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30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基于能量平衡方程的第三代近岸海浪数值模式SWAN(Simulation Waves Nearshore)及其包含的物理过程(风生浪、底摩擦、白浪耗散、深度诱导波破碎、非线性波-波相作用等),并利用该模式对影响杭州湾-长江口沿岸海域的一次台风浪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模式所需风场由藤田台风风场模型嵌入对应台风特征等压线,并对相应时段的NCAR/NCEPT资料、单站资料进行同化后提供;利用自嵌套的方式提供波谱边界条件;模式模拟的结果与实际海浪观测资料相符较好,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底摩擦、深度诱导波破碎、三波相互作用等物理过程联合对近岸台风浪的影响,初步认识了它们在近岸台风浪生成、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南海北部海区温跃层分布特征及成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陈希  沙文钰  李妍 《海洋预报》2001,18(4):9-17
利用二十一层海温再分析资料,详细分析了我国南海北部海区温跃层的强度、深度及厚度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南海陆架浅水区域内,存在着随季节变化明显的辐射型温跃层;3-5月是温跃层的成长期:6-8月是该海域温跃层的强盛期;而9-11月温跃层开始减弱,到了冬季(12月到次年2月)温跃层变得最终,趋于消亡。结合本海区温跃层的这种变化特征,分析了该海域净辐射通量的分布状况及随季节的变化特征,证明了净辐射通量是影响该海域温跃层季节性分布特征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环台湾岛海域半日潮波特征的三维模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1997版POM海洋模式,首次应用于环台湾岛海域的潮波数值研究.得到该海域的半日潮波主要为23°N以南西太平洋传来的胁振潮.影响台湾海峡的半日潮波分别由海峡南北口传入的两支潮波,且北支强于南支.福建沿岸湄州湾-兴化湾为最强潮区,其M2分潮最大振幅可达240cm.最强潮流区位于澎湖水道,M2分潮最大潮流达196cm/s.环台湾岛海域潮波潮流水平结构上除海峡北部原有一个圆流点外,还发现另外存在4个新的圆流点.潮流垂直结构上主要为右偏,接近底层处为左偏.  相似文献   
4.
湛江港邻近海域台风浪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第三代近岸海浪数值模式SWAN及包含的物理过程进行了简要介绍,利用该模式对影响南海湛江港海域的二次台风浪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由藤田台风风场模型同化相应时刻的台风要素、NCAR/NCEP网格点资料、单站观测资料后,提供模式所需风场;利用自嵌套的方式,提供模式波谱边界条件;两次模拟结果与实际海浪观测资料相符较好,可以为该海域台风浪的模拟预报提供较为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结合等压面上高度场及其气象要素矢量场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设计了一种能客观反映大气在等压面上的运行规律的可视化方法-表面场线映射,它在气象上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结合等压面上高度场及其气象要素矢量场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设计了-种能客观反映大气在等压面上的运动规律的可视化方法表面场线映射,它在气象上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均匀水体假设的海水透明度经验计算公式不具有普适性的缺点,将海水在垂直方向上分为若干光学性质相近的均匀层,推导出非均匀水体中目标对比度传输方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海水透明度的计算模型。利用BROKE_WEST_ACS实测的海水固有光学性质数据和透明度盘观测数据,对计算模型进行了数值试验和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透明度盘实测值平均相对误差为9.1%;该模型既克服了透明度盘测量易受天气状况和人眼差异影响较大的缺点,又突破了均匀水体透明度计算方法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阿夺底锑多金属矿为中、低温热液矿床,矿体赋存于断层破碎带中,矿体的展布方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沿区域性深大断裂侵入,富含锑铜银的喜马拉雅期花岗岩浆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热液。  相似文献   
9.
滇中地区中二叠统梁山组富锂黏土岩分布于梁山期滇中古陆东侧河口湾、滨海平原沼泽区的泥坪带.梁山组黏土岩由4种岩性类型组成:灰-灰褐色含铁铝土(矿)岩、灰白杂红色高岭石黏土岩、灰-灰绿色黏土岩、灰黑-黑色水云母碳质黏土岩.研究发现,半咸水向咸水转变、弱氧化-还原、低能、滞留局限的古地理环境有利于形成富锂黏土岩.在稳定的大地构造环境,温暖、潮湿的古气候,丘陵为主的古地形条件下,滇中古陆的寒武系—泥盆系镁质碳酸盐岩在次生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富锂黏土,经过搬运、沉积作用形成富锂黏土岩.在昆明市东川-富民、玉溪市红塔-建水、丽江市永胜-宁蒗地区具较好的富锂黏土岩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1979—2014年臭氧总量的卫星遥感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臭氧总量数据序列进行模拟计算,考察了北太平洋上空臭氧总量长期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结果表明,北太平洋地区大气臭氧总量长期变化呈现减少趋势,但是减少速率随季节和纬度带表现出差异性,在各纬度带臭氧峰值季节臭氧下降趋势最为显著.在0°—15°N地区臭氧高值出现在夏秋季节并在8月达到峰值,峰值月份臭氧年均下降率约为0.2DU/a;15°—30°N亚热带地区臭氧高值出现在春夏季并在5月达到峰值,峰值月份臭氧年均下降速率约为0.22DU/a;而在30°—45°N中纬度地区臭氧高值出现在冬春季并在2月达到峰值,峰值月份臭氧年均下降率0.75DU/a.在臭氧分布年平均态基础上,影响臭氧总量分布变化的因素主要有臭氧损耗物质(EESC)、太阳辐射周期(Solar)、准两年振荡(QBO)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等.其中,EESC导致臭氧损耗效应随着纬度升高而增大,在从低到高的三个纬度带损耗最大值分别为11DU、16DU和66DU;Solar增强导致臭氧增加,在三个纬度带的增加效应最大值分别为16DU、17DU和19DU;QBO@10hPa和QBO@30hPa对臭氧影响幅度基本在±10DU内波动,只有QBO@10hPa对30°—45°N区域的影响作用达到14DU,值得注意的是QBO影响作用随着纬度变化存在相位差异,在0°—15°N区域臭氧变化与QBO呈现相同相位,而在15°—30°N和30°—45°N区域臭氧变化与QBO呈现相反相位;ENSO对各个纬度带臭氧影响幅度也在±10DU内,ENSO影响作用在不同纬度带也存在相位差异,臭氧总量变化在0°—15°N、15°—30°N区域与ENSO相位相反,在30°—45°N区域与ENSO相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