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18篇
  201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库诱发地震的地震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新丰江、美国奥洛维尔和蒙蒂赛洛水库地震极近场地面运动资料,研究了水库诱发地震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衰减。结果表明,水库地震的峰值加速度高,衰减快。利用国内水库地震资料研究了水库地震烈度。水库地震烈度与同级天然地震烈度相比,一般是烈度高,衰减慢。水库地震的地震动反应谱频率高,地震动持续时间短  相似文献   
2.
诱发地震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库蓄水,抽、注液和采矿等工程活动可能会诱发地震并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这些地震在时、空、强上具有自己的特点,它们与工程活动紧密相关。因此,可根据其特征,采取相应的研究对策,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预防。  相似文献   
3.
中国建国后兴建了大批水库,到目前为止已知有9座水库蓄水后诱发了地震。这些地震水库都分布在中国东部(图1,表1)。中国最强的一次水库地震于1962年3月19日发生在新丰江大坝附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三峡地区小台网地震观测和资料研究,认识到该区弹性波地动位移振幅随震中距增加而衰减的变化偏大,地震数字记录的S波波谱分析表明其拐角频率高达21.9Hz,功率谱极大区在0.5~26Hz间,该地区的地震烈度、震中烈度和等震线长轴长度分布具有一定的离散性。上述现象属于极浅源地震波的近场地表效应。研究这些效应特点,可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防震、抗震依据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峡工程周边地区的采矿诱发地震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毓良  杨清源 《地震地质》1998,20(4):62-360
地震观测和实地调查表明,长江三峡工程周缘广泛存在采矿诱发地震。采矿诱发地震主要是由于矿山采空区的出现使浅部地壳差应力增大岩体失稳而产生的,它们不同于天然地震。水库蓄水前应对这些地震的背景进行详细研究。在进行区域地震震情分析和预报、区域应力场及活动断裂研究时应严格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6.
浙江湖南镇水库区地震成因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南镇水库蓄水后五个月,在大坝上游15公里库岸边开始出现地震。这些地震大部分是极微震。震源位置变化不大,深度极浅。地震活动对库水位变化的反映十分明显,滞后时间很短。根据库区地质、地震记录和宏观的一些特点,推测地震可能是库岸不稳定岩体的水下重力滑移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胡毓良 《地震地质》2013,35(1):188-190
1960年5—7月广东河源新丰江大坝附近,连续出现强烈有感地震,引起水库下游包括广州市广大群众的不安,中共广东省委向党中央和国务院报告,随即转批到中国科学院。8月中国科学院组织考察队,由林庭煌率领,我参加了首批考察,到现场实地调查历史地震和地质背景。1961—1964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先后派出60人次,进行地质背景及工程地质问题的专项研究,提供研究报告26份。1962年3月19日该区发生6.1级强烈地震,我参加了地震宏观调查,撰写了《1962年3月19日广东河源地震所形成的地表及建筑物裂隙》  相似文献   
8.
噪声水平上的爆炸余震信号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采用窄带滤波、傅里叶反变换及小波分析在噪声水平上提取弱余震信号。窄带滤波能够在背景噪声水平上以及(-10)-(20)dB记录中提取有用信息,但是往往产生截断误差,如果数字序列具有较大的初始幅值,所提取的波形在截断处发生畸变。傅氏反变换从负信噪比的记录中提取的信号质量较差,伴有高频干扰成分,对于信噪比为正数的记录,傅氏反变换提取的波形是良好的,该种方法同滤波方法一样,也存在截断误差。小波分析从信噪比为负数的记录中提取的信号不理想,而从信噪比为正数的记录中提取的信号质量最好,波形完整,首尾清晰,基线平直,无截断误差。窄带滤波,傅氏反变换及小波分析有两个共同点,基一,都能够从强背景噪声中提取有用信息;其二,信噪比越大,获取的信号质量越高。  相似文献   
9.
浙江湖南镇水库的诱发地震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2年和1983年汛期在水库地震区设立密集地震台网。观测表明,地震群集在水库近岸,深度仅几百米。地震与库水位的急剧升降几乎同时出现。几百次单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显示出以逆断层和正断层机制为主。地震是库水渗入后在库岸局部应力和岩体重力作用下沿小断层、节理错动的结果,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0.
新丰江水库地震的震源机制及其成因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东省新丰江水库蓄水后地震活动性有很大增高,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大坝附近的深水峡谷区,形成一条北西方向的密集带,震源深度极浅,随后,在蓄水后约二年半于1962年3月19日发生了6.1级强地震。 根据水准测量与地震波波谱资料的分析确定了主震的断层参数;用P波初动振幅确定了主震前后18个月内150次小地震的断层面解,用平滑P波初动图案求得了2000余次小地震的发震应力方向;计算了水库荷载在库基岩体中产生的位移场和应力场;分析了主震及其几个大余震前的地震纵波与横波的速度比变化情况。 结合地震活动性和地质背景初步讨论了新丰江水库地震的诱发机制,认为:水的渗透作用是诱发这次地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