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5篇
自然地理   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海地质讨论会于1982年12月1日至6日在杭州召开.这次讨论会是为了交流几年来在东海地区的工作成果、总结经验,为今后进一步工作指出方向.会议由中国海洋学会海洋地质学会主办,171名正式代表参加了会议.讨论会按大会和分组会进行交流和讨论.中、老年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对东海地区的工作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石油资源空间流动的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足膺  赵媛  黄克龙 《地理研究》2014,33(5):863-875
采用重心分析方法、指示克里金内插方法和空间相关系数,探讨了中国石油资源空间流动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 多数年份内,汇地系统重心演变受经济发展的影响更大;而2003 年以后经济重心对源地系统重心的影响也在逐渐加强。② 从源地系统空间相关分析来看,石油生产-进口量的区域差异,决定了源地系统与国内油田和国内油田-石油进口港(口岸) 的空间相关程度;而石油流动要素的空间分布及演变,对空间相关系数的数值变化产生一定影响,这使得源地系统在1985 和1995 年主要由单一国内油田驱动机制所决定,在1999、2003 和2009 年则由国内油田-进口石油港(口岸)的双重驱动机制所决定。③ 对汇地系统来说,国内炼厂的资源需求是汇地系统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湖北清江和尚洞岩壁放线菌物种组成及其与碳酸盐岩相互作用的关系,分别采集该洞穴无光区风化岩壁样品2份(W1和W2)和弱光区风化岩壁样品1份(W3),采用经改良的5种已知放线菌分离培养基及1种自主设计的风化岩壁浸汁培养基两种策略优化设计分离培养基。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放线菌,并选择放线菌特异引物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从3份风化岩壁样品中共纯化到放线菌72株,分属于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的4个属:链霉菌属(Streptomyces,69株)、红球菌属(Rhodococcus,1株)、冢村氏菌属(Tsukamurella,1株)和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1株),其中链霉菌属为优势菌属。无光区样品W1和W2分离到菌株较少,分别为9株和10株,而弱光区样品W3分离到菌株较多,为53株。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放线菌与洞穴碳酸盐矿物相互作用的潜在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我国石油资源流流量位序-规模分布特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我国石油(特指原油)资源流动为研究对象,以我国省级行政单元作为石油资源空间流动的节点,从1985~2007年中选取5个特征时点.借助齐夫定律,研究了我国石油资源输出量和输入量的位序-规模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各特征时点石油输出量和输入量的位序-规模分布均满足齐夫法则.(2)从无标度区范围来看.石油输出量的无标度区范围变化不大,而输入量的无标度区范围呈现出先缩小后又逐年扩大的趋势.(3)从空间分形结构来看.石油输出量的无标度区没有分段,始终呈现为单分形,而输入量则经历了由双分形向单分形的演化.(4)从空间分布形态来看,各特征时点石油输出量均呈帕累托分布模式,而输入量的空间分布形态变动较大,经历了对数正态模式-帕累托模式-对数正态模式-帕累托模式的演变.我国石油输出量和输入量位序-规模分布的不同步变化,与大油田分布、石化产业布局以及石油流通体制等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区内QC_2孔第四纪地层划分的原则、标志与方案进行了论述,并建立了距今180万年以来的地层层序,为进一步建立该海域第四纪地层年表与区域对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顾问任美锷教授在参加于西德举行的第三次国际海洋地球科学会议后应该所邀请来青作学术报告,受到与会者欢迎.首先,任教授作了“海洋地球科学发展动态”的报告,介绍了今后十年海洋地球科学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以及当今世界海洋地球科学的最新动向.当前,海洋地球科学的研究可概括为四个重要方面.(一)关于海洋大地构造的研究:日本Uyeda教授,通过活动海洋边缘的研究,强调了活动边缘的多样性,从而提出“比较俯冲学”的概念,并建议使用地球物理仪器,对沟-弧-盆完整系统进行定量研究,以获得其俯冲变形数量和俯冲速率.此外,对边缘高原和微大陆也提出海洋大地构造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能源效率空间分异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赵媛  郝丽莎  杨足膺 《地理学报》2010,65(8):919-928
提高能源效率是江苏省突破能源困局的重要途径。文章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在全要素生产力分析框架下,测度2007 年江苏省各地级市能源利用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析3 类能源效率的空间分异特征,并根据3 类能源效率的关联关系划分能源效率的地域类型;进而采用变异系数(CV)、单位GDP能耗和大中型 企业集中指数(CI) 等指标,结合各地级市的产业结构特征,分析江苏省能源效率地域分异成因;最后,根据DEA模型的投入产出优化目标值(Targets),探讨提高各地级市能源效率的对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① 江苏省能源效率总体上呈南高北低、东西分化的分布特征,并存 在轻工业型和重工业型两大“DEA有效”极核;② 能源规模效率是制约江苏省能源综合效率的主要方面;③ 单位GDP能耗可以集中反映区域能源技术效率水平,大中型企业集中指数可以集中反映区域能源规模效率水平;④ 高耗能产业比重高的区域其能源技术效率相对较低, 居于经济区过渡地带或边缘区位的区域其能源规模效率相对较低;⑤ 全省普遍存在生产要素投入冗余现象,可通过优化投资环境、产业结构高级化、突出特色产业、提升产业技术、提高劳动力素质及提高产业集中程度等途径来提高区域的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中国石油资源流动源—汇系统空间格局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中国石油(特指原油) 资源流动为研究对象,把中国省级行政单元抽象为石油资源流动节点,从1985-2009 年中选取5 个特征时点,根据各流动节点石油自给能力及流动比率,将各特征时点的石油流动省份划分为源地、汇地和交流地3 大流动职能类型,并将主要石油进口港(含陆上口岸) 作为进口石油源地;分别利用重心和标准差椭圆分析源地系统和汇地系统空间分布格局的集中与离散趋势,得出中国石油资源流动源—汇系统空间格局的位移和形变特征.结果表明:① 源地系统重心位于中国东偏北部,在经历了1985-1995 年的西北向移动后,1995-2009 年大幅向西南偏移,南北方向的移动速度快于东西方向;汇地系统重心偏于中国中东部,移动幅度相对较小,1985-1999 年呈南北向移动、1999-2003 年呈东西向移动,最终快速向西南方向偏移.② 从标准差椭圆分析来看,源地系统的空间分布先趋于分散后又趋于集中,由东北—西南的分布格局逐渐趋向于西北—东南的分布格局;汇地系统空间分布格局相对较为稳定,小幅极化后略趋分散,呈较为稳定的东北—西南分布.③ 中国石油资源流动的平均方向由东北—西南向偏转为南北向,平均运距呈下降趋势,主导流向由东北—西南向逐步转变为西北—东南向和东西向输流并存.  相似文献   
9.
安州盆地位于朝鲜北部清川江和大宁江的汇合入海处,走向北东,面积仅40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约300余平方公里,滨海地区经钻井证实约100平方公里),为一小型含油盆地.该盆地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中、新生代时期频繁的构造运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奠定了盆地的基础、控制着沉积层的发育、稳定了盆地的构造格局,而且也为油气田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作者将该盆地与中国东部的胶莱、北黄海、丹东等地进行分析对比后认为:它们同属于中朝准地台上次级负向构造单元.其沉积特征、生物群组合及构造演化规律具有相似性.现已证实,胶莱、丹东等地及本文将要论述的安州盆地,均已见及油气显示,因此,对位于上述各区之间的北黄海盆地,绝不能过早地排除寻求民用油流的可能性.一、安州盆地的生油地质特征安州盆地的构造位置为朝鲜北部狼林地块与平南拗陷交界处.前者是早元古代强烈隆起的古地块(属中国胶辽隆起的一部分),主要由花岗片麻岩、黑云母片麻岩、石英片麻岩及石英片岩、石英云母片岩、绢云母片岩等变质岩系组成,且伴有酸性—基性侵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黄海地区所获的实际资料,经综合研究总结出若干第四系划分标志。这些标志是:海侵层、气候期、地层不整合面、放射性测年、古地磁等五种标志,它既反映地质体自然条件变化规律,也能体现地质事件本质特征,可将第四系划分得详细,并为区域第四纪地层的对比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