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9篇
  免费   967篇
  国内免费   1472篇
测绘学   535篇
大气科学   910篇
地球物理   845篇
地质学   2193篇
海洋学   746篇
天文学   184篇
综合类   371篇
自然地理   50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267篇
  2021年   335篇
  2020年   257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308篇
  2017年   233篇
  2016年   256篇
  2015年   248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297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光照强度、温度对黑鲷(Acantho pagrusschlegelii)(♀)×真鲷(Pagrosomus major)(♂)杂交F1代受精卵孵化效果及仔鱼存活的影响,作者采用试验生态学的方法比较不同温度(16、18、20、22、24、26℃)下杂交鲷受精卵的孵化率、畸形率、孵化时间、7日龄仔鱼的存活率;比较不同光照强度下(10、100、300、800、1500、4 000、10 000 lx)受精卵孵化率、畸形率、孵化时间;比较不同光照强度下(200、1 000、2 000、5 000、10 000、15 000、20 000 lx)7日龄仔鱼的存活率。结果表明:在盐度为22条件下,受精卵最高孵化率(34.00%)和最低畸形率(16.65%)的孵化温度为20℃;在16~26℃范围内,温度与孵化时间呈负相关,与7日龄仔鱼存活率也呈负相关。不同的光照强度对受精卵孵化率和孵化时间的影响不显著,孵化率为65.88%~71.88%;但大于800lx的光照会令畸形率上升(大于15.21%);另外,5000~10000lx的光照强度更适宜仔鱼生存,7日龄仔鱼存活率达到38%~40.75%。黑鲷(♀)×真鲷(♂)杂交子代最佳孵化温度为20℃,最适光照强度为5 000~10 000 lx。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护南极和北极的生态系统和环境,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行和实施了极地环境监测计划,部署了各学科监测传感器阵列;采集了多学科数据,包括海洋、大气、冰冻圈、生物圈等主题;架构了"R/V雪龙号破冰船—极地考察站—国内基地"之间的快速数据传输网络;建立了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太阳能地面空间监测系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等系列监测系统。为了实现长期监测,达到预测和预警目标,本文针对国内外现状,在现有基础上设计了一套中国极地环境长期监测网(Pola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network of China,CPEMN)。该监测网集成各监测系统并在监测指标设计上覆盖我国极地所有常规监测/观测任务,且根据国际科研动态和长期监测规划拓展了预期监测范围。最后本文利用南极普里兹湾进行的破冰导航应用示范验证了CPEMN具有可执行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海洋文化景观的属性、定义和构成;将辽宁省海洋文化景观资源分为海洋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2个大类,其中海洋物质文化景观包括海洋自然文化景观、海洋遗迹文化景观、海洋聚落文化景观、海洋宗教文化景观、海洋旅游文化景观和海洋设施景观,海洋非物质文化景观包括海洋历史文化景观、海洋民俗文化景观和海洋艺术文化景观,分别概述具体类别资源的代表内容;提出可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辽宁省海洋文化景观,研究海洋文化景观对于海洋文化建设和提高海洋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海面风不仅是驱动上层海洋运动的主要动力, 其能量也是维持海洋表层流动的主要机械能来源。为了分析南海表层流风能输入的变化, 用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1901—2010)资料估算了风向南海表层流(表层地转流+表层非地转流)的能量输入。结果表明, 风向南海表层流、表层地转流和表层非地转流输入的能量总体均呈减少趋势, 110年间分别减小了约56%、65%和49%。导致风能输入减小的最主要因素是风应力的减弱(减小了35%)。由于南海受季风系统的控制, 风向表层流及其各成分输入的能量呈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冬季风能输入最强, 高值区位于南海西部及北部区域, 呈一个显著的“回力镖”状结构。这些结果对深入认识南海环流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避难场所可达性是指避难场所与受灾居民之间的通达性,即灾害发生时,避难人员通过避难疏散通道到达避难场所的难易程度,是评价避难场所布局合理性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合高斯两步移动搜寻法和网络分析法,从供需双向出发对村镇地区避难场所进行可达性分析。2种方法的结合,既充分考虑了需求点与设施点的相互作用,又充分考虑了设施点的吸引力随距离的衰减关系,并基于实际道路,以步行疏散时间作为搜索半径,降低了传统研究中因忽略供需间相互作用及实际距离而引起的可达性结果的误差。最后,以神农架松柏镇区为例,验证该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测定村镇地区避难场所的空间可达性,同时,基于GIS软件可以直观地揭示研究区域内避难场所可达性空间分布差异。该方法可为制定科学的村镇防灾减灾规划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6.
章申  孙景信 《地理研究》1990,9(2):58-66
本文论述了珠穆朗玛峯地区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以及它们在土壤中的分布模式,并发现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土壤母质的制约。  相似文献   
7.
GNSS地面测试环境中关于影响站址选择因素的考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卫星导航产品在投入正式运行之前需要在地面上对其进行测试和校准,因此需要在地面建立模拟天上GPS卫星星座的测试环境,并通过修建伪卫星发射塔来发射类GPS卫星信号。测试环境中关于伪卫星发射塔站址选择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硬件建设环节,它直接影响了系统的运行性能,本文通过对五个影响站址选择的因素进行论述,详细地说明了它们各自的影响特征,给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The precipitation patterns in flood season over China associated with the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are investigated, especially in the eastern China, using the rather long period rainfall data in this centu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ere remark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recipitation patterns in flood seasons of ENSO warm phase (El Niño year) and cold phase (La Niña year), as well as between the patterns in El Niño years and their following years. The most parts of China received below normal rainfall in flood season of the onset years of El Niño events, but the coastal area of Southeast China received above normal amounts. Comparatively, the most parts of China received above normal rainfall in flood season of the following years of El Niño events, but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reaches among the Huanghe (Yellow) River, the Huaihe River and the Haihe River, and the Northeast China received less. During ENSO cold phase, the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and the North China received more amounts than normal rainfall in flood season of the onset years of La Niña events, and the other regions of China received less. In the following years of La Niña events, the coastal area of the Southeast China, the most part of the Northeast China and the regions between the Huanghe River and the Huaihe River received more precipitation during flood seasons, but the other parts received below normal precipitation.  相似文献   
9.
The crop estimates by remote sensing, developing quickly in recent decades, is a up-to-date technique. Regionalization for large area crop estimates by remote sensing, a special applied regionaliz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crop estimates in a large area by remote sensing.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demands of wheat yield estimation by remote sensing and wheat agroclimatic demarcation of China, this paper first puts forward some principles upheld in this regionalization and analyses its main bases. Secondly, it works out the classificatory schemes about the optimum temporal for estimating wheat yield by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sources of space remote sensing and landuse structure in China.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ization indices, this study divides the wheat plantable region of China into 14 regions of crop yield estimates and 31 subregions of crop yield estimates.  相似文献   
10.
以N_(263)浸渍在DA_(201)大孔吸附树脂上制得了N_(263)浸渍树脂,测定了静态时树脂Pb(Ⅱ)的吸附容量。通过柱层析法,试验了酸度,流速和干扰离子等因素对N_(263)浸渍树脂吸附和洗脱Pb的影响。建立了N_(263)浸渍树脂分离─富集后衔接原子吸收和比色法测定Pb(Ⅱ)的方法,测定了地质样品中Pb(Ⅱ),测试结果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