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海洋学   19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山湾贝类养殖容量的估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初级生产力为基础,应用营养动态模式和沿岸海域能流分析模型,估算东山湾贝类年生产量分别为269331t和295767t,平均282549t。扣除潮间带、潮下带和吊养区浮筏、随着基及延绳上附着的非养殖滤食性附着动物自然现存量35760t,贝类可养殖量为246789t。应用统计分析和逻辑斯谛种群增长模型估计贝类可养面积为11839hm^2,其中缢蛏635hm^2,石蛎1160hm^2,吊蛎1525hm^2,翡翠贻贝633hm^2,菲律宾蛤仔1154hm^2,扇贝698hm^2,江瑶248hm^2,泥蚶601hm^2,巴非蛤4151hm^2,凸壳肌蛤1034hm^2。1998年实际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分别为10581hm^2和220564t。尚有1258hm^2,26225t的扩大开发潜力。文中还讨论了合理布局和优化养殖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2.
据"福建主要港湾水产养殖容量研究"项目成果,报道了2000~2001年福建15个港湾水体中几种悬浮物质含量的调查资料,讨论了它们的分布状况.这几种悬浮物质含量与养殖生物的生长状况有着密切相关,也是某些生物的营养源,现场调查的结果为计算贝类养殖容量提供了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3.
福建泉州湾贝类养殖容量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泉州湾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生态效率、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养殖贝类有机碳含量及其含壳重与鲜组织重比值、潮间带和潮下带及吊养区附着滤食性动物现存量等的调查和检测,应用营养动态模型、沿岸能流模型估算贝类生态容量及扣除野生滤食性动物现存量来估算贝类养殖容量。还采用方建光模型估算贝类养殖容量,并采用统计分析法估算贝类及其各品种的适养面积。3种模型估算的贝类养殖容量分别为43 171t、220 991×104个,46 388 t、237 464×104个,44 049t、225 490×104个。贝类适养总面积为2 878hm2,其中牡蛎Ostrea1 349hm2,缢蛏Sinoncvacula con-stricta1 268 hm2,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117hm2,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144hm2。1999年实际养殖面积2 615 hm2,尚有263 hm2可扩大养殖面积。还讨论了模型的实用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PCA法的春、夏季东山湾海域富营养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1年5月和8月东山湾及邻近海域的调查结果,选择10个与富营养化有关的参数,包括溶解无机氮(DIN)、溶解硅酸盐(DSi)、活性磷酸盐(SRP)、总氮(TN)、总磷(TP)、化学耗氧量(COD)、溶解有机碳(DOC)、总有机碳(TOC)、叶绿素a(Chl-a)和浮游植物丰富度(d)等,应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该海域富营养化特征进行研究。主成分分析表明,主成分1(PC1)表征了有机污染、浮游植物和总磷状况;主成分2(PC2)反映了硅和氮营养水平,主成分3(PC3)体现了SRP的特点。春、夏季PC1、PC2、PC3和综合主成分(CPC)的空间分布表明漳江口和八尺门养殖区邻近海域富营养化风险较高;各主成分与盐度的相关分析表明东山湾内富营养化压力主要来自漳江,夏季有所增强;有机污染物和浮游植物可能是控制东山湾海域春、夏季富营养空间分布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5.
福建主要港湾水体中几种悬浮物质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福建主要港湾水产养殖容量研究”项目成果,报道了2000~2001年福建15个港湾水体中几种悬浮物质含量的调查资料,讨论了它们的分布状况.这几种悬浮物质含量与养殖生物的生长状况有着密切相关,也是某些生物的营养源,现场调查的结果为计算贝类养殖容量提供了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6.
福建罗源湾网箱养殖区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2004年的调查资料与历史资料,分析了罗源湾海区多年水质、水域的养殖力(营养盐、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以及浮游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生态危害程度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罗源湾水体中的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质量浓度超过第二类水质标准,沉积物中除Hg、Cd污染较为严重外,其它重金属的生态危害很小。此外,罗源湾表层沉积物微量元素含量属正常范围。目前,罗源湾网箱养鱼已超负荷,但养殖面积还有扩大趋势,故必须调整网箱养殖面积和数量,优化养殖种类结构,实现生态养殖,才能达到持续健康、高质、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三沙湾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沙湾(由东吾洋、官井洋和三都澳等几个部分组成)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沿海,四周群山环抱,海岸线曲折,水域辽阔,是个天然良港.三沙湾历史上水质优良,水产资源丰富,是中国著名的大黄鱼产卵场,曾经有许多洄游性经济类鱼虾在这里产卵繁育.但近些年来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赤潮时有发生,给三沙湾的环境生态造成了危害.过去对三沙湾的水体和沉积环境虽有研究[1~3],但对其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研究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8.
福建主要港口外轮压舱水生物的分布及其潜在入侵威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2007年间采自福建省4个主要港口12艘外轮(包括8条集装箱船和4条散货船)的压舱水样品,研究压舱水生物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进入该水域的外来船舶压舱水生物物种丰富度和个体丰度高,共发现浮游植物7门86属240种(包括60种赤潮生物)和浮游动物5门30属52种;经3种网目(20,77,和160μm)筛网收集的不同粒径生物的平均丰度分别为:动物38858.3 ind./m~3(粒径77~160μm)和782.3 ind./m~3(粒径>160μm);植物3625.0 cells./ dm~3(粒径20~77μm)和134.1 cells./dm~3(粒径77~160μm).压舱水生物的分布及生存状态与水样的盐度及水龄相关.初步评估外来压舱水生物排放对福建沿海的潜在入侵风险.  相似文献   
9.
福建沿岸海域主要赤潮生物的生态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翠娅  黄美珍  杜琦 《台湾海峡》2010,29(3):434-441
福建沿岸海域是中国的赤潮多发海区之一.据统计,1962~2008年间,福建沿岸海域共发生赤潮180起以上,潜在的赤潮生物有124种,已经引发过赤潮的种类有27种.本文对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角毛藻(Chaetocerosspp.)、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裸甲藻(Gymnodinium spp.)和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等福建沿岸海域主要赤潮生物的生态学特征和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评述了福建沿岸海域赤潮发生的特点.福建沿岸海域引发赤潮频率最高的赤潮生物是夜光藻,米氏凯伦藻造成的水产养殖损失最大.其赤潮多发季节在春夏季的4~7月.其赤潮多发区主要分布在3个区域:宁德沿岸海域(以四礵列岛为中心)、厦门西港海域和平潭沿岸海域.对福建沿岸海域几种主要赤潮生物的研究表明,赤潮的发生与水温、盐度、气象、水动力、营养盐等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福建贝类养殖区底泥及养殖贝类体内重金属的含量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1998年4月对福清莆田、惠安、漳浦等4个贝类养殖区的调查,检测了底泥和不同种类养殖贝类体内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4个养殖区的养殖牡蛎体内pb和cd以及花蛤、缢坚体内Cu、pb、cd、zn的含量,都低于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没有受到重金属的污染;养殖区的底泥也没有受到Cu和Cd的污染,只有部分养殖区Pb和Zn的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