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17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初至P震相较易辨识、读取误差小、有效震相丰富等优点,提出联合Pg与Pn震相到时数据测定震源深度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石嘴山ML4.4地震序列(11次)的震源深度计算,结果显示该地震序列的震源较浅,这也是此次有感地震震感强烈的原因之一.然后利用初至P震相到时方法分别计算了双层和4层地壳速度模型下的震源深度,并与双差定位所得深度进行对比,结果显示: 利用初至P震相到时方法较双差定位方法得到的震源深度整体上一致性较好,但前者得到的震源深度较之后者略深;对于双层与4层地壳速度模型,二者的震源深度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基于可靠区域地壳速度模型下的初至P震相到时方法可以应用于震源深度的计算,并能够取得较好的结果.另外,石嘴山ML4.4地震序列的主震深度为7—8 km,最大余震深度为6 km,根据银川盆地的速度成像结果可知,主震和最大余震发生于银川盆地基底下部;其余地震的震级偏小,多集中于3—5 km深度,主要发生于银川盆地基底顶部或基底覆盖层内.   相似文献   
2.
基于小波变换与小波包变换的降噪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模拟地震记录信号中加入信噪比为17的高斯白噪声,然后分别采用小波降噪和小波包降噪方法,对含噪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在不同降噪阈值下,比较降噪后信号的信噪比。结果表明:在同一降噪阈值下,小波包降噪后信号的信噪比高于小波降噪后信号的信噪比,而且采用wbmpen方法给定的阈值明显可以提高降噪后信号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3.
从地震学定量综合预测方法(SQIP)的预报思路出发,对SQIP方法的具体数据处理作了探索性改进,针对西北地区东部中强震进行综合预测检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具有一定地震预测能力和实用性,预测结果符合渐近式的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4.
运用随机函数理论,将宁夏及邻区地震活动能量场看作时间和空间的随机函数,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系统研究宁夏及邻区主要典型能量场的时间权重系数变化曲线以及典型能量场的空间等值线图。结果发现,目标曲线较大幅度的升、降变化预示了可能发生中强地震的时间段,而等值线图的高值变化(危险区)对应了可能发生中强地震的区域。  相似文献   
5.
针对1900—2000年宁夏及邻区Ms5.5级以上地震,提取了地震周期谱分析的线性合成概率值,并对2001—2016年时段进行了实际地震预测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宁夏及邻区中强震的回溯性验证中具有较好的效果,但自2001年以来宁夏及邻区无Ms5.5级以上地震发生,本方法虽然对该时段的无震预测也很准确,但还是缺少相应的有震预测验证,因此该方法还需要在今后地震预测工作中深入研究和检验。  相似文献   
6.
针对2013年9月20日甘肃肃南、青海门源交界5.1级地震,研究了其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采用不同的空间半径进行了"时-空"扫描计算,结果显示该地震前具有明显的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随着扫描半径的不同,异常表现为"异常出现—减弱—增强—发震"的特点,因此该方法在实际地震预测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但由于地震矩加速释放模型的研究较为复杂,影响因素较多,本文也只是针对一个震例进行了研究计算,因此更深入的研究工作需要在后续工作中展开。  相似文献   
7.
<正>1研究背景地震活动度S(下文简称S值)用于定量描述地震活动性的强弱程度,包括地震频度、平均震级、平均释放能量、最大震级以及地震空间分布的集中度及其记忆效应(谷继成等,1985)。在地震预测实际工作中发现,某些小区域小地震活动与周围中强以上地震活动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即所谓的“地震窗”。将“地震窗”与地震活动度S相结合,研究地震窗内S值异常变化与整个研究区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可以有效开展震情跟踪工作,为震情研判提供参考。本文通过计算吴忠地震窗(下文简称吴忠窗)内小震活动度S,分析宁夏及邻区5级以上地震前S值的变化,探讨窗内S值异常与地震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汶川8.0级地震前地震活动能量场中短期异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国富  杨明芝  马禾青  许晓庆 《地震》2011,31(3):135-142
本文应用随机函数理论,将地震释放能量作为地震活动场的基本要素,采用自然正交函数(或称经验正交函数)展开方法,讨论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能量场的中短期时空异常.结果表明,汶川8.0级地震前震源周围区域能量场的几个主要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典型场)的时间权重因子出现了明显中长期异常变化,这可能是汶川地震...  相似文献   
9.
提取宁夏银川台远震P波接收函数,计算了台站下方地壳厚度和波速比,得出银川台下方地壳厚度为48.0km,体波波速比为1.72。分析认为银川台下方地壳分层结构明显,地壳厚度起伏剧烈,具有较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正>1研究背景地震预测预报是地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地震工作者对地震的时、空、强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提出诸多表征地震活动性的地震学参数,并取得了一定认识和成果。其中,地震危险度D是表示在t时刻内发生地震概率的一个参数,相关研究成果如下:王炜等(1987)在统计研究华北小地震时间间隔时,引入地震危险度D值,并成功提取了华东5次中强震前D值异常;戴维乐等(1997)使用1972—1992年华北地区地震资料,对地震危险度D值进行空间扫描,结果表明,大部分中强以上地震前2—3年,在未来震中周围会出现较大范围的D值中期异常区域,并对D值在中期预报、预报效能、计算结果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戴维乐等(1998)针对华北地区地震危险度D值的短期异常变化进行研究,从异常区的出现时刻、异常区扩大、收缩时刻等,讨论了中期异常与短期异常的联系,随后将该参数应用于神经网络等方法。此外,王等(2000)利用地震危险度D值和其他地震学参数的异常交会区,对华东地区未来震中位置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