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海洋学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福建“佛昙群”的地质时代和地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郑晓云  郑承忠 《台湾海峡》1996,15(3):215-222
关于“佛昙群”的地质时代,在过去的64a中,人们有着5种不同的见解;第三纪、上新世或第四纪、上新世、晚第三纪上新世至早更新世。本文对5个原“佛昙群”露头剖面进行年代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佛昙群”中包含有中更新世、早更新世、上新世、中新世和渐新世的地层。  相似文献   
3.
福建沿岸6000年来的海平面波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通过35个~(14)C测年数据进行评价,建立一条福建省沿岸过去6000年海平面变化曲线,该线表明海平面在现代位置上下呈振荡性变化,最高和最低海平面分别出现距今5000年前和4000年前左右,海平面高度分别为约+2m,-2m。  相似文献   
4.
闽南沿海前湖剖面及其第四纪地质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晓云 《台湾海峡》1997,16(2):117-127
前湖剖面第四系出露比较完整,层次清晰,发育有炭质层、铁盘、重矿砂砾石层、“老红砂”层和玄武岩等特殊地层,是一个研究闽南沿海第四纪地质问题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地表露头剖面。本文通过对前湖剖面中系列样品进行测年、微古、孢粉、矿物、粒度等综合分析研究,探讨了闽南沿海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古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动、“老红砂”的形成年代及成因以及第四纪地层划分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郑晓云 《台湾海峡》1992,11(1):84-87
本文从力学和地球流变学的角度,分析海平面变化所引起的沿海沉积盆地水力-沉积均衡作用的机制,提出一种估算被埋藏的古海平面标志物的地壳均衡沉降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福建沿海下更新统的磁性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通过对下更新统海湾相的“镇海组”(Q1^m?)建组剖面--福建龙海市关头剖面进行古地磁测量,配合K-Ar法测年、粒度、矿物和孢粉等分析资料,确认该剖面中部的灰绿色粘土粉砂质砂层属于早更新世,其沉积相应为冲-洪积相,仍沿用“镇海组”(Q1^al pl)之名。研究表明第四纪下界存在于该剖面的灰绿色粘土粉砂质砂层与红褐色粉砂粘土质砂层之间(即M/G面上)。这是福建首次用年代地层学手段发现的第四纪下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