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以情感地缘政治为切入点,以三部中国海外军事行动题材的影视作品以及观众在“豆瓣电影”论坛影评为主要分析对象,通过视觉分析、叙事解构与NVivo分析的方法,探究了影视作品中的地缘政治叙事以及观众对于这类电影的情绪性“阅读”,尝试解构这类电影如何影响“情感”在地缘政治关系的认知中发挥作用。研究结论包括:首先,此类影视作品与现实中的地缘政治话题相契合,影视作品通过对地缘政治事件的改编与重塑将地缘政治情感放大与传递;其次,全媒体时代下影视作品正成为一种新的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媒介,通过观众与影片叙事情节的互动产生意义,并作用于“情感”这一维度;最后,身体是民族情感重要的载体,影视作品的视听刺激以及观众网络媒介下的评论互动是唤醒与维持民族情感、生产地缘政治力量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化进程中工业用地转型背景下,选择广钢新城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从地理想象的视角,探讨周边村民、旧广钢职工以及新进入者等主体对广钢新城地方意义和文化内涵进行解构和重构的过程,并进一步解析地方建构与身份认同的联系。研究发现:1)由于主观性和空间实践体验的差异,不同社会群体对于广钢的地方意义有着截然不同的想象;2)周边村民、广钢旧厂职工集体记忆的嬗变,反映了空间形态、社会结构变化与在地群体的想象构建以及身份认同的耦合关系;3)新进入者的地方身份认同建立在排除在地群体的地方文化想象之上,二者对于广钢新城的地方意义和身份认同是断裂的,2个社会群体对于地方意义的感知与认同在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的交流与融合;4)在社会话语构建的文化冲击以及权力和资本的支配下,外界群体逐渐产生对广钢新城地方文化意义的多元想象。广钢片区的大规模空间重塑以及由此衍生的地方意义重构说明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对地方建构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大国是全球政经版图的主导力量,其关系性质对区域、全球发展和经济合作过程具有决定性影响,结构性变动、资源和市场高度对外依赖性引发了大国博弈新态势。在资源争夺加剧的地缘经济时代,如何平衡国家间的资源竞合关系是当今政治地理学的时代命题。以中日两国2000—2017年资源贸易为例,以库仑引力模型构建地缘经济合作强度指标,探讨中日资源贸易的地缘经济规律。研究表明:①中日两国资源贸易的地缘经济合作强度多为负值,总体上竞争大于合作,2008年后两国地缘经济关系进入矛盾与对抗新阶段;②按照竞合关系可将中日资源贸易货物分为强竞争型、波动竞合型以及合作潜力型,其中化石能源、稀有金属和农产品是影响中日两国地缘经济竞合关系的关键资源;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演化是中日资源贸易关系变动的重要外因,对发展权的争夺构成两国在世界市场资源博弈的内在根源,稀有金属为中国捭阖两国关系提供了地缘政治杠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跨国族裔在中国大城市日渐扮演重要的角色,为不少研究所关注。过往不少研究针对相关族裔聚居区或族裔经济区进行分析,但缺乏对微观的消费文化景观的探究。本研究以广州市建设六马路的跨国饮食消费景观为例,通过半结构访谈,参与式观察,文献分析和语义差异测量等方法,分析了跨国族裔如何通过消费景观和饮食实践与其他社会群体和移入地的社会经济背景进行协商。研究发现,饮食消费景观不仅为跨国族裔维系和生产身份认同的重要资源,也有被一些跨国经营者和本地商家塑造为独特的文化标签的可能。同时,本地消费者通过这种消费空间的环境和商品文化的感知和想象,也接纳和认同了这种空间。多元混杂的社群也不乏越界交流,以通过开放边界和共存合作面对危机。籍此,通过文化距离和语义差异测量进一步验证,在不同文化群体的文化行动逻辑之下,建设六马路的跨国消费空间同时也可被不同文化群体所接纳和认同。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更新的开展,市民在项目推进中的空间感知及参与程度日渐成为学者和城市管理实践者关注的话题。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更新项目实施阶段的广州市荔湾区的广钢新城为案例,通过遥感影像提取的绿地变化强度并结合深度访谈,试图探索广钢新城绿地建设的公众参与状况。研究发现:(1)广钢新城的绿地面积增加,空间可达性明显提升,然而与新进入居民的绿地空间感知没有呈现正相关联系;(2)随着更新项目的建设与空间主体的流变,建成区出现新的主体进入,而更新规划阶段主要以原有主体的意见开展,新旧主体公众参与程度参差不齐,从而造成空间使用的失序;(3)主体的变化是城市更新过程中应关注的动态要素,不同主体空间感知需要在社区治理过程中获得关注。本研究结合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绿地效益的感知作为切入点探讨社区治理,以期为城市更新建设阶段的公众参与及协作范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情感地缘政治为切入点,以三部中国海外军事行动题材的影视作品以及观众在"豆瓣电影"论坛影评为主要分析对象,通过视觉分析、叙事解构与NVivo分析的方法,探究了影视作品中的地缘政治叙事以及观众对于这类电影的情绪性"阅读",尝试解构这类电影如何影响"情感"在地缘政治关系的认知中发挥作用。研究结论包括:首先,此类影视作品与现实中的地缘政治话题相契合,影视作品通过对地缘政治事件的改编与重塑将地缘政治情感放大与传递;其次,全媒体时代下影视作品正成为一种新的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媒介,通过观众与影片叙事情节的互动产生意义,并作用于"情感"这一维度;最后,身体是民族情感重要的载体,影视作品的视听刺激以及观众网络媒介下的评论互动是唤醒与维持民族情感、生产地缘政治力量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作为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博物馆研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增进学生对自然、社会、祖国的热爱。本文梳理了博物馆的地理知识呈现特征,并根据地名、地物、地图、地景的特色,以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为例,结合课标要求设计了具体案例,以期为博物馆研学中的地理教学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