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 以探讨历史海洋学为目的的新生代海相地层的有孔虫研究工作,近年来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有孔虫分析研究之所以能广泛开展,不仅因为此类动物是鉴别海相地层的重要标志。能够说明周期性的海水进退,而且其种属繁多、分布广泛,动物组合常成为区域地层组分和对比的良好依据。特别是对有些地质时代的深海沉积物来说,是优良的标准化石。此  相似文献   
2.
孢子花粉分析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近年来在用于解决陆相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方面已获得了较大的成效。然而对海相地层,特别是近代海洋沉积物的孢粉分析,作得还很不够。 国外文献中,最早提到利用孢粉分析法来研究近代海洋沉积物的是拉尔逊(Ларсон)。他曾对笫勒海海底沉积物的三个剖面进行过分析,并指出在海底沉积物中含有陆生植物、  相似文献   
3.
对济州岛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颗石进行研究,共发现40个种。根据对颗石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的结果,可将本区划为两个环境区、两个颗石组合。提出海流是控制本区颗石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厌氧沉积的有孔虫组合中,底栖有孔虫主要由Bolivina诸种和Buliminella tenuata组成,同时含有少量厌氧标志种Suggrunda eckisi;浮游有孔虫中以Globigerrina bulloides和G.quingueloba为数较多。底栖有孔虫与浮游有孔虫数量相比,浮游有孔虫数量很少。  相似文献   
5.
厌氧沉积的有孔虫组合中,底栖有孔虫主要由Bolivina诸种和Buliminella tenuata组成,同时含有少量厌氧标志种Suggrunda eckisi;浮游有孔虫中Globigerina bulloides和G.quingueloba为数较多。底栖有孔虫与浮游有孔虫数量相比,浮游有孔虫数量很少。  相似文献   
6.
渤海中、南部表层沉积硅藻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取自渤海中、南部海底表层的44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硅藻分析。样品中共含硅藻20属41种,主要是潮间带、沿岸性底栖或浮游种类,其中尤以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c-ata和小环藻Cyclotella最多见。对本区的表层沉积硅藻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分区,共划分出三区、两亚区,井与其他海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王德文  程广芬 《地质论评》1963,21(3):111-115
一、引言 1961年秋,山东地质学院教学实习队在南京城东约28公里之孔山地区下二迭统栖霞组底部,发现了一套碎屑沉积岩层,与上复栖霞组灰岩段之关系甚为密切。这套碎屑岩层主要由深灰色粉砂岩组成,岩性较软,易成缓坡,常为第四系所掩盖而不易被发现。其厚度虽只有三米左右,但在孔山地区却露  相似文献   
8.
探索海洋,揭示其秘密,已成为当前世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点课题之一。早在六十年代初,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探索海洋的手段得到了飞速的提高。近十余年来有关海洋地质的报告,胜似雨后春笋相继问世,但把这些资料系统地整理成册者还廖廖无几。为适应海洋开发迅速发展的新形势,日本于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期,由东海大学编辑出版了一套《海洋科学基础讲座》丛书,共分十二册,概括了海洋科学的各个领域,而《深海地质学》就是这套丛书中的一木。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的地层,系1961年在宁镇山脉之首次发现。我们将其划分为“独立”的地层小单元,其理论根据是:①地层中所含生物群独具特色,有Schwagerina tschernyschewi化石带;②沉积建造别具一格,以粉砂质页岩或石灰质页岩为主,并夹有灰岩层或透镜体,与其上覆、下伏地层均迥乎不同;③与下伏地层船山群之间,具有一明显的侵蚀面,与上覆栖霞组灰岩段之间为连续沉积,  相似文献   
10.
依据渤海中、南部底质样品的分析资料,探讨该地区现代沉积中有孔虫的分布特征;结合聚类分析,讨论有孔虫动物群的组合分布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