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4篇
海洋学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1958年《公海公约》规定,“公海”是指“不属于任何一国领海及内水的海洋的所有部分”。随着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生效,公海的内容已发生变化。“公海”为“不包括在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或内水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内的全部海域”。这样一来,就把专属经济区和群岛水域排除在公海之外,使公海的范围进一步缩小,目前大约占全部海洋面积的60%。  相似文献   
2.
我国对西沙、南沙群岛主权的历史和法理依据(之二)刘文宗(外交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教授)(接续上期)四、法、日帝国主义的侵占纯属非法中国抗战胜利后已收复两群岛本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危机日益逼近,法国深感西沙和南沙群岛对保护其远东利益...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和法律依据论钓鱼岛主权属我刘文宗一、问题的由来钓鱼岛亦称钓鱼台或钓鱼群岛,依主岛名称为钧鱼岛而得名。该群岛位于我国东海大陆架上,距我国台湾省基隆港约120海里。隔冲绳海槽与琉球群岛遥遥相望,距后者约250海里。钓鱼群岛共包括8个岛礁,即钓鱼岛、...  相似文献   
4.
我国对西沙、南沙群岛主权的历史和法理依据(之一)刘文宗外交学院国际法研究所一、解决领土争端不能不从历史和法理依据出发一国的领土是通过历史上民族的不同、相互融合和开拓经营而自然形成,或通过战争、条约等方式在法律上确定的。在现代社会中,战争(指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5.
马琪  刘康  刘文宗  李婷 《地理研究》2018,37(1):158-170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构筑区域生态安全屏障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短缺是威胁区域生态安全的首要因素,生态保护红线划分应切实以保护水资源安全供给为根本。以干旱半干旱区“多规合一”试点地区榆林市为例,通过对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和生态敏感性评价,以水资源约束为核心,提出了生态保护红线体系与划分方法。结果表明:① 榆林市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16998.59 km2,占到全市国土面积的39.60%;其中水源涵养功能红线面积5147.15 km2,秃尾河、榆溪河、芦河、无定河上游是水源涵养核心区域,产水总量高达34.57×107 m3;丘陵沟壑区和风沙滩区植被覆盖较高的区域生态功能极为重要,其中12.38%和23.25%的国土面积分别提供了50%以上的水土保持功能和防风固沙功能。② 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红线和禁止开发区红线主要分布于西北风沙滩区;南部沟壑区以水土保持功能为主,红线类型较单一。因此,西北风沙滩区的生态保护对榆林市生态安全维护更重要。研究结果可为“多规合一”各类规划间相互矛盾的有效化解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为其他干旱半干旱区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