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0篇
  免费   1718篇
  国内免费   2205篇
测绘学   926篇
大气科学   1223篇
地球物理   1699篇
地质学   4082篇
海洋学   1252篇
天文学   266篇
综合类   639篇
自然地理   1196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432篇
  2021年   461篇
  2020年   409篇
  2019年   502篇
  2018年   512篇
  2017年   464篇
  2016年   498篇
  2015年   495篇
  2014年   540篇
  2013年   569篇
  2012年   588篇
  2011年   551篇
  2010年   538篇
  2009年   507篇
  2008年   498篇
  2007年   491篇
  2006年   404篇
  2005年   353篇
  2004年   291篇
  2003年   224篇
  2002年   278篇
  2001年   258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196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参对光照变化非常敏感,研究刺参对光照的分子响应非常重要。本研究应用RNA测序获取了刺参暴露于强光(“强光”)、正常光照(“对照”)和完全黑暗(“黑暗”)环境下体壁的基因表达谱情况,通过“对照”与“黑暗”,“对照”与“强光”和“黑暗”与“强光”的比较,在|log2 ratio|≥1和FDR≤0.001的标准下分别发现了1161、113和1705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基因本体分析表明,“cellular process”和“binding”在“生物过程”和“分子功能”类别中的DEGs富集最多,而“cell”和“cell part”在“细胞组分”类别中的DEGs富集最多。将DEGs与Kyoto Encyclopedia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上的于214、41和229条通路进行比对,发现了51、2和57条通路分别显著富集。本研究发现的光特异性DEGs可作为深入研究刺参对光照变化的生化适应机制的重要目标基因。  相似文献   
2.
2015年以来,秦皇岛近岸海域暴发了绿潮,对北戴河旅游区的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绿藻微观繁殖体在绿潮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孢子、配子、幼苗和营养片段。绿藻微观繁殖体作为绿潮的“种源”,其分布规律可以反映绿潮的“藻源”位置。本研究于2016年4-9月和2017年1月对秦皇岛近岸海域绿藻微观繁殖体的调查,探究了其分布规律以及生物量变化。结果显示,绿藻微观繁殖体主要分布在近岸海域,由近岸向远岸海域逐渐降低。绿藻微观繁殖体的数量在7、8月份最高,在冬季最低。受绿潮影响严重的海域微观繁殖体数量高于其它海域。秦皇岛近岸海域的绿藻微观繁殖体为该海域绿潮的种源,其分布规律表明秦皇岛近岸海域绿潮起源于本地。  相似文献   
3.
中国多数红树林陆地边缘存在着大量的养虾池塘。这些养虾池塘可通过:(1)换塘外排废水,(2)清塘直排污泥影响周围的红树林。本研究共包含两个实验,来探讨这两种类型的排污对秋茄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一模拟虾池常规换塘情况,研究换塘废水对秋茄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二设置四种虾池清塘污泥沉积厚度(0 cm,2 cm,4 cm,8 cm),研究虾池清塘污泥的累积效应对秋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在5,15和25三种盐度下,虾池换塘废水未对秋茄生长指标造成显著影响;而清塘污泥对秋茄生长的影响与其沉积厚度有关,大多数生长参数在污泥沉积厚度为4 cm时呈现最大值。秋茄幼苗在适量的沉积厚度下加速了生长,且本实验秋茄幼苗对虾池清塘污泥的耐受性为沉积厚度8 cm。  相似文献   
4.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a' transportation systems, for a long time, the insufficient performance of transport in QinghaiTibet Plateau(QTP) was a bottleneck restricting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 Nevertheles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 has accelerated the preliminary co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 transport network since 2000. Due to the large area and significant geographical heterogeneity, there is a growing need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port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difference. By using GIS-based raster analysis and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 model, we investigated the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highway, railway and airport accessibility, respectively, and estimated the correlation and heterogeneity between transport accessibility 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ults revealed that:(1) Transport accessibility in the QTP improved by 53.38% in the past 15 years, which is specifically embodied in the improvement of both highway and railway.(2) Accessibility presented prominent differentiation in the space, increasing from west to east and reducing with the rise of elevation, specifically, the best accessibility area of the highway is below 4000 m above sea level, while the area with an altitude of over 4000 m has the lowest aviation time cost.(3) In general, the long weighted average time cost to critical transport facilities posed significantly negative effect on county economic growth in QTP, more positively, the adverse effect gradually weakened over time.(4) Obvious heterogeneity exists at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ransport accessibility factors on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reflecting both in the horizontal space and altitudinal belt. Therefore, region-specific policies should be addressed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as well as economy in the west mountain areas.  相似文献   
5.
西藏林周县是我国大骨节病(KBD)患病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将林周县作为研究区,通过使用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量化分析KBD患病率风险因子的影响,并使用环境化学方法验证空间分析结果。通过对10个潜在影响因子的分析以及对当地KBD患病村和非患病村的土壤-水-粮食-人这一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环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1)林周县KBD由一组多重且交互作用的环境影响因子共同作用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控制因子是地层因子;(2)所有环境介质(土壤、水、谷物)及人体组织中的硒元素浓度在KBD患病区均低于非患病区;(3)当地居民对硒和铬的摄入严重不足,尤其是KBD患病村中居民硒元素平均日摄入量(ADD)大约仅为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成人基本摄入量下限的4%;(4)我们推测,当地居民患病主要是由于地层这一影响因子,这是由于通过生态系统的迁移转化导致当地人口严重硒缺乏,最终导致地方性生物地球化学硒缺乏。  相似文献   
6.
用 1 5个随机引物对建鲤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 ,结果显示 ,建鲤群体内的遗传相似系数为 0 91 81± 0 0 73 8,多态位点比例为 0 41 67,平均杂合度为 0 1 884。表明建鲤种质较纯 ,群体内的遗传变异程度较小。建鲤优良性状产生的分子学基础是等位基因的杂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4×4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在NaCl胁迫下对杂交水稻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查的10个性状中有4个性状受NaCl胁迫影响差异较大,母本的千粒重及父本的粒厚一般配力差异显著,杂交组合的株高、粒厚、结实率及千粒重特殊配合力差异极显著,其中杂交组合N28S×中花14具有较高的配合力,受NaCl胁迫影响较低。株高及千粒重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可作为杂交水稻耐盐性的选育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ARP协议的网络主机地址的识别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移动IPv6工作原理入手,IP地址管理器是针对越来越严重的IP地址盗用现象而设计的一套有效的监控和管理IP地址的方案。分析与研究IP地址管理器中的信息收集模块后,以Winpcap为开发工具,利用ARP,附等协议完成对网络中活动主机的扫描以及信息(主机名、MAC、操作系统)的收集和识别。模块实现了对网络的自动实时监控,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太阳22周峰年期间云南天文台米波射电频谱仪的观测结果。主要对1557个单个Spike的时间和频率分布作了统计分析,着重指出太阳快速精细结构的观测特征并定性地指出其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爱黎-海斯卡宁均衡补偿假设模式为基础,利用圆模板编制了滇西北及邻区均衡重力异常图。分析了异常的基本特征与壳内构造的关系,并初步探讨了均衡重力异常和强震活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