测,对其含量、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运用特征参数对其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正构烷烃含量在(67.51~850.08)×10-9(干重)之间,均值为476.69×10-9(干重),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企沙半岛南部海域;主要由连续分布的n-C14~n-C35正构烷烃同系物组成,呈双峰分布,前峰群偶碳数优势,后峰群奇碳数优势;陆、海源烷烃比(∑T/∑M)、碳优势指数(CPI)和陆、海源烷烃优势比(TAR)均指示研究区正构烷烃受陆源影响明显;平均链长(ACL)、烷烃指数(AI)和Pmar-aq进一步表明其主要来源于陆源草本植物;T-ALK/C16比值表明研究海域受到石油污染影响;姥鲛烷和植烷比值(Pr/Ph)表明研究海域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形成于氧化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广西钦州典型农业区表层土壤中Se含量水平和空间分布特征,系统分析Se含量分布的影响因素,为富硒土地的规划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钦州市新光农场采集348件表层土壤样品,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冷热点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讨论不同因素对Se元素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Se含量为0.07~2.56 mg/kg,平均值为0.91 mg/kg, 89.38%的土壤样品符合富硒标准;Se含量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状态,热点区域主要位于研究区西部和西北部;数理统计分析表明,以泥盆纪碎屑岩、碳酸盐岩为成土母质的土壤具有较高的Se含量,Al2O3和Fe2O3与Se含量相关性显著;地理探测器分析表明,Al2O3、Fe2O3、成土母质和有机质含量对Se含量的空间变异能力解释能力较强。综合分析表明,成土母质和土壤理化性质是土壤Se含量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对钦州富硒土地调查与利用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