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设计城市地貌图应注重城市地貌在建城区、边缘区和城市经济辐射区范围内的区域分异规律。编制城市地貌图应遵循:环境功能,应用性,突出重点和图面协调三个原则。据此编制了成都市1:6500建城区,1:5万边缘区和1:20万城市经济辐射区三种城市地貌图。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城市地貌研究会筹委会(挂靠于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和云南师范大学地理系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城市地貌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1月24日至28日在昆明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专院校、科研、城建、环境监测、国土、勘擦设计等部门25个单位的4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专著和论文集6部,论文及论文摘要40余篇。会上宣读论文20篇。  相似文献   
3.
四川少数民族自治区域旅游开发与贫困缓解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四川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是一个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区域。但它有着非常丰富的自然生态和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旅游业有着其他产业所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近年来,旅游业已成为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将旅游开发与扶贫有机结合应该成为缓解贫困的有效的途径。但旅游扶贫功效的发挥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所有的旅游形式都具有同等的扶贫功效。为此文章论述了有利于贫困缓解的旅游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由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主持召开的“中国城市地貌研究学术座谈会”于1990年5月20~24日在四川成都举行,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有关单位的4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39篇,宣读论文25篇。会上丁锡祉教授、穆桂春教授分别介绍了国际城市地貌学的最新动态和我国城市地貌的研究概况,《城市地貌试点研究》课题组就成都、重庆两试点城市近两年来的部分研究成果向大会作了汇报,会议代表亦交流了所在省市的城市地貌研究情况。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城市环境地貌演变与城市形成、发展的关系;(2)人工地貌在城市地貌中的地位和作用;(3)城市地貌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山地类型界定与山区类型划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山地类型的界定是科学认知山地规律的基础,对山地科学的发展有着基础性的意义。山地科学研究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为了促进山区区域在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山地类型界定的研究结果基础上对山区类型进行划分,是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科学依据。采用GIS技术并结合DEM数据,对四川省的山地类型进行界定,同时对山区的类型进行划分。在山地类型界定涉及到的地形起伏度计算中,对均值变点法的应用结果进行了讨论与改进,得到地形起伏度最佳统计单元为9.92 km2。将四川省山地类型界定为丘陵、低山、中低山、中山、次高山、高山、极高山;将山区划分为纯丘陵县、半山区县、准山区县、显山区县、整山区县,并对山区发展的政策方向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黄晓庆  李立华 《山地学报》2008,26(2):244-252
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加速山区的边缘化趋势,另一方面通过促进文化产业、文化旅游的全球性快速增长为文化资源丰富的山区提供发展机会.以川中丘陵区为研究区,探讨了现代化与文化旅游的作用关系.川中丘陵区在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地方生产总值保持14.8%的高年均增长速度,而现代化水平依然处于第一次现代化的起步期;与人口稀疏山区相比,人口稠密的川中丘陵区文化旅游资源比较优势更为突出,文化旅游的优先地位更为明显,但是研究区的实践表明,山区文化旅游发展并没有显现发达社会的理想状态.研究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文化旅游的高端特征并不明显,总体处于旅游发展的初期,对地区现代化进程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影响非常有限,对文化旅游特点和规律认识不足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在全球化趋势为山区文化旅游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文化旅游发展提出挑战.为此,简要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国内外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概念、构成要素、影响因素及形成过程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构成要素包括认知/感知形象、情感性形象以及整体形象,并分析了其间的关系;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诱导性因素与个体因素,并分析了影响因素与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形成过程有静态与动态之分.探讨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发展趋势,得出其对国内旅游形象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青藏铁路对西藏旅游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立华  何毓成 《山地学报》2006,24(5):628-635
2006-07-01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标志着西藏旅游将进入一个新时代。从探索西藏旅游发展动力机制模式出发,分析了青藏铁路对西藏旅游发展的影响,积极影响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高质量改善旅游可进入性,2)调整产业空间均衡发展,3)推动旅游产品创新发展,4)创建西藏旅游新形象,5)改善旅游发展宏观环境;同时指出青藏铁路通车对西藏旅游的“神秘”形象、产业要素的不配套和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保护带来三大挑战,无论从积极影响,还是带来的挑战均可以看出,青藏铁路对西藏旅游的影响将是跨越历史阶段的“革命性”影响。最后,提出了集聚发展、适度规模、政府主导和科学保护四大战略原则建议。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城市地貌研究会筹委会和云南师范大学地理系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城市地貌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1月24日至28日在云南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大专院校、科研、城建、环境监测、国土、勘探设计等25个单位的4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专著、文集6部,论文及论文摘要40余篇,宣读论文20篇。本次研讨会交流了我国近几年城市地貌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我国西部山地丘陵盆地的城市地貌问题,探索并建立了我国城市地貌学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川江流域片蚀与地表物质组成、坡度和坡长关系密切,且明显受地貌类型控制;沟蚀与森林覆盖率呈负相关,而和人口密度呈正相关;重力侵蚀在盆周山区和流域西北部高山中山区危害严重;人类消极活动在盆中丘陵区因人口稠密而活跃。这四个因素的发生发展制约着本流域生态地貌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