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影响下开封城市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流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古人形象地把其比喻为“城市之血脉”。文章从不同的历史时期黄河及其分支对开封城市演变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黄河与开封城市的关系存在着利与害的统一。开封城市的历史发展,即得益于黄河充足的水源,又受害于其频繁的决溢、泛滥、改道。因此,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黄河进行综合治理开发,使其恢复它应有的美好环境,更好地造福于人民。  相似文献   
2.
以黄河下游典型农区封丘县为研究区,调查比较了农业景观中半自然生境(包括人工林、树篱和沟渠)与农田生境中植物和地表节肢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并应用广义线性模型(GLM)从不同的空间尺度分析半自然生境和农田中的物种多样性与景观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林地植物多样性最高,且以人工林和沟渠中的植物物种相似度最高;各半自然生境中地表节肢动物的多度和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农田,且以人工林和树篱间地表节肢动物的相似度最高.②在250 m景观范围内的景观变量能更好地解释植物多样性和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而树篱和沟渠在400 m景观范围上地表节肢动物的尺度效应最显著.③在250 m尺度上植物多样性与景观变量的拟合方面,在人工林和树篱生境中,散布与并列指数(IJI)和植物丰富度呈显著负相关;人工林中IJI和周长面积比(PA-RAMD)对植物香农多样性指数呈负相关;在树篱中,边缘密度(ED)、聚集度指数(AI)与植物香农多样性指数负相关显著,欧几里得最近距离(ENN_MN)与均匀度指数正相关;在沟渠中,ED、AI与植物丰富度显著负相关.④地表节肢动物与景观变量的拟合显示,在250 m景观范围上,人工林生境主要体现在多度与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和土地利用丰富度的负相关,而农田中则是多度与SHDI呈显著负相关,与ED、PARA_ MD、AI和土地利用丰富度(LUR)呈显著正相关;在400m景观范围上,树篱中,IJI与地表节肢动物的多度和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沟渠生境中,只有多度与IJI和土地利用丰富度显著负相关,与SHDI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近20年来河南沿黄湿地景观格局演化   总被引:61,自引:7,他引:54  
丁圣彦  梁国付 《地理学报》2004,59(5):653-661
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结合河南沿黄湿地的区域特点,确定了河南沿黄湿地景观分类系统,通过采用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景观破碎化指数、分布质心和扩展度等景观的空间格局指数,比较系统地分析了近20年河南沿黄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 河南沿黄湿地的分布面积呈显著下降趋势。1987~2002年湿地面积减少了19.18 %,斑块数量增加了21.27 %,斑块密度净增加0.5倍。斑块总边缘增加了129 0491 m,斑块平均边缘减少了117.84 m。(2) 随着人类干扰强度增加,景观多样性下降,优势度增高。研究区景观多样性指数1987年为1.174,2002年降为0.9803,优势度指数由1987年的0.4355提高到2002年的0.6291。湿地的破碎化程度随着湿地面积的减小和斑块数量的增加,其破碎化程度越来越大,破碎化指数由1987年的0.0141增加到2002年的0.0172。(3) 湿地景观要素中,稻田湿地面积在增加,而水库坑塘、河流、滩地、荒草沼泽地面积都在不断减少,其中荒草沼泽 (芦苇沼泽) 湿地面积减少幅度最大。1987年荒草沼泽湿地占整个湿地地区的0.5%,但到2002年只占0.11%。表明近20年来,人类活动对河南沿黄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4.
伊洛河流域典型地区森林景观格局动态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以野外调查资料和1983~1999年森林资源分布图为主要信息源,用ARC/INFO作为空间信息处理工具,采用斑块数、平均斑块面积、破碎化指数、斑块伸长指数、分数维、稳定度等指标分析了近20年来伊洛河流域中部典型地区的森林景观格局动态。结果表明,(1) 研究区内森林总面积在增加,斑块数量迅速增大,由556块增至1 494块。其中以刺槐林、经济林和杨树林斑块数量增加最多。景观破碎化程度明显加大。(2) 森林景观要素中灌木林、刺槐林、经济林、杨树林、栎林等斑块的面积有所增加,而非林地、荒草地、疏林、油松林等斑块的面积有所减小;除杨树林外,各森林类型斑块的平均面积都在减小。 (3) 研究区内沟谷植被覆盖面积共减少了220 827.9 hm2;丘陵森林覆被面积由1983年的161 870.4 hm2增加到1999年的312 599.7 hm2,增加了93.1%;斑块数目由79块增加到758块,增加了860%。而丘陵地区斑块平均面积却大大减小;山地森林覆被面积有所减少,由1983年的375 348.6 hm2减小到1999年的338 733.9 hm2,而斑块数却大幅度增加,由1983年的432块增加到1999年的1 127块,增加了695块。(4) 研究区南北山坡森林景观格局变化明显不同,这与南北坡土地类型不同、人类活动方式不同和地形地势的差别有关。  相似文献   
5.
开封市的城市生态位变化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丁圣彦  李志恒 《地理学报》2006,61(7):752-762
城市生态位作为生态学重要理论之一,用于分析城市生态不同功能模块间竞争、演化等现象。通过以开封市不同功能模块为研究对象,在各模块污染指数和适宜度指数的基础上,运用生态位理论和方法,探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开封市不同功能模块生态位格局变化规律,并对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1994~2003年开封市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各模块生态位呈上升趋势的有大气环境模块、城市绿化模块,而呈下降趋势的有水环境模块、声环境模块。(2) 1994~2003年开封市经济系统各模块生态位呈上升趋势的是第三产业模块,呈下降趋势的是第二产业模块,而变化不大的是第一产业模块。(3) 1994~2003年开封市社会系统各模块适宜度生态位呈上升趋势的有社会基础设施模块、社会资源配置模块、社会生产与保障模块,而呈下降趋势的只有人口模块。(4) 国家政策体制的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开封市各功能模块生态位发生变化的最直接和最根本的原因。该研究不但对城市不同功能模块的宏观规划、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具体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拓展城市生态学理论、研究复合生态系统的内在作用机制也同样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丁圣彦 《地理学报》2006,61(11):1218-1230
作为不同性质的相邻自然地理系统之间过渡区域的自然地理界面,有着不同于两侧自然地理系统的特殊自然地理过程,存在着两侧自然地理系统内部所不具有的自然地理特征。这些独具的自然地理特征在自然地理界面存在的现象,通常被称为自然地理界面的边际效应或边缘效应。边际效应的存在.使得自然地理界面有着特殊的自然地理规律、异常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对其进行研究意义重大。学术界对自然地理界面的研究发轫较早.但是早期的研究多集中于自然地理要素区域和自然地理综合区域的界线划分,其研究目的仍是自然地理系统内部特征。  相似文献   
7.
1IntroductionLandscape pattern is a spatial arrangement and combination form of various landscape elements, which are different in size and shape. It includes the type, number, space distribution and arrangement of landscape element (Wang, 1995; Wu, 2000)…  相似文献   
8.
1 Introduction Agriculturallandscape is the m osaics ofnaturaland hum an-managed patches thatvary in size, shape and arrangement(Forman and Gordron,1986).The spatialpattern in the landscape may influence a variety of ecological processes,such as water run…  相似文献   
9.
梁国付  韩艳  丁圣彦 《地理科学》2010,30(2):242-247
运用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地形位指数,分析伏牛山北坡森林景观动态变化的地形梯度特征。结果显示:森林景观动态变化与地形梯度有密切关系,1986和2003年,森林景观在地形梯度上的优势分布区间(Pie>1)分别为9~30和10~30,即在的中高地形梯度上,且有向高地形位略为移动的趋势。森林景观类型保持不变部分、森林景观转化为非森林景观类型部分和非森林景观转化为森林景观类型部分所对应的在地形梯度上的优势分布区间(Pie>1)分别为10~30,5~12和4~10、18~24。分析森林景观动态变化与地形位指数的相互关系,表明森林景观动态变化与地形位指数有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豫西地区近二十年景观格局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区域尺度上, 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对景观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及其异质性有着显著影响。本文在RS 技术 和GIS 技术支持下, 对豫西地区1987 年、1995 年、2000 年三期影像进行判读解译, 结合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地面 GPS 采集数据, 通过选取相关景观指数, 从斑块水平和景观水平两个层次,分析研究区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根据 景观格局连通度与景观功能通达性之间的关系, 从功能流的角度入手, 综合分析影响景观流的干扰因子: 距离、摩 擦力、障碍和坡度等, 基于最小累积耗费算法, 找出不同时空、不同人类干扰强度下景观流的通达性。结果表明,研究 区内近20 年来景观格局变化中, 生态景观斑块区域分布极不平衡, 东部人为干扰严重, 自然景观消失殆尽, 农业景 观和建设用地占有较高比重, 在整个区域中阻碍景观功能流的通达性。在此基础上, 综合自然因素(如坡度等)和人 为干扰因素(如景观破碎化程度等)提出优化方法, 利用可视化效果找出景观格局需要优化的重点地段, 在维持生态 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 提出景观的合理布局优化方案, 以提高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