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应用数据本构分析方法,对三峡库区巴东县黄土坡前缘斜坡变形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阐明了数据本构分析预测对斜坡地质灾害的分析、防治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有上硬下软边坡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压缩挤出变形的近水平泥岩、页岩基座型边坡变形演化过程,针对倾倒变形的板岩基座型边坡开挖响应研究甚少,本文以西藏玉曲河某水电站厂址边坡为研究对象,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建立符合坡体实际情况的地质结构模型,采用物理试验的方法模拟原型边坡开挖。通过试验揭示上硬下软反倾边坡在开挖条件下的变形响应特征及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开挖条件下上硬下软型边坡变形破坏过程分为a)下部软岩倾倒弯曲加剧;b)软岩倾倒折断,上部卸荷硬岩沿已有裂隙剪切;c)倾倒软岩滑移,卸荷硬岩剪断岩性分界部位,折断面贯通3个阶段。其变形破坏模式为下部软岩倾倒—上部硬岩剪断组合滑移型破坏;(2)开挖强倾倒区岩体会使下部软岩迅速失稳并促使上部硬岩剪切破坏;开挖引起的反倾上硬下软边坡大变形在短时间内完成,前期变形和能量积累是一个较长的过程;(3)开挖时需避免对坡脚倾倒岩体“大开挖”施工。  相似文献   
3.
在地球深部的富水环境下(如俯冲带和岩浆热液体系)可以形成超临界地质流体。本文在阐明矿物-H_2O体系(近似二元系)和多组分岩石-H_2O体系的相图和物相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超临界流体的形成条件。对于以固相为主的变质岩体系,超临界流体的形成条件主要取决于湿固相线终点(第二临界端点)的位置。现有的高温高压实验结果表明,常见岩石-H_2O体系的第二临界端点压力至少为4 GPa。对于岩浆热液体系,临界曲线是判断超临界流体(或称浆液过渡态流体)是否能够形成的重要标准,F和B等元素的存在可导致超临界流体的形成压力降至1 GPa以下。对天然岩石和矿床样品的研究也可以为超临界流体的形成条件提供重要制约。总的来说,从长英质岩石体系到镁铁质体系,形成超临界流体的温度和压力升高。关于超临界流体的形成条件目前仍存在很多争议,需要通过开发新的实验技术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王园  王沁 《地球科学》1998,23(6):635-638
应用数据本构分析方法,对三峡库区巴东县黄土坡前缘斜坡变形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阐明了数据本构分析预测对斜坡地质灾害的分析、防治意义。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的数据本构预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数据本构分析对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进行了预测分析,提出控制采,灌地下水的较佳方案,同时对各种影响因素作了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6.
汤家法  姚令侃  王沁 《山地学报》2001,19(6):541-545
泥石流防治工程规划属于一种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可拓决策是根据物元的可拓性,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解决矛盾问题的一种决策技术。本文根据可拓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提出了一种首先基于系统物元相容性评判进行方案比选;再对初选方案通过系统物元变换进行方案优化设计的可拓决策模型,并以成昆铁路大田箐沟泥石流防治方案的优化设计为例说明这种可拓决策技术的应用程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生产实践,对运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生产3D产品过程中影响成图质量的环节,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8.
运用数据本构分析方法定量讨论了影响西安地裂成因问题,对各种致裂因素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定量的描述。并分析讨论了西安地裂的控制发展规模。  相似文献   
9.
应用数据本构分析方法,以三峡库区东县黄土坡前缘斜坡变形成因问题为例,探讨数据要构分析方法对斜坡地质灾害成因的问题的分析意义,丰富了对该类问题研究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80年代新兴的投影寻踪技术对西安地裂与地面沉降灾害问题进行了分析预测,其结果对控制这些灾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