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1篇
  2020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
对于上扬子地台基底的演变问题,许多学者都有过各自的论述。我们在学习各家论述的基础上,综合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将从地壳演化的角度对基底构造发展特征、固结程度和分异情况、形成时期等作以概略的探讨。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前震旦系沉积特征、构造状况及地层划分与对比。  相似文献   
2.
浑浊介质光学特性参数测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浑浊介质光学特性参数的精确测量对于介质中成分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设计了单积分球系统测量浑浊介质的光学特性参数。系统中采用了自行设计的准直光路以使系统更好地符合逆倍增法(IAD)的模拟边界条件。采取双光路补偿及光源调制的方法以提高系统的测量精度及信噪比。测量得到了不同浓度浑浊介质在632.8nm及1064nm波长处的光学特性参数,并据之由漫射理论计算得到的光径向分布与漫反射系统实际测量结果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喜马拉雅期地应力场演化对油气运移聚集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四川盆地及邻区的新构造运动,天然发震机制、石油钻探、人工地震,构造圈闭形态变异及交切关系、储层或油气藏压力、卫星遥感信息解译等多方面资料综合分析得出,喜马拉雅三幕构造运动区域主压应力方向变化很大,早幕和晚幕运动为NE-SW向,中幕运动为NW-SE向。晚幕运动形成的北西向新油气构造圈闭,与中幕运动形成的北北东向及燕山中幕形成的北东东向含油气构造圈闭或油气藏复合叠加,形成了一大批复合背斜构造圈闭的油气藏,也是四川盆地油气勘探最佳远景区。  相似文献   
4.
5.
西南地区二叠纪玄武岩的岩石化学特征与裂谷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西南地区大量玄武岩岩石化学分析资料应用图解法等项指标进行了分类,得出玄武岩的不同组合在纵向和平面上的分布规律,并据此讨论本区大陆裂谷的发展演化特点,指出玄武岩的岩石化学特点的差异受控于大陆裂谷的不同演化阶段。并从区域构造发展历史上简略地探讨本区大陆裂谷形成的地质背景及其对四川盆地的形成和矿产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根据地质及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解释,认为上扬子地台存在着不同的深部地壳结构,即以玄武质层及花岗质层双层结构和以花岗质壳为主的两种类型。此种差异,是引起地幔物质和热迁移的特定激发因素。以花岗质为主的壳区在重力均衡调整中的热隆起对于长期以来地史演化,特别对大型盆地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