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介绍一套既能连续观测,又能利用前兆信息自动触发、自动压缩放大倍数、自动报警,且具有自检能力的性能稳定、可靠的地声观测系统。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点研究大面积冬小麦遥感估产模型构建及其调试方法。通过分析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对光、温、水、肥等必须条件需求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绿度指数、温度和绿度变化速率等因子,构建大面积冬小麦遥感估产模型。为了适应大面积遥感估产运行系统的需要,在变量获取及模型调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小麦水分平衡及其时空分布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采用农田水量平衡模型,对甘肃省1961至2001年冬、春小麦自然降水条件下的水分平衡进行了逐月计算,并对其时空分布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多年平均冬小麦需水量为464.47mm,亏水量144.42mm,盈水量3.75mm;春小麦需水量为443.83mm,亏水量262.87mm,盈水量0.00mm。降水不能满足小麦生长的需求,亏水是其水分平衡的首要特征;5~6月是甘肃省冬、春小麦的亏水高峰期,且冬小麦盈亏水量的稳定性低于春小麦;全生育期冬小麦以中度水分亏缺频率为最高,春小麦则以重度为主;甘肃省冬、春小麦的需水量、亏水量与水分亏缺率均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华北平原农业水资源供需状况评价方法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规模的扩大以及人口的增加,华北平原农业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趋尖锐。人们在进行供需评价时,曾一度停留在水量的供需平衡上,以需定供,缺少对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及不协调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此文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对农业水资源供需现状进行评价。这是一种定量化的评价分析方法,即首先对影响供需状况的因素进行分类,形成一个层次,而每一个因素又由若干个指标组成,构成下一个层次,依次类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层次间互相联系的指标体系。对每个地区,每一个因素和指标用评定系数来表示该因素或指标对供需状况的作用,然后再用综合评价模型对该地区供需状况进行计算和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5.
一、地声现象所谓地声,就是地面振动耦合(或透射)到空气中的一种可听声。地声有三种:震前声、震时声和震后声。所谓震时声,就是从震源方向传来的一种低频闷雷声,几秒钟以后,大地开始振动。由于时间短促这种地声没有任何预报价值。但是,如果应用得当,也可免遭于难。例如,1830年河北磁县7.5级大震前,人们听到震源方向传来如“雷吼”、如“千军涌溃,万马奔腾”的地声,于是“争先恐后,扶老携幼,走避空旷之处”,紧接着“屋宇倾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千烟洲红壤丘陵试验站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植被类型主要为人工针叶林.研究采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结果计算了2003年和2004年的植被水分利用效率(WUE)季节变化.适逢2003年极端干旱,降雨量远远低于多年(1985~2002)平均水平,其中7月份降水量仅是多年平均值的2.8%,气温却高于平均水平3℃,而2004年的气象条件与多年平均水平接近,这为研究WUE的环境控制作用提供了天然的条件.经研究发现千烟洲试验站的降水多集中于春季,而夏季则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干旱现象,从而导致了该区域特殊的植被WUE季节变化模式.WUE的季节变化与冠层蒸发散(Fw)和总初级生产力(GPP)的季节动态大致相反,在夏季达到最小值,而在冬季则达到最大值.在冬季GPP和Fw随气温和大气饱和水汽压差(VPD)的增加而增加,且GPP和Fw的增加速率比较接近;而在干旱的夏季,GPP和Fw却随气温和VPD的增加而降低,并且GPP随气温和VPD变化而降低的速率要远远大于Fw,这破坏了GPP和Fw的平衡关系,并进一步改变了WUE的保守性,最终导致夏季WUE的降低.夏季干旱期土壤水分的亏缺和高强度的辐射也都是造成该生态系统WUE降低的原因.在冬季该生态系统植被的光合和蒸腾作用主要受控于环境因素,而受植被本身气孔行为的控制作用相对较弱.在夏季植被的Fw主要受植被本身气孔行为的限制作用,而植被的GPP则受环境因素和植被本身气孔行为的双重限制.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