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海洋学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1987年夏海军在东海公海使用DDC-SDC饱和潜水设备系统,成功地进行了我国首次海上氦氧饱和-巡回潜水实潜作业。结合任务完成了一系列饱和潜水医学保障的研究。8名海军潜水员分为两批。在DDC中80m深度下,呼吸氦氧混合气,分别连续生活工作72及30h.每天又借SDC下潜到100m海底,出钟进行巡回潜水作业,共9钟次18人次,有效地进行了多种特定劳动作业。最后经89h饱和减压,潜水员全部平安返回常压,未发生任何潜水疾病。在饱和潜水各阶段,分别监测了一系列生理一医学指标;在国内首次全程监测了动态心电图,获得了宝贵的资料。现场实潜验证了事先制订的饱和潜水医学保障方案,证明切实可行。这一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我国已结束了多年来氦氧饱和潜水技术停留在模拟实验阶段的历史,正式进入海上实际应用的发展新阶段。积累的经验可为今后经济、国防建设中更深的海上实潜作业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于高铁余票信息建立的上下净客流量模型,以京沪高铁为例,从京沪高铁客流时空分布格局、站点客流日变化规律以及典型站点客流特征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传统城市断裂点理论适用于分析两个能级相差不大的城市,对于两个能级相差较大的城市则有局限性,主要原因是高能级城市的辐射力可能会覆盖低能级城市。同时发现,京沪高铁客流时空特征是传统城市腹地划分的新佐证。2)京沪高铁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隔日效应",这有利于增加商务、旅游等事件发生的概率,且在沪宁段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城际效应"。另外,京沪高铁还强化了区域内1 h时空距离的节点城市间的联系。3)京沪高铁促使城际间通勤现象的出现,有利于区域城市之间的分工。徐州客流主要流向长三角地区,苏州北站则是京沪高铁在沪宁段所出现的"城际效应"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3.
80m氦氧饱和-100m巡回潜水医学保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夏海军在东海公海使用DDC-SDC饱和潜水设备系统,成功地进行了我国首次海上氦氧饱和-巡回潜水实潜作业.结合任务完成了一系列饱和潜水医学保障的研究.8名海军潜水员分为两批.在DDC中80m深度下,呼吸氦氧混合气,分别连续生活工作72及30h.每天又借SDC下潜到100m海底,出钟进行巡回潜水作业,共9钟次18人次,有效地进行了多种特定劳动作业.最后经89h饱和减压,潜水员全部平安返回常压,未发生任何潜水疾病.在饱和潜水各阶段,分别监测了一系列生理一医学指标;在国内首次全程监测了动态心电图,获得了宝贵的资料.现场实潜验证了事先制订的饱和潜水医学保障方案,证明切实可行.这一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我国已结束了多年来氦氧饱和潜水技术停留在模拟实验阶段的历史,正式进入海上实际应用的发展新阶段.积累的经验可为今后经济、国防建设中更深的海上实潜作业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350m模拟氦氧饱和—370m巡回潜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名海军潜水员,呼吸氦氧混合气,在饱和居住舱内,经过2.5d,加压到350m饱和深度。在此深度实施了370m的巡回潜水,有效地完成了规定的援潸作业内容。在高气压下,潜水员未出现明显高压神经综合征症状。在350m深度连续生活工作三昼夜后,经14.5d减压,顺利回到常压,潸水员无任何减压病症状,确保了安全。在全过程22d的不同阶段.分别测定了多项医学指标,潸水员反应感觉良好,有较好的适应和作业能力.一系列医学保障措施是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加、减压方案都是安全的。此研究的完成,表明我国已具备了实施350m大深度饱和潜水医学保障的能力。对国防和经济建设将会有一定的军事、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