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3篇
自然地理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陵地震的四个九度区——双共轭型极震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龙陵地震出现的四个九度区的现象及其成固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四个九度区分别为四次地震形成的极震区。极震区长轴方向两两直交的现象,是由于花岗岩块体内的共轭破裂所致。  相似文献   
2.
云南北部山原红壤成土年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红壤成土过程中的元素迁移模型,本文初步求解了云南北部山原红壤成土过程中的硅迁移强度值(Px),并对不同海拔高程上的山原红壤发育年龄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3.
从航片上观察点苍山冰川地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利用点苍山地区1:3.8万黑白航空像片,通过目视判读初步查明大理点苍山晚更新世冰川作用的特征,其冰蚀地貌主要沿北北西向主山脊线两侧分布,发现大小冰斗、冰盆和雪蚀洼地共约70处;冰斗冰湖、角峰和刃脊是其主要的冰蚀形态;根据冰斗分布高度、形态规模和后期的侵蚀破坏程度,将点苍山的古冰川作用划分为大小海子冰期、大理冰期I期和大理冰期Ⅱ期,它们的雪线高度分别为:3250-3550m、3700-3800m  相似文献   
4.
“云南大理冰期”之再研究的迫切性及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全球变化研究中,特别注意晚更新世十多万年以来及近代的环境变化。中国晚更新世的环境变化研究近年来无论在华北黄土、近海沉积诸方面均取得长足进展。但是,在环境变化中处于举足轻重地位的十多万年以来的冰川进退研究却进展不大,这方面我国的研究状况与国际上有重大差距,这特别表现在大理冰期的研究程度极低的事实上。众所周知,“大理冰期”代表中国末次冰期。但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德国学者Crednev.W.,他于1932年通过实地考察大理点苍山的冰斗和冰碛地形后提出了“大理冰  相似文献   
5.
论云南地貌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云南地貌学研究发展概况,分析了云南地貌构造体系,进行了云南新构造运动分区。在对云南地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根据岩石类型、大地构造和地貌形态、特征的相异性,进行了云南地貌分区。  相似文献   
6.
应保加利亚洞穴协会副主席阿留克赛·加洛夫教授和南斯拉夫科学院喀斯特研究所安德烈·克郎金斯教授的邀请,由云南省地理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赵维城和宋林华副研究员率领的云南洞穴小组六人,于1990年9月4日至10月17日在保加利亚、南斯拉夫进行了为期四十三天的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此次考察的目的是:对保、南石灰岩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与保护、石灰岩地区的洞穴旅游和自然  相似文献   
7.
8.
从思茅、普洱地震探讨断块内部地震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继研究了云南地区断块结构及断块边界断裂发生的强震特征后,在本文中对断块内部的思茅、普洱地震区的地震地质特征,断块内部地震的时空迁移规律,频繁的中强地震发生的活动断裂格架,断块内部的构造应力场等作了一定程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系统测定的大理点苍山-洱海地区白雀寺地层剖面的氧化矿物含量数据,对该剖面的风化系数和风化变率及其古环境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选择出其中的硅铁化变率曲线,主要采用函数转换法就古环境中温度升降过程的波动幅度进行了推算,揭示出云南北部晚更新世大理冰期中存在着短时的气温回暖期,而在大理冰期内气候的冷暖波动较低,高纬地区的更加剧烈。经与低、高纬地区古气候变化曲线的比较研究,证明大理白雀寺  相似文献   
10.
云南大理点苍山地区更新世晚期沉积地层的ESR测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电于自旋共振(ESR)方法测定了云南点苍山地区更新世晚期沉积地层的形成年代。测年结果显示;(1)点苍山地区冰川沉积物的ESR年龄均小于140.35KaBP,说明该地区的第四纪冰川作用最早出现于中更新世晚期,主要发生于晚更新世;(2)点苍山西麓平坡附近最高一级基座阶地的堆积时代为184.3KaBP,证明西洱河阶地系列为中更新世以来的产物;(3)点苍山东侧白雀寺地区深3.7m处的褐红色地展形成的ESR年龄为12218KaBP,揭示出该地层形成于深海氧同位素5e阶段所代表的一个温热气候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