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海洋学   3篇
  199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中华乌塘鳢人工育苗初报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sis (Lacpde)是广东省的名贵食用鱼之一,也是活鱼出口贸易对象。栖息于半咸水水域,喜在滩涂钻洞生活和繁殖。在南海北起汕头,南至海南岛,西达北部湾均有分布(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1962),东海也有记录(朱元鼎等,1965)。常见的商品鱼每尾重50—150克,偶见200克。这种鱼个体虽小,但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广东省台山县曾捕捉天然鱼苗试养,由于种苗所限,未能发展。近年,湛江地区这种鱼的资源明显下降,进行人工养殖的要求日益增加,为此,我  相似文献   
2.
采用激素诱导鬼You在水池中自然卵受精获得成功。在海水密度1.0225g.ml^-1,水温20℃的条件下,受精卵经48-55h孵化。在18-24℃的温度波动下,于孵后第5-6天卵黄被完全吸收并开始主动摄食,第15天进入稚鱼期。  相似文献   
3.
采用雄性激素埋植法诱导巨石斑鱼Epinephelustauvina(Forskal)提早性逆转,使3-7龄成熟雌鱼在大约50—90d内转变为功能性雄鱼,并成功地进行了人工授精繁殖,获得正常健壮仔鱼8万多尾。文中并就性逆转期间性腺、性细胞的发育和变化过程以及雄性激素的作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