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抗灾建设与防灾对策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我年来研究国内外防灾经验,分析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现状,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减灾工作状况,提出了经济发展听防灾之对策,为下世纪我国抗灾策略提供了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粮食产后系统中人为损失高达1400亿kg,大大超过建国以来任何一次灾害带来的损失的严峻事实,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总结经验的方法,作出了多角度的论述,提出了“多环节减少粮食损失,全方位降低粮食消耗”的基本对策,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粮食问题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3.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与保护对策彭珂珊,张俊飚(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本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安徽九华山的一座土地神龛上镌刻一幅楹联:“上能生万物,地可长黄金。”的确,面对我国人多地少,而使“人口──粮食──耕地”的平衡趋...  相似文献   
4.
‘98洪涝灾害的深层次原因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8年6月~1998年9月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以高水迎峰,上压下顶,峰急水猛,时长量大为特征,百万军民齐心协力,坚持到底,夺取了抗洪救灾斗争的决定性胜利。分析洪灾形成的主要原因,除气候反常、降雨集中等自然因素外,也存在水土流失,植被减少,围湖造田,河道淤积,水利工程失修、老化,法制观念淡薄,投入问题尖锐,承灾功能脆弱,人口急剧增长,协调失误等深层次的问题。对此作系统分析,以期能供决策部门在以后抗洪救灾中参考,对职能部门起到咨询作用  相似文献   
5.
浅析陕西省耕地资源减少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西部地区是一个山川秀美、森林茂盛、地域辽阔,土地肥沃的地方,同时,也是地质条件复杂、地貌类型多样、生态环境脆弱的一个地区。全国78%的少数民族和87%少数民族自治(州)盟、自治县(旗)分布在这个地区,它包括西北、西南和内蒙古、广西、湖北恩施、湖南湘西的12个省(市区)和两个地区,土地面积687.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1.58%,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与自然灾害类型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人口与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下,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协调发展导致了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为了协调环境与资源的关系,拓展并良化人类生存空间,作者根据多年来收集的自然灾害资料与研究成果,对自然灾害的分类与危害进行了系统分析,在采用边缘科学相互交叉的基础上,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总结了国内外防灾工作的经验,提出了防御自然灾害的减免措施。  相似文献   
8.
9.
鉴于土地资源稀缺和耕地面积的趋减,以及人口规模日益膨胀。本文论述陕西省耕地资源状况,耕地减少的原因,提出若干对策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区粮食生产潜力与发展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粮食是基础的基础。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我国历史上早期农牧业生产区和政治中心,粮食是该区人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产业。探索其发展规律, 分析其障碍因素, 寻求其发展潜力, 采取 “一靠政策, 二靠科技, 三靠投入, 四靠保护, 五靠工作”的战略措施, 对同类地区的粮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