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38篇
  免费   2311篇
  国内免费   3227篇
测绘学   1438篇
大气科学   1386篇
地球物理   1781篇
地质学   6117篇
海洋学   1766篇
天文学   126篇
综合类   820篇
自然地理   1042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26篇
  2022年   554篇
  2021年   682篇
  2020年   585篇
  2019年   664篇
  2018年   649篇
  2017年   580篇
  2016年   605篇
  2015年   717篇
  2014年   694篇
  2013年   736篇
  2012年   828篇
  2011年   837篇
  2010年   804篇
  2009年   752篇
  2008年   755篇
  2007年   678篇
  2006年   604篇
  2005年   499篇
  2004年   398篇
  2003年   280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235篇
  2000年   199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化肥、农膜等在农业生产中的过量投入,耕地面源污染的程度随之加重。文章选取塔里木河流域上游和田地区为研究区域,依据P-S-R框架理论,构建和田地区耕地面源污染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加入土壤理化数据,使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对和田地区1980 年及2016 年耕地面源污染状况进行生态风险评价,运用耕地生态风险模型、生态风险转移矩阵、Arcgis分析和田地区耕地面源污染时空分异状况。研究结论如下:和田地区1980 年耕地生态风险等级均为II级或III级,呈“中间高,两侧低”分布;2016 年耕地生态风险等级上升至IV级或V级,呈“倒W型”分布,各县耕地面源污染程度较1980 年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其中墨玉县和于田县在2016 年耕地生态风险等级达到最高的V级,而民丰县因自身生态环境的强脆弱性,同样需要提高关注。根据面源污染“从源头治理”的原则,应切实推进和田地区耕地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高政府重视程度,增强技术指导,开展试点工作,改善和田地区耕地面源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2.
杭州湾中部实测波浪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杭州湾中部一年实测波浪资料,分析该地区的波参数统计变化特性,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出相关参数之间的关系式,并统计分析了频谱特性。结果表明:杭州湾中部以小浪和轻浪为主,在各月分布较为均匀,年平均周期为2.97 s;最大一次波浪过程为冷空气影响所致,影响强度大于台风莫拉克;常浪向分布在东北至东南向,其中又以小浪出现较多,对应的波周期以2~4 s为主;强浪向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北方向,对应的波周期主要分布在3~5 s;多数特征波参数之间相关关系较好;由谱分析得知风浪占多数,且以单峰为主。研究结果可为相关工程和理论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我国海图生产现状及基于数据库的海图制图技术,针对以航海图生产为主要目的的海图数据库建设中的比例尺分级问题,依据统一的样本海图选择原则,计算海部要素载负量,计算结果表明,海图载负量数值受地形、人为等因素影响大。定义一个全水深的理想海部区域,通过确定水深注记间距和载负量之间的关系、参考现有海图水深注记最小间距值和航海应用对海图比例尺分级的需求等因素,最终确定了海图数据库比例尺分级方案。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样方调查河西走廊西段荒漠戈壁典型灌木群落多样性状况,研究探讨了 8 种典型 灌木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地理因子的关系,对荒漠戈壁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的保 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1) 8 个典型灌木群落 Shannon-Wiener 指数、Simpson 指 数、Margalef 指数和 Pielou 指数从高到低为:盐爪爪群落>麻黄群落>合头草群落>红砂群落>梭梭群 落>泡泡刺群落>多枝柽柳群落>沙拐枣群落;波动范围分别为 0.314 ~ 1.355、0.179 ~ 0.666、0.334 ~ 1.222 和 0.051 ~ 0.218,说明荒漠戈壁灌木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偏低,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组成稀 少。(2) 不同灌木群落内物种数越多,群落间 Jaccard 相似性系数越大。大部分灌木群落类型间 Jac? card 相似性在 0.20 ~ 0.60 之间,群落间相似水平较低,群落相对稳定。(3) 随着海拔的升高,Margalef 指数、Pielou 指数和 Shannon-Wiener 指数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型分布格局,最大值出现在海拔 2 000 m,且与海拔显著相关(P<0.05);在经度梯度上,从东到西,Margalef 指数、Pielou 指数和 Shan? non-Wiener 指数呈递增格局,但与经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纬度梯度上,从南到北,Margalef 指数、Pielou 指数和 Shannon-Wiener 指数呈显著递增趋势(P<0.05)。总体上,荒漠戈壁灌木群落物 种多样性呈现出明显的垂直(海拔)和纬度地带性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叠前深度偏移地震成像分析, 结合前人重磁反演等地球物理资料成果, 对中沙海槽盆地东北部结构构造进行探索研究。研究表明: 中沙海槽盆地东北部发育新生代地层, 厚度在1500~2500m之间, 地层层速度为1500~ 3500m·s-1, 不存在中生界沉积层, 盆地基底为海山或前寒武系基岩及岩浆岩隆起。中沙海槽盆地新生代陆源海相烃源岩丰富, 盆地新生界地层厚度大, 盆地凹陷、断裂发育, 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6.
了解物种利用资源和占据生态空间的能力,对维持完善和科学保育荒漠戈壁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反映各生态因子作用的群落类型和海拔梯度组合而成的两条资源轴上,测度分析了甘肃酒泉荒漠戈壁灌木群落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1)在群落类型和海拔梯度两条资源轴上,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和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均较大,说明这些物种适应能力强,能够较好地利用环境资源,分布范围大,作为荒漠戈壁灌木群落中的广域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和作用。(2)荒漠戈壁优势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多数较小,在群落类型和海拔梯度资源轴上生态位重叠值小于0.5的分别占总种对的62.63%和77.89%。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之间一般生态位重叠值较高,物种利用资源能力强且存在竞争关系;然而,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与其他物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低,不同物种在环境资源的需求上产生互补,可以和谐共存;生态位宽度小的物种之间生态位重叠值仍较高,物种分布呈斑块现象;因此,生态位重叠与生态位宽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3)荒漠戈壁优势物种间总体表现为不显著的正关联,表明该植被群落结构及其物种之间处于稳定共存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创新与创新人才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科学(GIS)专业为例,结合专业特点和优势,探索了"地理素养、测绘技能"驱动下的GIS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和"厚基础、重知识、强技能"的贯通式培养途径。围绕创新人才培养和成长的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从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创新型教师团队与新型教学方法、教学科研创新平台与创新条件、创新人才发展评价与激励机制等4个方面开展了创新型发展探索。结合实践表明,本模式取得了显著的创新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多数红树林陆地边缘存在着大量的养虾池塘。这些养虾池塘可通过:(1)换塘外排废水,(2)清塘直排污泥影响周围的红树林。本研究共包含两个实验,来探讨这两种类型的排污对秋茄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一模拟虾池常规换塘情况,研究换塘废水对秋茄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二设置四种虾池清塘污泥沉积厚度(0 cm,2 cm,4 cm,8 cm),研究虾池清塘污泥的累积效应对秋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在5,15和25三种盐度下,虾池换塘废水未对秋茄生长指标造成显著影响;而清塘污泥对秋茄生长的影响与其沉积厚度有关,大多数生长参数在污泥沉积厚度为4 cm时呈现最大值。秋茄幼苗在适量的沉积厚度下加速了生长,且本实验秋茄幼苗对虾池清塘污泥的耐受性为沉积厚度8 cm。  相似文献   
9.
西藏林周县是我国大骨节病(KBD)患病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将林周县作为研究区,通过使用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量化分析KBD患病率风险因子的影响,并使用环境化学方法验证空间分析结果。通过对10个潜在影响因子的分析以及对当地KBD患病村和非患病村的土壤-水-粮食-人这一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环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1)林周县KBD由一组多重且交互作用的环境影响因子共同作用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控制因子是地层因子;(2)所有环境介质(土壤、水、谷物)及人体组织中的硒元素浓度在KBD患病区均低于非患病区;(3)当地居民对硒和铬的摄入严重不足,尤其是KBD患病村中居民硒元素平均日摄入量(ADD)大约仅为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成人基本摄入量下限的4%;(4)我们推测,当地居民患病主要是由于地层这一影响因子,这是由于通过生态系统的迁移转化导致当地人口严重硒缺乏,最终导致地方性生物地球化学硒缺乏。  相似文献   
10.
给出了局部大地水准面精化系统的总体结构以及各分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方法,开发了旨在对相关重力测量数据实现自动化处理的局部大地水准面精化系统工具软件,并应用于某区域实际大地水准面的精确计算。实践证明,该系统能有效提高相关数据的处理效率,有助于局部大地水准面精化过程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