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4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正为全面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政务服务改革精神,兰考县国土资源局不动产登记中心切实将"放管服"改革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创新形式,主动使用不动产自助发证机,为不动产登记改革服务"加速"。不动产自助发证机使办事群众30秒就能领取到自己的不动产证,有效解决了人工咨询与业务办理工作中出现的流程多、  相似文献   
2.
随着Web2.0时代的来临,志愿者地理服务(VGI)逐渐改变了传统的地理信息服务模式。以新浪微博为例,从网络社会空间入手,实现了数据的获取、清洗、可视化及空间分析,对南京市热点地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南京市辖区的鼓楼、建邺、秦淮等老城区和浦口、江宁、栖霞等地区分别由于商业聚集地吸引大量人流和大学城聚集成为整个城市的热点地区,集聚程度高,人流量相对较大。该模式为城市应急、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依据,也为VGI模式下的地理空间信息研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陈晨  朱晨曦  陈火根 《江苏地质》2019,43(4):665-671
将地质资源环境调查与空间规划相结合,是规范土地开发行为、规避地质环境风险、有效利用地质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统筹考虑地质调查成果内容和空间管制分区评价需求,应用Meta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提出了一套以空间规划管制分区为切入点的矿地融合空间规划管制方案,并选取苏州中心城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市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较好,较适宜建设区域面积较大,主要分区在工业园区、相城区和吴江区,基本能满足近期规划的需求,从城镇扩展、生态用地保护、中心城区开发边界3个方面提出空间规划管制发展方向,证明未来城市建设应向南北两个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江苏省域国省道路网数据为研究对象,从等时圈、可达时间等角度进行可达性分析,综合分析了全省交通可达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 2005~2015年,设区市等时圈变化主要集中在江苏沿海;(2)全省绝大部分区域(83.49%)位于南京4.0 h等时圈辐射范围内,苏南地区全部位于南京3.0 h等时圈辐射范围;(3) 2005~2015年间,省会南京与各县(区、市)的交通通达能力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5.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从与江苏城市群联系空间格局角度进行指标分析,综合测度信息、交通、经济3方面联系程度,并利用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城市间联系格局进行研究。研究表明:①城市间的联系网络呈现由下游向中、上游地区逐渐减弱的态势,形成了横"T"字形的联系空间结构;②相较江苏其他城市,苏州、南京与长江经济带节点城市的联系更为紧密,辐射更广。  相似文献   
6.
近30年来江苏海岸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岸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可用于量化反应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为海岸带开发与利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以江苏海岸带为研究对象,选取1978~2007年5期Landsat MSS/TM影像作为数据源,建立遥感分类系统,采用分层分类监督分类方法获取研究区5期序列LUCC数据,进而计算分析江苏海岸带近30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结构演变,系统研究了近30年来的LUCC的变化数量以及变化速率。研究结果表明:(1)从土地利用结构上看,近30年来,江苏海岸带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建设用地为主,虽然耕地占比近年来有所减少,但是仍然高达70%以上;(2)从土地利用变化来看,江苏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最为显著的是城镇建设用地,无论是变化数量和变化速率都非常显著,同时大量沿海新围垦土地多为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历史演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百年来江苏沿海进行了大规模的滩涂围垦开发。本研究评估了近代以来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历史演变情况,分析其演变机理。研究搜集整理了清末至今多种历史地形图、地方志、遥感资料,利用统计分析以及空间分析,定量地揭示近百年来江苏沿海围垦时空变化,并简要分析变化背后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在围垦的时间分布上,不同时期的历史围垦程度不同,其中民国时期1910 年代和解放以后的1950 年代的围垦规模分别为解放前和解放后的两个围垦高峰时期;(2)在围垦的空间分布上,总的来说,盐城市围垦面积最大,总量占全省总围垦面积近70%,南通、连云港市相对较少,而沿海三市围垦面积排名前五名的分别是大丰市、射阳县、连云区、响水县、如东县;(3)从围垦特点看,空间缓冲区分析显示历史上江苏沿海围垦多为鱼鳞似的圈围,用途则以农业生产、水产养殖、国营盐场为主,工业用地、港口建设用地大大不足,用地综合效益不高。  相似文献   
8.
入海河口是陆地和海洋之间的过渡区域,由于入海河口受海陆交互作用,受水沙过程、水动力过程影响明显,河口滩面地形变化频繁,空间数据特别是滩面地形数据获取较为困难,难以开展滩面水文过程分析。本研究首先提出一个总体框架用于河口流域提取,其核心是通过Model Builder构建链式河口流域地理处理过程,基于DEM进行一站式滩面信息处理,实现河口流域信息的快速提取。对于一些侵蚀性河口或者人工干预比较多的河口,研究辅以高分辨率影像非监督分类方法,进行河口流域信息的快速提取。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在河口流域提取方面有良好的实用性,可方便地进行多种情境分析与比较,减少中间数据处理过程,进而有效地应用辅助规划决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南海南部地球物理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化极磁力异常及二维地震资料的整理与解译,将南海南部的断裂体系划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NW向走滑断裂、NE向拉张构造伴生断裂、SN向走滑断裂及南部弧形断裂。NW向走滑断裂主要对南海的板块划分具有指示作用; NE向的断裂多为拆离构造伴生的一些断裂,具有拉张板块边界的特点。NW走向的走滑断裂与新南海扩张有着密切的关系,而NE走向的断裂则控制着南海内部盆地的形成。SN走向的断裂在研究区内主要为越东—万安断裂带,由于其空间分布较长且构造作用明显切割深度较大,可以认为越东—万安断裂带是南海西侧的边界断裂带。笔者对马来西亚沙捞越地区的武吉米辛构造带野外露头的分析,可以进一步确定其为古南海俯冲之后抬升到地表之上较为有力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