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6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294篇
测绘学   119篇
大气科学   154篇
地球物理   636篇
地质学   732篇
海洋学   281篇
天文学   60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13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8篇
  1965年   8篇
  1964年   8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19篇
  1957年   14篇
  1955年   6篇
  1954年   8篇
  193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常,经济区划的任务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阶段:1) 确定作为基础区的地域;2)按照基础区选择区划指标系统及其定量评价;3) 选择区域系统模式;4) 阐明课题建立算法,直接把基础区进行分类计算;5)解释已获得的结果,选出最好的区划方案和有关进一步改善工作方法的结论等等。基础区的范围视所要解决的任务性质而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瓜达卢皮山国家公圆的分区和评价,提出了一种对土地系统和景观单元进行划分的方法。划分土地系统和景观单元,以许多相关因素作为基础。给一些小的区域下定义,然后再将这些小区域合并成大区域。  相似文献   
3.
4.
5个新发现的X选BL Lac天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OSATVLA方法筛选,从ROSATX射线源中选出了一批新的BLLac天体和类星体的候选体.1996年12月8日至17日,利用北京天文台2.16m望远镜和新从美国引进的OMR摄谱仪,对这批新候选体进行了光谱认证.经SUN工作站处理,又发现了5个新的X选BLLac天体.此外,还对去年作者在OMR引进之前发现的BLLac天体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去年发现的7个BLLac天体中,2322+343的CaIIH&K“Breakstrength”为26.9%,稍大于判据25%,因此,2322+343到底是BLLac天体还是射电星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测光及偏振观测的验证.  相似文献   
5.
6.
Radio observations of some active regions (ARs) obtained with the Nobeyama radioheliograph at λ=1.76cm are used for estimating the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in the upper chromosphere, based on thermal bremsstrahlung.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in the photosphere from observations with the Solar Magnetic Field Telescope (SMFT) at Huairou Solar Observing Station of Beijing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The difference in the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between the two layers seems reasonable. The solar radio maps of active regions obtained with the Nobeyama radioheliograph, both in total intensity (I-map) and in circular polarizations (V-map), are compared with the optical magnetograms obtained with the SMFT.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adio map in circular polarization and the longitudinal photospheric magnetogram of a plage region suggest that the radio map in circular polarization is a kind of magnetogram of the upper chromosphere. The comparison of the radio map in total intensity with the photospheric vector magnetogram of an AR shows that the radio map in total intensity gives indications of magnetic loops in the corona, thus we have a method of defining the coronal magnetic structure from the radio I-maps at λ=1.76 cm. Analysing the I-maps, we identified three components: (a) a compact bright source; (b) a narrow elongated structure connecting two main magnetic islands of opposite polarities (observed in both the optical and radio magnetograms); (c) a wide, diffuse, weak component that corresponds to a wide structure in the solar active region which shows in most cases an S or a reversed S contour, which is probably due to the differential rotation of the Sun. The last two components suggest coronal loops on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above the neutral line of the longitudinal photospheric magnetic field.  相似文献   
7.
氰化物吸收法介绍———黄金浸取生产中一种有效的节能技术J.Stevenson&M.Botzetc(UniFieldEnginering)1概论1.1氰化物回收技术氰化物吸收工艺是直接从金选矿厂尾矿中回收氰化物,并将回收的氰化物返回到淋浸系统以便再利...  相似文献   
8.
将一年中可以进行光谱观测的时间相对最多,同时太阳成像质量相对较好的月份作为光谱观测最佳时间。为此我们统计了光谱仪1976年到1987年的观测资料,初步分析得出云台凤凰山太阳光谱最佳观测时间的年分布情况,相对好一些的是9月份,其次是3~4月份。  相似文献   
9.
长江入海沉积物的输送及其入海后的运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 长江和黄河是世界著名的多沙河流,每年入海泥沙分别为5亿吨和11亿吨,分别占世界的第四位和第二位。千万年来由她们发育了广大的冲积平原,浩浩荡荡东流入海,形成东中国海大陆架沉积物的主要来源。研究长江和黄河沉积物搬运入海的沉积动力过程,不仅对东海大陆架的了解和开发有重要意义,也给陆上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黄河口水下底坡微地貌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高分辨率的回声测深、旁侧声纳及浅地层剖面记录首次直观地揭示了黄河口水下底坡上发育有大量形态不同的微地貌类型。据其形态特征和规模的差异,将它们划分为平滑海底、凹坑与洼地、冲沟、残留岗丘及扰动复合海底等五种类型。这些微地貌分布在不同水深条件下的不同水下三角洲单元上,并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黄河口海域特殊的沉积环境和复杂的动力条件是导致水下底坡微地貌形成发育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