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天文学   3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阐述了国际上天文照相底片数字化工作的进展:底片的保存、底片数字化的意义和相关技术。扼要地介绍了国际虚拟天文台的情况及其与底片数字化的关系。分析了我国天文底片资料的保存现状,并提出了底片数字化建议:成立由各天文台专家组成的全国底片数字化协调小组,建立各单位保存底片的信息库、改进底片的保存条件、有步骤地对有价值底片上的全部目标进行扫描,以便将其与现代高精度的观测资料相结合,开展有意义的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2.
使用1994—2007年在1.56m反射望远镜CCD照相机拍摄的资料,测定了上海天文台余山工作站夜天亮度的变化。由于上海城市的发展,佘山工作站的夜天亮度在V波段从每平方角秒约19mag变到15.8mag,也就是说,夜天亮度自1994年以来变亮了约20倍。国际上优良台站的夜天亮度在V波段等于或暗于21.5mag。上述夜天亮度是优良台站的200多倍。现在在佘山工作站使用1.56m反射望远镜对暗于V=14mag的星做精确测光已经很困难了。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1m反射望远镜新安装的VersArray1340×1300BCCD照相机的性能。它有几乎没有图案的良好本底(bias),极低的读出噪声和暗流。用平场序列露光来检测其线性时,能得到线性良好的转移曲线(transfercurve)。但是,不论在平场露光(面光源)还是在恒星(点光源)的观测中,当像元值约高于55000adu时(增益3.7e^-/adu),都会产生溢出。此时CCD并未满井。因此,使用它做点扩散函数分析研究时,要避免使用太亮的星像。不过,由于电荷守恒原理,对产生溢出的孤立亮星像,仍然可以做孔径测光。此外,该相机的快门函数也已测定。  相似文献   
4.
现有标准设计的反光望远镜在拍摄CCD平场时,绝大多数都受残留散射光的影响.但是赤道式与地平式反光镜所受影响是不同的.在赤道式上做时间序列较差测光时,只要待测星永远位于CCD的固定像元上,不太准确的CCD平场也能得到高精度的测光结果.当需要0.1%~0.3%精度的平场时,则可以采用夜天平场.地平式的特点是,它的CCD相机必须置于旋转器上,在跟踪天体时不停地旋转,以抵消地球自转的影响.上述用于赤道式的方法失效,因此,在CCD平场时,消除散射光的影响比赤道式更为重要.一个典型的地平式反光镜的例子是NAOC兴隆天文台的EOS 1米镜.虽然该台已附加了防散射光的装置,但是对所有B、V、R、I滤光片,在不同旋转器位置拍摄的CCD平场,仍然有2%~3%的差别(主要是梯度).该文给出了改进的建议,必须满足下面两个条件:Cij=C(r);旋转器的中心与反光镜的光学中心重合.此问题的解决对所有地平式反光望远镜都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叙述根据较差测量法,试用柯达103a—D GG11、103a—O GG13及103a—O UG2组合,对本台口径15厘米折光镜进行 U、B、V 系统照相测光.结果表明,前两种组合的有效波长约为5610及4440,比 B、V 系统的长.焦点照相结果,星等与标准值有系统差.这具望远镜消色差在蓝紫波段,当在其他波段测光时,焦距调节对星等测定极为敏感.但存在一个焦距调节范围,在此范围内照相,可以消去系统差.这个范围对三种组合都不同.103a—D GG11,约在该组合的焦点以外2毫米处,可变范围约±0.2毫米;对103a—O GG13,从该组合焦外1.5厘米到星象显著变大的焦外;对103a—O UG2,从该组合焦外约1毫米到星象显著变大的焦外.为校验上述结果,拍摄了疏散星团M45, M45,NGC752和IC4665.用103a—D GG11还观测了红化 O 星协 CygⅥ.在我们使用这架望远镜进行照相测光工作所要求的精度下,这个方法是可以应用的.我们使用萨尔托累光瞳光度计(Sartorius Iris Photometer)测量底片,讨论了测量方法及误差.此外,还考察了导星不好的初步后果,在我们所要求的精度上没有发现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上海天文台1 .56 米反光镜于1991 年引入的Thomson 1024 ×1024CCD 系统,到1998 年3 月已满7 年。本文对此CCD 系统的某些性能变化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半个世纪以前,Roberts 和Sandage 在验证Schwarzschild 的理论发现时,在水平支RRLyrae 变星缺口段的红端发现了两颗小变幅的变星。当时定不出类型,标以“?”。以后Sandage 在做RR Lyrae 变星统计研究时,竟不加解释地当作RRab 型星处理。半个世纪之间,没有人对这颗星的反常加以注意。我们用国内的CCD 观测,又发现了一颗类似的小变幅变星,但变幅更小,周期更长。这颗星与以前发现的两颗一起,似乎构成RR Lyrae 星的又一个次型。现有的变星脉动理论还不能对之加以解释。我们预计,这将再一次推动脉动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ZB44=G512是位于球状星团M4的C-M图上红巨星支顶部的星。在1975年紫台拍的双筒底片上,姚保安发现它有可疑快速变光,后经多次照相观测,不能排除变光的可能性。1980年我们用北台60公分反光望远镜进行光电观测,看来变光确实是存在的。最引人注目的是在λ_e≈6250波长上,它有变幅约0~m.15,准周期约68.5分钟的快速变光。就我们所知,发现红巨星有这样的光变还第一次,如果为进一步的观测所证实,显然对变星理论和天体演化理论都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对已发表的反常变星ZB38=G30和ZB39=G327也进行了光电观测,看来照相发现的光变属实。 由于光电观测是在大天顶距时进行,从现有径向变星脉动理论看,C-M图上性质很不同的红蓝星却有相似的变光形式是难以理解的,而按现有的文献上的知识,又找不到哪种误差可以完全解释观测到的准周期光变。所以我们重复文献[7]说过的话,除非发现了新的误差来源,否则我们不得不得出结论:M4方向存在着一群反常变星。 迫切需要进一步的观测来证实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