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33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吐哈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吐哈盆地侏罗系是一个盆地充填层序 (一级层序 ),包括 4个构造层序 (二级层序 ),分别与侏罗纪湖盆的 4个演化阶段 (稳定沉降阶段、短期收缩阶段、扩张阶段和萎缩阶段 )相对应,其中又分为 13个 (三级 )层序。与海相地层不同的是,本区识别出了 4种层序边界类型 (A型、B型、C型和D型 ),其对应的层序本文分别称之为冲积层序、淹没层序、类Ⅰ型层序和类Ⅱ型层序。冲积层序形成于构造剧烈抬升时的盆地萎缩阶段,淹没层序形成于构造沉降迅速时的盆地扩张阶段.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斑节对虾生长速度和抗病性的关系,按照1尾雌虾对1尾雄虾的比例建立15个全同胞家系,通过这15个斑节对虾全同胞家系生长、抗白斑病毒( WSSW)试验,选出具有生长优势的家系394,053,抗病性强的家系242,007,480.对抗病免疫相关因子超氧化物岐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的分...  相似文献   
3.
赣南地区是我国花岗岩型铀资源的重要产地,笔者运用深源成矿和多次成矿理论,对区内产铀花岗岩体特征和花岗岩中的铀矿成矿条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了该区花岗岩型铀矿的成矿模式,提出"靠边缘、查蚀变、追构造、找热体"的找铀矿标志,厘定出4处具有较好找矿前景的工作靶区。  相似文献   
4.
锡钨多金属矿化多与Li-F碱长花岗岩有关,其岩浆演化晚期常发生较大规模的液态分异作用。广西栗木锡钨铌钽矿与成矿有关的岩体包括肉红色中粒碱长花岗岩以及顶部的白色细粒碱长花岗岩。矿化产于碱长花岗岩顶部附近,主要矿化类型包括花岗岩型钨锡铌钽矿化、似伟晶岩型钨矿化、长石石英脉型钨矿化和石英脉型钨锡矿化。碱长花岗岩中存在大量岩浆液态不混溶现象,包括矿囊、似伟晶岩和细晶岩等。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贯穿于栗木碱长花岗岩分异演化的全过程,矿囊代表岩体中富含钨锡和挥发份的岩浆,岩体顶部的似伟晶岩和细晶岩是碱长花岗岩岩浆分异的结果。在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过程中,W、Sn、Nb、Ta等成矿元素以及挥发份不断富集,形成岩浆岩型、长英质脉型以及石英脉型矿化。不同类型的矿化对应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的不同阶段,由此建立了栗木矿床岩浆液态不混溶的成矿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5.
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强余震观测的电磁同震效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后,在武都汉王地震台及其附近地区进行了为期22d的余震序列电磁异常连续监测,观测到多次余震事件的电磁同震现象。通过与汉王强震台的地震记录数据比较发现,同震信号存在于所有的电场和磁场记录分量中,它们与地震波的到达同步,而不是在地震发生的时刻出现。地震发生时的电磁辐射信号似乎在记录数据中有所显示,但是与地震波到达观测点时的电磁信号相比幅度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北地区中新生代花岗岩中氮含量及其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成君  文启彬 《地球化学》2000,29(2):202-207
通过对中国东北地区花岗岩类样品的分段加热,探讨了岩石氮气同位素组成的测定方法,并测定了释放出的N2含量及δ^15N值。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东北不同地区的花岗岩、流纹岩和花岗斑岩在分段加热过程中,不同温度段释放N2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特征不同,释放N2含量判别较大。花岗岩释放N2含量为1.64~6.23uL/g,最大释放峰温度在600℃左右,流纹岩、花岗斑岩释放N2含量为108.98~755.96uL/g,  相似文献   
7.
虾蛄(Squillidae)是重要的水产增养殖品种。目前针对虾蛄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基础生物学和繁殖生物学方面,其中在虾蛄的纳精结构、性腺发育和幼体发育等研究方面还存在诸多分歧。作者综述了几种虾蛄类,如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黑斑口虾蛄(O. kempi)、猛虾蛄(Harpiosquilla harpax)和棘突猛虾蛄(H. raphidea)的资源分布、生活习性、亲本、性腺和幼体发育等研究成果,以期为虾蛄繁殖生物学和人工育苗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北京二十里长山-平谷盆地MT测量与地层含水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北京东部的顺义二十里长山-平谷盆地进行了75个测点的大地电磁测量.通过应用TE与TM联合模式下的Occam以及Rebocc二维反演方法获得的电性结构模型,揭示了该区第四系覆盖层的厚度、基岩顶部电性分布特征、断裂构造以及含水岩溶发育情况.测量结果表明,测区第四系覆盖层普遍富水,二十里长山断裂两侧为2个差异明显的水文地质单元,断裂构造控制了基岩中含水岩溶的发育;在平谷盆地,含水岩溶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呈现出一种上下相通的"网络状"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9.
杨启彬  刘佳 《贵州气象》2006,30(Z1):20-21
龙滩水电站工程已于2002年破土动工,计划于2008年完工。龙滩水库建成蓄水后,将淹没罗甸县境面积达75Km2,为此对龙滩水库建成蓄水后对罗甸未来气候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将大地电磁测深用于寻找深层地下水,在北京东部平谷盆地实施3条剖面25个测点,在资料分析过程中,对部分测点实施Mohr圆阻抗张量分解技术;在自动反演过程中,引入Rhoplus和Rebocc反演程序。通过对反演解释结果的分析,认为测区第四系地下水含量丰富,断裂构造及含水岩溶发育。对比3条剖面的电性分布特征,推测存在走向NNE的区域性断裂F1,其所经之处控制基岩中含水岩溶的发育;与F1相交的NW向次级断裂带控制了另一深部含水岩溶发育区,不同方向的含水岩溶发育区因断裂构造相通,呈现“网络”式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