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巷道作为矿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矿山开发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巷道三维模拟能够为采矿工程、安全生产、施工、人员及设备管理等提供直观的数据展示和决策支持,其精确程度直接影响着矿山的工程质量与采选能力。本文主要探讨巷道三维建模数据组织方法,直壁拱形断面巷道三维建模的关键算法,并基于实验数据,利用OGRE三维引擎技术完成巷道三维自动建模,验证了数据组织和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国内地质资料信息化服务现状的基础上,以地勘基金成果数据为管理对象,搭建了地勘基金成果管理系统,并以贵州省地勘基金成果数据为例,实现了该地区地勘基金项目、整装勘查项目地质数据的有效管理与查询,为地质资料的管理与应用提供了科学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基于电法的双环入渗过程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电阻率成像法对双环入渗过程进行二维监测研究。通过在双环(内环直径25 cm,外环直径50 cm)内外以十字交叉的形式布置48个电极,获取了双环入渗过程二维剖面的视电阻率值。分析入渗过程不同深度测点视电阻率变化,得出分层饱和的时间。视电阻率成像监测双环入渗获取了水流入渗的近似形状,尤其是外环的侧向渗流,表明双环入渗促进内环的近垂向入渗。  相似文献   
4.
用三维立体图的方式可以更形象直观地显示地物化资料,为了实现大网格资料的三维显示,本文介绍了一种简单、便捷通过顶点预生成与动态分块、分层LOD策略的方式,可有效解决地物化网格千万级大数据量的实时显示,同时利用分块、分层策略,通过局部更新的方式,实现了对网格数据平滑、拉升、降低等实时编辑修改,有效增强了系统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地质信息系统种类繁杂、需求变化频繁、集成不方便等的特点,在研究了现有插件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微内核树型插件框架+插件仓库的平台体系架构。基于微内核的树型插件框架以细粒度的形式将系统分解成了一个个功能点,并以树型结构进行组织与管理,有效降低了系统的耦合度,使得系统结构更清晰、更易于集成与扩展。文章详细介绍了平台的总体架构,重点论述了核心层的系统设计,并将其运用于某地质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验表明,平台通过提供统一而规范的开发方式以及稳定的内核,可让开发者或用户更专注于自己的业务,并通过组装拼接定制出满足自己需求的业务系统,有效解决了系统庞大、不友好以及不方便集成扩展等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基于FLAC^3D软件的数值模拟方法,对粤赣高速公路K3边坡工程锚杆的应力应变状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全长粘结式锚杆的荷载传递机理;根据运用基于自发布里渊背向散射原理(BOTDR)的分布式光纤应变传感技术对锚杆的轴向应变进行的监测数据,分析了工程锚杆的变形特征。数值模拟与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模拟曲线与监测曲线反映的工程锚杆的变形特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验证了应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模拟锚杆。框架体系应力应变特征的合理性,以及基于BOTDR的锚杆应变分布监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饱和砂性土非线性蠕变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张云  薛禹群  施小清  宋震 《岩土力学》2005,26(12):1869-1873
采用单向压缩试验研究了常州不同含水层饱和砂性土的蠕变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饱和砂性土的变形既与应力有关,也与时间有关。在一定应力作用下,其变形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达到稳定,应变与应力、时间都呈非线性关系。对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用幂函数可以很好地拟合饱和砂性土的应力-应变-时间关系。这一结论有助于更深入地研究长期抽水作用下的地面沉降问题。  相似文献   
8.
GIS在矿产资源规划环评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矿产资源规划环评的现状出发,阐述了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在对比分析了已有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进行矿产资源规划环评的思路和技术框架,并围绕其中的关键技术,如空间信息存储、矢量数据图层的创建、缓冲区分区、栅格叠加与模型分析、距离制图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以江苏省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例,验证了GIs应用思路和技术框架的可行性,其成果为矿产资源规划以及其它相关领域的规划环评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了地质信息化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实际应用中无法获取用户行为情况的问题,提出了云模式下地质信息用户的行为采集体系。首先基于Logstash、ElasticSearch、Kibana构建了技术原型,并提出采集内容、分类以及制定采集接口规范。从技术方法实现角度阐述了系统开发环境、云容器集群节点部署、大数据检索分析等关键技术,并介绍了数据从采集获取、管理存储、分析与可视化统计的流程路线。以"地盒"产品数据采集为例,实现了该平台用户访问、地质分析功能模块使用情况、商店访问、资讯浏览量等信息的采集与统计分析。该体系能够支撑互联网用户行为信息采集需求,可实时统计出用户的爱好,了解用户的习惯,为地学信息化软件研发和推广提供有效指导,可在空间信息化系统用户行为分析和研究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引入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水—热—力—化耦合模拟的概念,实现了对莫高108窟及其非规则墙面边界的三维剖分和降雨入渗与辐射通量密度变化条件下的水、热、汽和盐的耦合模拟。结果表明来自深部地下水的毛细上升作用以及洞窟东侧崖面上的降雨入渗作用是洞窟墙体内水分的主要来源,而洞窟东侧崖面上长期的太阳辐射作用则是洞窟墙体内重要的能量来源。两种作用方向一致,共同叠加,促使着水分、热量、盐分以及水汽总体上由东向西运移,并在洞窟南北墙体的底层由墙体内部向墙体表面迁移,长期作用形成盐害。这一模拟结果与108窟盐害主要出现在底层以及窟内温度、湿度和压力的观测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