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0 引言东海陆架盆地是我国海域的一个大型中、新生代叠合改造型含油气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油气勘探层位主要针对新生界。因中生界地质结构复杂,断裂发育且后期改造强烈,其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即地震反射能量弱、频率低、连续性差(简称"弱低频"反射),严重制约了东海中生界油气的进一步调查。近年来,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通过二维地震采集参数模拟、采集试验和攻关处理,获取了较好的二维地震数据资料。1 "长电缆、强震源、  相似文献   
2.
东海陆架盆地是中国近海最大的边缘海盆地,其地下地质结构较为复杂,地震剖面的中深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常规的地震波能量补偿技术很难获得有效的地层信息,从而制约了东海陆架盆地中深层构造结构研究及中深层油气勘探。基于此,本文利用基于小波分频的地层Q值补偿技术,该技术针对东海陆架盆地中深层地震资料的频率特点,逐点进行小波分频处理,得到目标频率信息的地震数据,在此数据基础上利用小波域谱比法计算地层Q值,避免了其他频率信息对提取Q值的影响,提高了Q值提取的稳定性,最后进行地层Q值的振幅和相位补偿。模型和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有效地补偿了东海陆架盆地中深层地震资料的振幅和相位,提高了主频,展宽了频带,从而提高了中深层地震资料的质量,有利于后期地震资料的反演。  相似文献   
3.
经验模态分解算法(EMD)是一种基于有效波和噪声尺度差异进行波场分离的随机噪声压制方法,但由于实际地震数据波场复杂,导致模态混叠较严重,仅凭该方法进行去噪很难达到理想效果.本文基于EMD算法对信号多尺度的分解特性,结合Hausdorff维数约束条件,提出一种用于地震随机噪声衰减的新方法.首先对地震数据进行EMD自适应分解,得到一系列具有不同尺度的、分形自相似性的固有模态分量(IMF);在此基础上,基于有效信号和随机噪声的Hausdorff维数差异,识别混有随机噪声的IMF分量,对该分量进行相关的阈值滤波处理,从而实现有效信号和随机噪声的有效分离.文中从仿真信号试验出发,到模型地震数据和实际地震数据的测试处理,同时与传统的EMD处理结果相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地震随机噪声的衰减有更佳的压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生长断层是在伸展和走滑盆地中一种重要且广泛存在的构造样式。通过地震资料定性识别出东海陆架盆地南部地区18条生长断层;根据断裂对研究区各级构造单元控制作用和纵向切穿地层情况,将其划分为一级控盆断裂、二级控凹断裂、三级控带断裂和盖层断裂;通过断裂平面分布特征研究认为研究区的断裂以NE、NNE延伸为主,少数为NEE方向;利用地震剖面在研究区识别出阶梯状组合断层带、“Y”字型组合断层、多米诺式断层带、地堑、地垒等多种断裂组合样式;又结合生长指数和断层落差两种方法对研究区生长断层的运动学特征进行了定量统计分析,发现研究区生长断层在古近纪时期活动强度具有自西向东逐渐递减趋势,区内断层活动期次自西向东逐渐变新,整个研究区内生长断层在古近纪盆地裂陷—断陷期活动强度最大,中新世后断裂活动趋于稳定。认为晚中生代以来太平洋板块西缘俯冲后撤和印度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碰撞在东海陆架盆地形成的远程蠕散效应,使东海陆架盆地形成了拉张伸展应力场环境,是研究区发育大量生长断层的首要原因。同时,加强对研究区生长断层伴生构造如滚动背斜和缓坡带阶梯状断裂组合封堵形成的岩性圈闭研究,有利于推动东海陆架中新生代盆地资源勘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拖缆采集的海上多道地震数据受海水间传播的多次波影响,往往在共炮点道集上发育周期性的强振幅干扰波,这些噪音会掩盖海底以下及强反射层以下地层的面貌,严重影响多道地震数据的成像效果。为了消除海上多道地震数据中存在的海水间传播的多次波对地震数据的干扰,首先分析浅水多次波在海水间多次震荡的产生机制,采用了τ-P域静校正延迟技术对其进行压制,处理的核心是在τ-P域对周期性多次波模型进行预测,再通过自适应相减以去除地震数据中的多次波。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方法对海水间震荡的浅水多次波具有很好的压制效果,经过浅水多次波去除后的叠加剖面信噪比得到有效提高,剖面的品质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6.
常规的基于叠后地震资料的地层Q值补偿方法受数据平均效应的影响,Q值估算精度较低,导致保真性差,而HHT时频分析可以反映出信号的局部信息,基于以上原因,提出一种基于HHT方法的地层Q值补偿方法。首先应用HHT分频技术将浅层、中深层地震数据分成不同的频率范围,得到不同目标层频率尺度的地震数据;然后在HHT时频域内通过谱比法提取Q值;最后分别进行地层Q值振幅补偿和相位补偿。该方法针对不同的目标地层将地震数据分解成不同的频率尺度,避免了不同频率成分之间的干扰,而且可针对性处理目标层的频率信息,提高了地层Q值提取的稳定性。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对振幅和相位进行补偿,使中深层反射波形得到恢复,主频提高,频带展宽,地震资料的品质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7.
东海陆架盆地为我国近海最大的中—新生界叠合含油气盆地之一,并且有着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为进一步分析盆地中—新生界油气前景,基于10余年来针对东海陆架盆地中生界开展的地球物理勘探成果,综合最新中—新生界研究进展,通过总结分析中—新生代地层发育特点、残留展布特征及盆地结构,理顺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过程,进而探讨中—新生界油气成藏地质条件与油气勘探前景。盆内新生界已取得油气突破前提下,基隆凹陷可作为新生界油气进一步突破的重要远景区,同时东部坳陷内的西湖凹陷深盆气藏具有良好的地质条件,可作为油气勘探重点目标区。盆地南部的闽江凹陷与基隆凹陷南侧则为东海陆架盆地未来取得中生界油气勘探突破的有利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8.
遥感图像上的直线、弧线、折线(状)的成因与地质作用有关,其间接反映了地下断层的存在。在研究利用遥感图像提取地质线性构造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线性构造遥感解译的原理、图像增强处理技术以及解译标志。以1990年蓬莱地区Landsat5TM图像为例,通过直方图均衡化、主成分分析、方向滤波、与DEM数据的复合等处理,最终解译出蓬莱地区NNE向主要断裂5条,其他次级断裂23条。  相似文献   
9.
线性干扰的去除对于海洋浅水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剖面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海洋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线性干扰波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TAUP变换去除线性干扰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海洋高分辨率地震勘探中线性干扰的去除.实际处理效果表明,经TAUP变换处理后的叠加剖面,其线性干扰去除效果明显,剖面信噪比得以提升.通过与FXCNS、多道倾角滤波去除线性噪音效果对比,使用TAUP变换压制线性噪音的技术方法在渤海地区高分辨率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可获得更为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野外无检波器组合的采集方式使得面波的压制成为单点高密度地震数据处理的关键。F-K滤波、τ-p变换是两种常用的压制面波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压制面波的效果与道间距有关。对面波速度、频率、射线参数与道间距关系的数值分析发现,道间距越小,压制面波的效果越好;大道间距会产生假频而使得面波难以有效地滤除。这从另一侧面也证明这两种方法可以更好地压制高密度地震数据中的面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