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125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基于二次散射的水污染遥感模型及其在珠江口水域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水中悬浮物、污染物和水分子等的散射和吸收物理机制建模是实现水污染定量遥感的有效途径.基于一次散射的水污染遥感模型简单易行,但在浑浊度较大时其精度不高.在基于一次散射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多次散射的能量组成特点,提出再考虑二次散射可使模型的精度显著提高且不至于使模型过于复杂;导出了二次散射的补偿因子,同时给出了考虑二次散射因子的简单计算方法.将该模型应用于珠江口水域的水污染遥感的结果表明,较之基于一次散射的模型,考虑二次散射的水污染遥感模型在精度上有明显改进.遥感提取结果显示,珠江口水域重污染区主要分布在伶仃洋东北部,香港维多利亚港和深圳湾.  相似文献   
2.
矿体产于花岗岩以上断层附近大理岩中,大理岩与花岗岩接触部位是主要的矿化部位,在大矿山、小石林、灰窑等地见有强褐铁矿化、弱铅锌矿化的厚大矿化层。通过勘查工作,认为矿区具有寻找中-大型规模矿山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地震荷载作用下温度和围压对冻土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通过对重塑冻结兰州黄土的动三轴试验,较系统研究了地震荷载作用下冻土的动强度特性,并且定量研究了其在不同温度(-2℃、-5℃、-7℃)和围压(1MPa、3MPa、5MPa)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冻结黄土的动抗剪强度随围压的增大、温度的降低、振次的减少而增大;动粘聚力Cd随振次的减小和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动内摩擦角吼随振次的增大和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塔一卡铅-锌矿区成矿类型具典型的密西西比河谷型层控矿床特征,该矿区的主要含矿地层为下石炭统卡拉巴西塔克组第二岩性段(C1kl^2)白云质灰岩,通过对该矿区成矿特征及控矿条件的分析,指出西昆仑塔卡矿区铅-锌矿勘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5.
兰州大学(盘旋路校区)2003年生态足迹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人均消费产品的数量是计算区域人均生态足迹关键和基础的一步。通过实地问卷调查,运用自下而上法收集资料,计算小尺度生态足迹。兰州大学(盘旋路校区)2003年的生态足迹计算结果为:人均生态足迹0.892hm^2,男、女生的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0.976hm^2和0.788hm^2。这些数据与全国或者西部的人均生态足迹相比明显偏低,但总生态足迹为4119.3hm^2,是校园面积的73.7倍。因此,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学生的生态足迹,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秦岭造山带基础地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八五”-“九五”期间秦岭的多项研究中,主要取得以下新认识:①创立了抽拉-逆冲岩片构造新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岩石圈板块或壳块运动方式的多样性;②发现了东西向的秦岭造山带从显生宙以来有南北向的隆升带和沉积盆地,特别是太白、宝鸡-佛坪-汉南隆升带的发现,将从根本上改变秦岭乃至中国中东部构造格架的认识;③南北向沉积盆地转变为东西向造山带的Ⅱ型造山带,深部构造岩片抽拉-逆冲推覆在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之上所形成的Ⅲ型造山带,为地壳表层增添了两种新型的造山带;④提出秦岭造山带中存在3类沉积盆地,3种盆-山转换,3个发展阶段及3种型式(Ⅰ、Ⅱ、Ⅲ)的造山带;⑤重新厘定商丹带、勉略带和二郎坪带的构造属性、形成时代,首次提出秦岭受3种体制,4个发展阶段的新观点,由抽拉构造形成的陆内造山带是秦岭最重要的划时代发展阶段;⑥提出立交桥式结构观点;⑦发现了一批前震旦系变质地层结晶岩系,重新厘定了一些地层的时代,特别是西秦岭、西成铅锌矿田中元古代地层的发现和超大型厂坝矿床产于其中,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⑧提出准浊流态流体的新概念;⑨提出中国和秦岭大地构造发展演化的新全球动力学理论。  相似文献   
7.
2001年11月14日青新交界MS8.1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初步的野外调查表明,2001年11月14日青新交界8.1级地震的地表破裂带位于昆仑山南麓,西端可能终止于布喀达坂峰,东端点距青藏公路以东70km.主破裂带总长度可达350km,总体走向N80°~85°W.具明显的左旋水平走滑运动性质,最大左错量为6m.宏观震中初步定在库赛湖东约30km一带,震中区烈度定为Ⅺ度根据初定宏观震中的位置,建议将该地震命名为库赛湖地震.  相似文献   
8.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中特提斯多岛弧构造演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25万地质填图成果,将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弧-盆系时空结构自北向南划分为五峰尖-拉热拉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缘火山-岩浆弧带、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北、南亚带和昂龙岗日-班戈白垩纪—始新世岩浆弧带等,初步认为中特提斯洋经历了三叠纪—早侏罗世扩张,中—晚侏罗世往北、南双向俯冲,晚三叠世—早白垩世残余洋(海)盆和早—晚白垩世陆-弧(陆)碰撞等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9.
基于空间信息网格(SIG)的矿产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GIS的普及和深化,空间信息的大数据量、高复杂性和难共享的问题对其研究和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空间信息网格(Spatial Information Grid,SIG)作为创新性的网络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体系,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在给出SIG基本定义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就如何实现基于SIG的矿产资源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矿产资源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一般地区路基土体变形主要受土体压密过程控制,青藏铁路冻土路基变形则主要是受土体冷生过程影响和控制。通过对填土路基修筑后土体冷生过程以及工程实测数据分析,指出冻融过程不同阶段冻土路基变形与土体冷生过程有着密切关系。认为控制填土路基冷生过程稳定时间和填土路基地温场形态,是减少冷生过程和铁路长期运营过程中路基变形、保证冻土区路基工程长期稳定性的有效途径。此认识已经在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工程建设实践中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