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冀东地区太古宙末期的岩浆事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单颗粒锆石逐层蒸发法定年结果表明,冀东地区渔户寨紫苏英云闪长质花岗岩形成于2550Ma,青杨树辉长质片麻岩形成于2536Ma,卢龙驴槽附近饮马河花岗闪长质片麻岩形成于2533Ma,迁西龙湾附近的辉长闪长质片麻岩形成于2518~2515Ma,遵化秋花峪奥长花岗质片麻岩形成于2515Ma,遵化小关庄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形成于2495Ma,迁西崔杖子片麻岩形成于2492Ma。这些同位素年代学资料表明,冀东地区不同成分、不同类型、不同成因的花岗质片麻岩是在同一个较短的岩浆活动期间形成的。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大量深成片麻岩的形成,说明新太古代的末期是该区地壳增生的重要阶段。而不同类型花岗岩在同一阶段形成,意味着大规模底侵(地幔柱)作用导致地壳的增生。冀东地区太古宙末期的岩浆事件及其地质意义@耿元生$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刘福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杨崇辉$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相似文献   
2.
河北平山地区早前寒武纪湾子群及相关岩石中夕线石英集合体成因存在长期争论。根据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本文将它们划分为3种不同类型。(1)球状和团块状夕线石英集合体,其形成与钾长浅粒岩的深熔作用有关。(2)面状夕线石英集合体,与钾长浅粒岩在应力状态下的变质分异作用有关。两者地球化学组成及与相邻浅色体关系受母岩和作用过程双重因素制约。(3)层状夕线石英集合体,为变质沉积成因,地球化学上反映了变质原岩的组成特征。  相似文献   
3.
古元古代吕梁变质地块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构造带中段的西缘,其中有大量的古元古代花岗闪长质到花岗质的侵入体。根据花岗岩岩石组合和同位索地质年代学资料,吕梁地区古元古代的花岗岩浆事件可分四个阶段。在早期拉张阶段,2364Ma的盖家庄片麻状花岗岩侵位,并伴随有大陆边缘裂谷型的吕梁群的火山活动。拉张一挤压转化阶段的花岗岩浆活动,代表性产物是2150Ma左右的赤坚岭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中期的挤压阶段的花岗岩浆活动,代表性产物是2063Ma的道仁沟石英二长岩、1906Ma的惠家庄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1848Ma的市庄细粒花岗闪长岩等;晚期的拉张阶段的花岗岩浆活动,主要有1805Ma的大草坪斑状花岗岩和1800Ma的芦芽山斑状花岗岩、云中山花岗岩等。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以往划分的关帝山杂岩是由不同时期的花岗岩所组成,应以解体。可将其划分为挤压阶段的惠家庄岩体、市庄岩体和后造山阶段的大草坪岩体等。  相似文献   
4.
作为年青的一代地质工作者,我曾有幸跟随地质大师程裕淇先生一起工作.先生在我心中永远是高山仰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我于1987年到地质研究所工作,1991年转入程老等开创的变质岩和前寒武纪研究室工作,但一直到2000年初才有机会亲炙其门下,在太行山地区进行深熔作用和早前寒武纪地质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对出露于山东新泰孟家屯2.7Ga的孟家屯岩组中石榴石石英岩(M08)、含十字石石榴石黑云母石英片岩(D242-Y2)和黑云斜长片麻岩(M03)(TTG质片麻岩)进行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石榴石石英岩锆石核部176Lu/177Hf、176Hf/177Hf变化范围为0.001730~0.002546、0.281249~0.281360,锆石变质边部176Lu/177Hf、176Hf/177Hf变化范围为0.000123~0.002070、0.281241~0.281318;含十字石石榴石黑云母石英片岩锆石核部176Lu/177Hf、176Hf/177Hf变化范围为0.001334~0.002169、0.281226~0.281324,锆石变质边部176Lu/177Hf、176Hf/177Hf变化范围为0.000445~0.001375、0.281227~0.281309;黑云斜长片麻岩锆石176Lu/177Hf、176Hf/177Hf变化范围为0.000315~0.000847、0.281186~0.281265。孟家屯岩组石榴石英岩、含十字石石榴石黑去母石英片岩中碎屑(岩浆)锆石和黑云斜长片麻岩中岩浆锆石的εHf(t)分别为3.75~7.26、2.31~7.26和3.21~6.27,同时TDM1与其U-Pb年龄非常接近,表明它们起源于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研究资料认为,2.7Ga是鲁西重要的一期构造岩浆热事件,也可能是华北克拉通重要的构造岩浆活动时期。变质沉积岩中许多变质增生锆石相对于核部岩浆锆石低176Lu/177Hf、高176Hf/177Hf,显示变质作用过程中石榴石的存在对锆石的Lu-Hf同位素体系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华北克拉通阜平杂岩中~2.7GaTTG片麻岩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通过详细的地质工作,本文从阜平杂岩中厘定出一套~2.7Ga的条带状TTG片麻岩系,其原岩主要为英云闪长岩,经历了强烈的变形和深熔改造。该片麻岩可分为岩石主体和条带,按条带形态和成分可分为三种:细小的暗色条带、深熔浅色条带和后期注入的长英质脉体。用LA-MC-ICPMS法对英云闪长岩中锆石进行了原位U-Pb年龄测试,其形成年龄为2669.2±9.7Ma。该片麻岩SiO2=64.32%~70.02%,具有高铝(Al2O3=14.00%~15.87%)富钠(Na2O=3.85%~4.22%)贫钾(K2O=1.13%~2.42%)及低K/Na比值的特点,Mg#指数为39.5~49.6。该片麻岩具有中等-强烈程度的稀土元素分异[(La/Yb)N=3.67~51.38],Eu异常不明显。其富集Sr(303×10-6~431×10-6)、Ba(191×10-6~696×10-6)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4.70×10-6~9.78×10-6)、Ta(0.19×10-6~0.75×10-6)、Ti(1378×10-6~3259×10-6)、P(174.6×10-6~960.6×10-6)等高场强元素,Cr(5.87×10-6~119.4×10-6)、Ni(6.72×10-6~45.75×10-6)等相容元素含量也较低。Yb(0.31×10-6~1.75×10-6)和Y(3.61×10-6~18.88×10-6)含量低,Sr/Y比值高(16.0~119.1),属于高铝的TTG,与高硅埃达克岩特征相似。推断是热的太古宙新生洋壳部分熔融而成。阜平地区~2.7Ga TTG片麻岩的厘定,进一步证实了华北克拉通在新太古代早期经历了强烈的陆壳增生,并为华北克拉通早期岩浆事件与世界范围的岩浆事件的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为华北克拉通早期陆块及绿岩带的划分提供了新的限定。  相似文献   
7.
The source rock from which the sillimanite gneisses derive mainly was the biotite plagioclase gneiss in the Larsemann Hills. It is the deformation-metamorphism process under special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condition, not the original rock compositions, that controls the presence of sillimanite. To a great degree, the sillimanite gneiss was the mixture of the detaining materials of the migrating felsic melt from the bt-plagioclase gneiss that underwent partial melting and the relics when the melt was removed. In sillimanitization the original rock had been changed substantially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The related metamorphism process severely deviated from the isochemical series, the process was of, therefore, an open system. In addition, the Al2O3 contents of the original rock was an important, but not critical factor for the formation of sillimanite, i.e., the sillimanite-bearing rock need not be of aluminum rich in composition, and vise contrarily, the aluminum rock may not produce sillimanite. The authors of the present paper postulate that the source rock from which the aluminum rich rock derives need not be of aluminum rich, but sillimanitization is generally the Al2O3 increasing process. The aluminum rich sediments such as clay or shale need not correspond directly to sillimanite-rich gneisses. No argillaceous rock present equals to sillimanite-rich gneiss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The protoliths to the sillimanite gneisses from the Larsemann Hills, east Antarctica, and their adjacent area may be pelite, shale greywacke, sub-greywacke, quartz sandstone and quartz-tourmalinite. If correct, the conclusion will be of significant implication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illimanite gneiss formation process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protolith setting.  相似文献   
8.
五台山蒋村地区四集庄组——对滹沱群时代的再限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滹沱群是华北最典型的古元古界地层之一,限定其时代对建立早期地层年代格架和探讨华北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过程意义重大。本文对五台山地区蒋村镇附近的滹沱群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从与蒋村砾岩中石英斑岩砾石相同的基岩中选取了2件石英斑岩样品,并获得其锆石U-Pb年龄结果分别为(2166±17)Ma和(2138±17)Ma。据此,限定蒋村地区碎屑沉积岩时代应小于2138 Ma。结合四集庄组底部发育厚层的砾岩和区域内2.2~2.1 Ga岩浆事件,我们进一步认为滹沱群底界年龄为~2.2 Ga。由于滹沱群豆村亚群和东冶亚群经历了同期褶皱变形作用,而侵入于蒋村四集庄组未变形正长花岗岩脉的锆石U-Pb年龄结果为(1816±18)Ma。因此,本文限定豆村亚群、东冶亚群的时代为2.2~1.82 Ga。石英斑岩中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为176Lu/177Hf为0.000717~0.002239,176Hf/177Hf为0.281399~0.281563,其176Hf/177Hfi为0.281315~0.281496和εHf(t)为–3.37~4.11,变化范围较大,初步认为其源自于新太古代早期上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有地幔物质添加。  相似文献   
9.
从剪切带及原岩建造分析入手,论述了工作区内金矿的分布特征和主要控矿因素。区内的金矿床(点)无论其物质来源和时代如何,就其空间位置而言绝大多数金矿直接产在剪切变形变质带─—脆性及脆-韧性剪切带中。Fe/(Fe+Mg)高比值的容矿岩石有利于金的沉淀富集。  相似文献   
10.
新太古代—古元古代表壳岩系在华北克拉通广泛发育,在赞皇地区也出露有较典型的中低级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系,即从原赞皇群解体出来的官都群,其形成时代和成因目前仍有争议。官都群的主要岩石组合为变基性火山岩(包括角闪片岩和斜长角闪岩)、大理岩、石英片岩,以及一系列长英质副片麻岩等。对其中的长英质副片麻岩进行碎屑锆石定年研究,并结合前人已报道的碎屑锆石数据可知,碎屑锆石年龄主要峰值约为2.5Ga,部分样品出现2.0~2.2Ga的峰值。变质锆石记录主要有2个范围,分别为2.48Ga左右和1.85~1.9Ga,可能代表了2期不同的构造热事件记录。结合该地区近年来的研究,可以得到如下认识:(1)样品中存在形态完好的长柱状锆石,表明是近源沉积;(2)约2.48Ga的变质记录与核部岩浆锆石的年龄(约2.5Ga)非常接近,可能代表了物源区中酸性岩体侵位后遭受的一次构造热事件,而不代表沉积岩形成后遭受变质的记录,即沉积过程晚于2.48Ga;(3)官都群至少有一部分岩石组合形成于古元古代;(4)官都群可能是不同时代、不同岩性单元拼贴而成,需要进一步解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