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海洋学   3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长江口海域锌的存在形式及其分布规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锌是海水中有毒害的几个重金属痕量元素之一,在水体中以不同的形式出现.由于存在的形态不同,其所参与的生物、化学和地质过程不同,危害也就不同.因此,开展长江口海域锌的存在形式及其迁移规律的研究,不仅对研究海洋环境地球化学具有理论意义,而且为制定水质标准、发展海洋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1981年6月、8月、10月3个专题调查航次测得的温度、盐度、磷酸盐、硅酸盐、无机氮以及溶解氧数据的平面和陆架横断面分布图,对夏季出现在浙江近海的台湾暖流深层水的沿岸涌升范围、上界面、稳定状态及其时间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济研究。结果指出,各个参数的等值面逐渐向上升流核心区靠拢,在水深20m层形成了“羽状”平面分布结构;通过“羽状”移动的图形,可预测涌升中心边界位置在起始、发展、消衰3个阶段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樊安德 《海洋学报》1987,9(6):766-773
在1984-1985年4个不同季节的航次期间,春、夏季在东海陆架近岸区观测到了第一亚硝酸盐最大值(Primary Nitrite Maximum——PNM)现象,其位置与生物(浮游植物)、物理(光)和化学(硝酸盐、铵)参数相关.在两个航次各20多份分了层的水体垂直分布图中,有的站铵浓度低于0.1μg at./1仪器检出限,PNM位于水深10-40m深度范围[光照度为3-25%表层光合作用有效幅照度(Photosynthetically Available Radiation——PAR)],因此,硝酸盐是仅有的有利于亚硝酸盐形成的氮源;有的站铵显示了紧靠PNM上方有较大值的垂直分布图形,这种PNM位于10-70m深度范围(光照度低于3%表层PAR),铵的氧化作用可能是观测到的亚硝酸盐的来源.文章对以硝酸盐为亚硝酸盐形成氮源的生物活化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