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6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47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动力条件差异导致潮坪分形特征变化实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区位于1964~1976年黄河由刁口流路入海时形成的三角洲潮坪.为进行石油开采在潮坪上构筑的交通设施对波浪形成了良好的屏障,水动力条件具有显著差异的屏障两侧潮坪是研究潮坪特征对水动力条件响应的天然实验场所.在屏障两侧各选择一典型区,实测地貌形态,取样品进行粒度成分分析,根据实测资料分析确定潮坪分形特征.发现水动力环境的强弱决定着潮坪的形貌、沉积物粒度分维值的变化规律.水动力环境强的一侧潮坪滩面分维值高,且随着初始计算网格宽度增大迅速降维;表层沉积物粒度分维值小,且离散性大.相反,在另一侧潮坪滩面分维值低,且随着初始计算网格宽度增大分维值无显著变化;表层沉积物粒度分维值高,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当初始计算网格宽度增大到某个值时,两侧潮坪形貌分维值渐趋一致.在屏障两侧各沿一条与屏障大角度相交的测线取样,并各选择一点采取不同深度的样品做分析计算,发现在水动力条件弱的一侧,样品的粒度分维值表现为远离屏障逐步降维、随深度增加分维值增大的规律;相反一侧粒度分维值变化的规律性很不明显.讨论了水动力环境对潮坪分形特征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2.
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物强度变化原位测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研究区位于1964~1976年黄河由刁口入海时形成的水下三角洲叶瓣上。1995年为石油开采在潮坪上构筑的交通设施对波浪形成良好的屏障。在屏障两侧各选一典型研究区,于1999年和2002年进行了大量对比性现场原位土工测试,探讨了波浪对黄河口沉积物的次生改造作用,结果表明:(1)较强的波浪荷载作用,不会提高海底沉积物的表层强度,只是导致不均匀程度随水动力作用的时间增长有所加大:(2)较强的波浪荷载作用,使得海底表层沉积物之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土体强度提高,形成强度硬层:(3)海底沉积物强度沿着剖面线在平面上呈现周期性或间隔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许国辉  郑建国 《地学前缘》2001,8(2):246-246
海岸地区是全球人口密集、城镇密布和经济发达区 ,这一区域的都市化和工业化进程迅猛 ,旅游业飞速发展。所有这些对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 ,由于全球海平面的变化及沿岸砂量的变化 ,对海洋动力敏感的两种海岸———沙质海岸和淤泥质平原海岸的退损是非常显著的。海岸遭受侵蚀的因素有 :(1)海平面上升 ;(2 )陆源供沙减少 ;(3)人为海岸带采沙 ;(4 )海岸工程负面效应 ;(5 )其他。根据研究 ,海平面上升 5 0cm情况下 ,我国的青岛、汇泉、浮山 3个海湾海滩损失面积多达 17万多m2 ,损失率在30 %以上 ,滨海后退达 34 0m之多 …  相似文献   
4.
海床不稳定性的现象很多都是海底液化引起的。根据之前的研究,粉土在液化之后有效应力会依然存在,关于波浪作用下海床液化之后有效应力变化的研究很少。采用波浪水槽实验,在未液化和液化2种情况下,分别施加不同波高的波浪,对底床各层位土体孔隙水压力进行采集,并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液化后有效应力的相对值相对于液化前有很明显的减小,并且在深度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随着波高的增大而减小。当相同深度处同一种波高作用一定时间时,有效应力会出现极大值,然后有效应力会减小。  相似文献   
5.
6.
黏粒含量对粉质土液化发生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海岸沉积的粉质土在波浪作用下发生液化的问题开始被关注和研究。由于粉质土中含有黏粒成分,其液化机制可能与砂性土不同。通过对不同黏粒含量的粉质土进行循环荷载三轴试验,获得孔压、应变的变化曲线。以应变5%为土体破坏标准,结合土体的微结构特征,分析认为粉质土由于黏粒含量不同,存在液化破坏和触变破坏两种导致液化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海床在波浪作用下是否稳定对海底工程的安全至关重要,海床的稳定性与土体中的孔压响应密切相关。水槽模拟试验表明:在波浪的作用下,黄河三角洲粉土海床中将产生振荡孔隙水压力和累积孔隙水压力。振荡孔隙水压力大小与土层深度、波高和粘粒含量有关,其振幅(能量)在土层中随深度的增加呈指数衰减,且粘粒含量越高衰减越快;加载波高越大,能量衰减越快。而累积孔压响应模式表现为在波浪作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孔隙水压力快速上升,然后逐渐减小而趋于稳定,其大小和速率也与波高、粘粒含量、土层埋深有关,粘粒含量越高,孔压累积速度越低。  相似文献   
8.
以黄河三角洲粉质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动三轴试验方法,探讨不同粘粒含量对粉质土孔压发展变化的影响,给出不同粘粒质量分数的粉质土动孔压的发展模式,并对动孔压发展模式表达式中的系数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动孔压发展模式公式中b值代表了粘粒质量分数对土体孔隙水压力发展的影响,9%为不同粘粒质量分数土体孔隙水压力发展的拐点,拐点前后孔隙水压力的发展模式不同。  相似文献   
9.
黄河水下三角洲为细粒粉质土沉积。土体渗透性是海工设计与海床稳定性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在波浪等循环荷载作用下,黄河口海床土渗透系数如何变化尚不清楚。本文利用现场原位振动试验和室内土样振动实验,研究土体渗透系数随所受振动能量的变化,发现循环荷载作用使海床土渗透系数先变小然后持续变大,变化幅值可达4倍多。通过同步测量循环荷载导致的土体容重等的变化,结合试验现象的观测,进一步分析了渗透系数随循环荷载变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振动导致黄河口粉质土性质与起动流速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场试验,研究模拟波浪振动导致的黄河口海床表层粉质土重度与强度的变化;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黄河口海床土重度、强度、中值粒径、起动流速随振动能量的变化;将起动流速的试验测试结果与代表性经验公式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发现振动导致黄河口粉质土物理力学指标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进而引起起动流速相应的变化;起动流速不仅与土体重度、粒径、强度有关,还与土体承受的波浪荷载振动能量有密切关系;起动流速经验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测试值不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