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青藏高原是我国生态建设型禁限止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农村居民收入变化是当前国内主体功能区研究和"三农"问题研究的热点。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低值区青藏高原东缘生态建设型禁限制开发区岷江上游地区为例,运用Gini系数法测度1978—2011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变化,并从收入结构变化的视角,对2003—2011年收入差距变化进行因子分解,解释收入因子结构效应和集中性效应变化对收入区域差距变化的贡献,揭示生态建设型禁限制开发区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距变化内部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工资性收入是影响岷江上游农村收入差距格局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对区域收入差距扩大有正向作用,这与收入结构性增加及集中度增大趋势有关;家庭经营性收入是岷江上游农村居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也是对收入差距影响最大的因素,结构性和集中性协同作用使近年来区域收入差距呈现缩小趋势;财产性收入是比较稳定的因素,对区域收入差距的贡献较小,且处于缩减态势;转移性收入对岷江上游农村收入差距影响较大,结构性变化和集中性变化的影响都较显著。随着青藏高原地区生态建设型禁限制开发区形成和发展,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受到严格限制和禁止,加大转移性支付力度必然成为了保障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转移性收入将成为区域差异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设定了22、18、14 3个低盐度和10℃、20℃2个温度组,以自然海水盐度为对照,以仿刺参的存活率和特定生长率(SGR)为参数,分析了不同温度下低盐度对仿刺参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实验进行30d,结果显示:温度为10℃和20℃时,盐度18、22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仿刺参的存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14时,10℃实验组仿刺参全部死亡,20℃实验组的仿刺参存活率显著高于10℃实验组(P0.05)。随着盐度的增加,仿刺参的SGR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温度为10℃时,盐度22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仿刺参为正增长,SGR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14和18的实验组仿刺参为负增长,SGR差异显著(P0.05)。根据回归曲线算出,温度为10℃时,仿刺参最适生长盐度为29;温度为20℃时,不同盐度实验组的仿刺参均为负增长,根据回归曲线算出,盐度为27时,负增长最少。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揭示其内在规律,以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为基础,以耕地资源少、坡耕地密集的川西地区为研究案例,选择退耕还林面积、退耕还林补助作为政策的主变量,构建农民收入与退耕还林政策灰色关联度模型,识别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民收入影响程度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川西地区退耕还林政策的两个变量均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较强关联,从影响类型看,退耕还林面积与退耕还林补助相比,退耕还林面积与农民收入的关联性较强;从区域内部看,阿坝州、甘孜州较凉山州而言,农民收入与退耕还林政策的关联度整体水平略高;从动态看,农民收入与退耕还林面积关联度曲线呈“U”型,农民收入与退耕还林补助关联度变化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