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渤海海域西南部太古宙变质岩岩性对裂缝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渤海海域太古宇变质岩油气藏为潜山新增探明储量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形成了亿吨级储量规模。通过详细分析大量钻井取心、测井、录井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信息,对渤海西南部太古宇变质岩的岩性特征、岩性与裂缝关系及其控缝机制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以自然伽马为主、岩石密度和补偿中子曲线为辅助的岩矿和测井联合识别方法能够经济有效地划分出变质岩的岩石类型。引入加权裂缝面密度和岩石脆度等量化参数,可以准确反映构造裂缝的整体发育情况,并进一步总结出了成缝优势岩性序列(由好到差):浅粒质混合岩混合岩化浅粒岩浅粒岩混合花岗岩混合片麻岩斜长片麻岩。综合分析表明,构造裂缝的形成和发育主要受矿物成分、晶粒大小、(成分/结构)非均质程度以及混合岩化作用4个方面的共同影响,其中岩石类型从根本上决定了裂缝的密度和规模。  相似文献   
2.
叶涛  牛成民  王清斌  代黎明  李飞 《地质学报》2021,95(6):1889-1902
渤中19-6气田是渤海湾盆地近期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深层变质基岩凝析气田,探明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气柱高度超1000 m,现今埋深大于4000 m,储层规模大但非均质性强.基于三维地震、钻井、测井以及薄片资料,明确了基岩潜山储层的发育特征,并探讨了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基岩潜山以太古宇变质花岗岩为主要的储集岩性,储集空间主要为构造裂缝,同时发育沿裂缝溶蚀形成的孔隙及构造破碎粒间孔,平均孔隙度为5%,平均渗透率为6.48×10-3μm2.脆性岩石、构造挤压以及风化作用共同控制了规模性储层的形成:① 研究区90%的岩石为低抗压强度的变质花岗岩,为裂缝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② 印支期强烈的挤压为规模性裂缝的形成提供了外部动力,是大规模储层发育最为关键的因素;不同构造位置裂缝发育程度不同,造成了储层平面分布的非均质性;③ 长期的风化作用使得潜山上部300 m以内的储集物性得到进一步改善,控制了潜山垂向上储层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3.
以钻井、测井、地震以及岩心、薄片资料为基础,在划分三级层序的基础上,探讨了渤海西南海域下古生界层序地层特征及其对岩溶储层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三级层序界面附近发育碳、氧同位素负异常以及自然能谱Th/K正异常,基于此特征将下古生界划分为21个三级层序;2)白云岩是研究区主要的储集岩性,层序通过控制垂向岩性的变化进而控制了优质储层的发育;3)将白云岩发育的12个三级层序定义为"优势储集层序",加里东期构造不整合与12个"优势储集层序"耦合控制了潜山型储层规模及其产能高低;寒武系内发育以溶蚀孔隙为主的内幕型岩溶储层,亦限定发育于"优势储集层序"之中。实际勘探中,优选风化界面与"优势储集层序"耦合区域优先钻探,同时兼顾内幕型储层,其是今后该区高效勘探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区域,气候模式模拟是研究该区域气候变化的重要数据来源.本文使用基于中国地面台站的插值格点数据集(CN05.1),对国际气候耦合模式第5次比较计划(CMIP5)及其高分辨率统计降尺度数据集(NEX-GDDP)中15个模式1966-2005年间的逐日最高/最低气温、降水和平均风速在青藏高原区域的...  相似文献   
5.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从研究阶段走向实用化阶段,利用无人机搭载倾斜摄影传感器技术的成功应用,极大地拓展了倾斜摄影测量的应用范围并降低了影像数据获取成本。本文通过研究倾斜摄影测量目前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比较分析倾斜摄影测量与传统无人机正射、大型航摄仪和GIS建模的优缺点,探索将倾斜摄影测量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与治理、城市精细化管理、农村宅基地确权、不动产登记等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为国土管理工作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在扼要介绍了全球变化人类行为计划 (IHDP) 第六届开放会议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综合当前ESSP开展的主要研究项目、IHDP已实施的主要科学研究计划等,阐述了当代地理学之人地相互作用研究的主要领域和发展趋势。作者认为:人地系统除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特征外,还具有脆弱性、风险性、恢复性与适应性特征。当代地理学从地理要素与格局的综合研究转向现代地理过程的综合研究;从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集成研究转向现代资源与环境的系统研究;从地理环境重建研究转向现代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研究;从地理格局与过程的动力学研究转向资源保障与区域安全系统仿真研究;从区域人地系统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转向全球人地系统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环境安全响应与调控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实施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政策,巨大的境外投资、有偿转让使用与土地联产承包政策在广大城乡的推行,引致了快速的城市化与经济增长过程,城市化水平增长15%,GDP平均每年增长超过9%,城市化土地面积增长2%。与此相应,严重的生态环境灾害相继发生,1994年淮河特大污染事件;1997年黄河断流227天;1998年发生长江、嫩江流域特大水灾;2000年发生严重影响中国首都北京及韩国、日本的12次沙尘暴;2004年,淮河流域再次发生严重污染事件。综合分析表明,土地利用/覆盖格局的巨大变化、城市化过程的加速、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成为其主因。一些案例研究表明,重建生态环境安全条件下的中国土地利用/覆盖格局,制定与生态环境安全水平友好的国家土地利用政策,不仅有利于改善中国生态环境安全水平,还将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并有益于亚洲及世界生态环境的改良。  相似文献   
8.
叶涛  徐旭明 《海洋学报》2010,32(9):6273-6278
将两光子晶体单模波导平行、邻近放置构成一个光子晶体波导耦合结构.根据耦合和解耦合理论,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高效异质结构四波长波分复用器.应用时域有限差分法模拟了该器件的效率,并通过改变一排介质柱的折射率,实现了较高的透射率.进一步发现在入射口处添加三对介质柱,可以有效地降低系统的反射,实现了四个波长的高效传输,四个波长的透射率均超过了90%.该器件不仅具有较高的透射率,而且其尺寸仅为36 μm×17 μm,在未来的光子集成回路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廖玉佳  胡勇  叶涛 《北京测绘》2018,32(5):504-507
利用低空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构造的真实三维模型对重庆万州狮子头危岩进行地质灾害监测,探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危岩监测、危岩整治,灾情评估等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完成数据的获取与处理、三维建模和应用分析方面具有数据快速获取、处理,模型真实可量测等优势;利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生成的真实三维地表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可以为危岩整治工程中的堆填土方量提供直观、翔实的基础数据和统计分析数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能在川藏铁路色拉哈段隧道选址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规避地质灾害体,本文针对色拉哈断裂及邻区开展了音频大地电磁三维阵列探测研究,获得了研究区可靠的三维精细电性结构.结合地表活动断裂调查结果,对区内三维电性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解释.研究表明,色拉哈断裂及邻区地表至500 m,整体表现为高阻特征,局部受断裂控制的区域为低阻特征;500 m以下电阻率下降显著,推测是断裂带在500 m以下的深部构造富含水体所致;此外,位于色拉哈断裂北侧的木格措南阶区以及南侧的断裂交汇区东侧发育两处高导体C1和C2,推测为区内含水的构造软岩,在设计隧道路线的过程中,应尽量避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