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内陆季节性湖盆是干旱区重要的粉尘来源地,其沙尘的排放会通过一系列的陆地-大气相互作用对区域气候及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以青土湖、南湖和红沙岗为研究对象,利用BSNE型沙尘仪采集沙尘物质,探讨不同地区沙尘水平通量和粒度特征。结果表明:5个测点平均沙尘水平通量表现为青土湖北(612.1 kg·m-2·a-1)>青土湖南(84.6kg·m-2·a-1)>青土湖东(35.2 kg·m-2·a-1)>红沙岗(11.0 kg·m-2·a-1)>南湖(10.7 kg·m-2·a-1),随着高度增加,青土湖北和青土湖东沙尘水平通量快速降低,青土湖南和红沙岗的下降速度分别在0.5 m和1 m高度以上放缓,南湖先降后增;沙尘颗粒物主要为粉沙和极细沙,其次为细沙和黏土,除青土湖南外,其余测点随着高度的增加呈粉沙含量递增、细沙含量递减、平均粒径变细的趋势;5个测点总体表...  相似文献   
2.
风沙活动威胁着龙羊峡水库的安全运营,查清沙害来源和入库量对于防治水患和沙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87、1995、2003、2013、2019年的Landsat卫星影像,利用COSI-Corr技术监测了龙羊峡库区不同时空的沙丘移动特征,并重新评估库区近32 a的潜在风沙入库量。结果显示:(1)1987—2019年龙羊峡库区沙丘平均移动速率为5.81 m·a-1,呈先加速(1987—2003年)后减速(2003—2013年)再加速(2013—2019年)趋势;沙丘移动方向在132.81°—165.82°范围内,与该区主风向一致。(2)近32 a向龙羊峡水库输送的潜在风沙量可达7.82×107 m3(1.20×108 t)。上风向塔拉滩潜在输送量为7.38×107 m3(1.14×108 t),下风向木格滩仅贡献了0.44×107 m3(0.68×107 t)。(3)库区内风沙输移受风况、气候、植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未来全球变暖条件下,青藏高原的风沙活动将会持续发展,风沙入库量的长期累计效应将对水库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退化湖盆的含盐表土在风力吹蚀下可产生大量的粉尘气溶胶,不仅直接影响气候,还间接影响陆面过程、地表温度和水文循环等,进而危害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在柴达木盆地的涩北、都兰及河西走廊东部的青土湖北、青土湖东、青土湖南、南湖和红沙岗共7个退化湖盆站点收集降尘和表土样品,测定其水溶性盐离子含量,并使用矿物解离分析仪(Mineral Liberation Analyser,MLA)探测其微观形貌和化学元素组成,对比分析了退化湖盆表土和降尘在物理及化学特征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1)降尘中的含盐量远低于表土中的含盐量。退化湖盆的降尘含盐量小于51.7 g·kg-1,而表土含盐量高达166.61 g·kg-1。(2)不同地表类型的表土及降尘的含盐量分布规律存在差异。表土中含盐量从大到小为盐壳、丘间地-盐壳、干盐碱滩、半固定沙丘、盐化草地,而不同地表类型的降尘中含盐量并未表现出明显规律。(3)O、Si、Na、Al为降尘的主要元素,表土和降尘中化学组成均以Cl-、Na+和SO42-  相似文献   
4.
邵梅  罗万银  车雪华 《中国沙漠》2020,40(3):151-158
沙丘移动与形态监测是风沙地貌研究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测量方法对大范围的风沙地貌进行动态监测存在很大的困难。光学影像配准与关联(Co-registration of Optically Sensed Images and Correlation,COSI-Corr)技术的出现为区域风沙地貌的动态演化与监测研究提供了良好契机。讨论了COSI-Corr技术在沙丘移动和形态监测中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无人机野外地面实测结果检验了COSI-Corr的测量精度。结果表明:沙丘背风坡底缘COSI-Corr测量精度最高,月测量误差0.01~0.53 m,达到影像分辨率的1/30像元;在沙丘背风坡底缘,COSI-Corr测量精度与沙丘底面积呈线性关系,底面积越大,COSI-Corr测量误差越大;个别沙丘脊线部位出现极大异常点,与沙丘脊线部位的光噪影响有关。COSI-Corr技术在风沙地貌监测中尚属起步阶段,一些具体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去检验和改进,但它确实极大提高了野外风沙地貌动态监测的效率,为研究大尺度范围内风沙地貌的时空动态演化过程提供了可能,在未来的风沙地貌研究中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邵梅 《地理教学》2010,(4):40-41
苏州市的初级中学从2002年9月起,成为江苏省内整体进入实验的几个地级市之一。统一选用《历史与社会》及《自然地理读本》。初一年级《历史与社会》每周开设3节课,另外每周再补充一节《自然地理》课。为做好高中地理教学工作,我校特对2008级全体高一学生做了一次有关初中学习地理的调查分析,据调查,市区部分学校的《自然地理》课安排原地理老师上,  相似文献   
6.
风蚀坑是沙质草原沙漠化的主要地貌响应和驱动,但目前我们对其形成演化的动力机制知之甚少。利用二维超声风速仪和积沙仪观测了共和盆地不同发育阶段风蚀坑表面气流和风沙流特征,研究其形态—动力反馈过程。结果表明:(1)风蚀斑与碗状坑内气流沿主风向先减速后加速,槽形坑内气流则先辐散减速—中部气流加速—积沙体迎风坡风速降低—背风坡风速有所恢复;且发育初期风蚀坑内风速与风速变异系数和风向稳定系数均呈负相关,而发育中期坑内风速与前者呈正相关,与后者呈负相关。(2)受坑体内的涡流影响,槽形坑内风速廓线不符合对数分布规律。(3)槽形坑内不同部位的输沙率随高度均呈指数式递减,但受气流—形态间的反馈作用,各部位输沙通量差异明显,坑底最低、积沙体迎风坡前端最大。风蚀坑内气流场与形态间存在反馈关系,坑体越大反馈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草原补奖政策的实施对促进草原生态恢复和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以祁连山国家公园(张掖段)实地走访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草原补奖政策实施后影响农牧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及政策实施后凸显的其他问题。结果表明:农牧民的收入主要受草原补奖政策生态补贴收入、其他收入、畜牧业生产支出以及存栏数的影响;接近八成农牧民对草原补奖政策持满意态度;对草原生态的改善作用、是否支持草原补奖政策的实施、政府设定的核定载畜量是否合理显著影响政策实施的满意度;政策实施后研究区凸显的主要问题有保护区部分区域由于植被盖度增大,积累生物量提高导致草原防火压力增加;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扩大,草场破坏度增大;产业转型后对农牧民的社会关注度不够,期望提高补助标准或保底资金。  相似文献   
8.
草地是干旱、半干旱区面积占优势的生态系统,在时间尺度上对其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判断区域生态系统处于改善或退化的主要途径。基于野外调查和遥感分类解译划分的河西走廊荒漠化草地基础数据,首次建立了河西走廊不同类型、不同程度荒漠化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和修正方案,评估了第三次(2004年)、第四次(2009年)和第五次(2014年)荒漠化监测期河西走廊荒漠化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及服务价值结构。结果表明:(1)2004—2014年间河西走廊草地荒漠化呈现轻微逆转趋势,荒漠化草地面积由519.7万 hm2减少至357.7万 hm2;(2)10年间河西走廊荒漠化草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以损失为主,损失量达209亿元;(3)河西走廊荒漠化草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在时空分布、荒漠化类型和程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4)河西走廊荒漠化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倾向于气候调节、净化环境和水文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