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23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永强  盛业华  刘会云  戴华阳 《测绘科学》2008,33(1):130-131,134
激光扫描系统获取的数据中包含了大量背景信息,给信息提取和表面重建工作带来严重影响,需要有效滤除。依据空间点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提出了针对车载激光扫描点云图像背景信息滤除的有效方法,并以OpenGL为工具,开发了一系列点云数据处理工具,能快速、直观、准确地滤除无用背景信息,完整地保留有用的前景信息,从而为大规模三维场景快速重建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根据地震灾害应急协同技术平台的保障条件、功能架构、性能指标、成果产出和实震检验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和特点,采用德尔菲法从影响地震灾害应急协同技术平台状态和应用效能的诸多因素中,梳理出3项准则层指标、13项子准则层指标和52项具体指标,构建应用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级指标相对于上一层指标的重要程度排序及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取优、良、差3个等级,以云南省地震灾害应急协同技术平台为例开展应用效能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该平台应用效能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实例应用结果表明,可利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地震灾害应急协同技术平台应用效能评估。  相似文献   
3.
针对基于车载LiDAR点云数据的道路边界提取存在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联合特征且能适应多种道路环境的道路边界提取方法。首先依据移动测量系统的航迹,按照设定宽度对道路数据进行分段,排除道路外侧无用数据;再对每段数据采用布料模拟滤波(CSF)算法分离地面点和非地面点,通过强度中值滤波去除地面点的椒盐噪声;然后计算点云局部邻域高差梯度和回波强度梯度构成的联合特征,依据设置阈值提取道路边界;最后通过欧氏距离聚类剔除部分非道路边缘点,细化道路边界,合并各段道路边界点云,得到完整的道路边界。选用代表性的城区道路、高速公路、乡村道路3种实验环境,验证了算法的鲁棒性。该研究对于扩展车载LiDAR在道路场景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车载激光扫描的带状地物表面快速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带状地物空间形态特征以及车载激光扫描系统对带状地物数据采集的特点,提出对相邻两条扫描线数据构建三角网进而完成整个带状地物表面快速重建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每条扫描线获取带状地物横截面的特点,相邻两条扫描线构建的三角网能准确地反映其所覆盖的狭长条带区域的形态结构,把所有狭长条带连接起来便能准确地描述整个带状地物的形态结构。在网格构建过程中自动建立点、线、面间的拓扑关系或隐含拓扑关系,查询和动态更新操作都限制在非常狭小的范围内,便于快速重建。  相似文献   
5.
通过普洱6.3、宁蒗6.2级和姚安6.5级3个在省内M≥5级地震平静了10余个月,打破5级平静后发生的M≥6级强震前水汞的异常分析,并着重短临异常研究,结果表明这3次地震前水汞均有中期和短、临异常,中、短、临异常台站数为两头少,中间多。中期异常表现为11%。22%的水汞观测台站震前出现2—10个月的中期异常;短期异常表现为震前2—3个月,平均44%的台站观测到短期异常,最大异常幅度与异常判定线比值在1.3—3.2倍之间:强震前都只有1个台站出现临震异常。短期异常有差异,宁蒗6.2级主震前,短期异常在2次前震前出现,普洱6.3、姚安6.5级地震前,水汞短期异常在打破5级平静的地震前出现,水汞短期异常有活跃、平静的现象。最早出现中期异常的台站相对靠近震中。  相似文献   
6.
意大利地震紧急事务处置的特点:①地震灾害与其他灾害统一在一个部门进行紧急事务处置。民防部专门负责实施各类灾害应急救援,应急处置职责范围广泛,包括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的各类灾害应急救援。健全的组织机构保障了应急处置的高效联动。②地震应急响应技术系统联动集成。硬件平台、基础数据库、软件开发与灾害模型研究4个方面进行集成。③高分辨卫星遥感技术实现灾情快速获取。  相似文献   
7.
固井材料导热性能是影响地热井取热效果的因素之一。为提升地热井固井材料导热系数,采用正交试验,借助层次分析-指标重复性相关(AHP-CRITIC)混合加权法和极差分析,进行固井材料导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天然鳞片石墨、铁粉和石英砂均可提高固井材料导热系数,其中石墨对导热系数的提升作用最为显著,铁粉次之,石英砂最小;石墨掺量和水固比分别是影响固井材料综合性能的主次要因素;随着石墨掺量递增,其导热系数递增、48 h抗压强度和流动度均递减;得出高导热固井材料的优选配合比为:水固比值0.44,石墨、铁粉和石英砂掺量分别占水泥质量的7.5%、3%、2%,其导热系数可达1.87 W/(m·K),较常规固井材料提高约70%。研究成果可为地热能高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将建筑物立面数据从散乱无序的车载LiDAR点云中分割出来是一项繁琐而艰巨的任务。本文提出基于基础地理数据辅助的分割方法:首先对基础地理数据进行要素精简,提取有效的建筑物轮廓数据;然后将提取数据转换到车载LiDAR点云数据所在坐标系中,实现坐标基准的统一;再根据建筑物立面特征设置合理的建筑物轮廓缓冲阈值,对建筑物立面点云进行自动分割;最后采用合理的质量评价机制,对分割结果进行检核和评价,实现分割结果的质量控制。实验表明文中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9.
道路场景中路灯数量大、类型多,大场景中路灯详细信息获取是一项繁重的工作。本文提出先验样本集辅助的、基于骨架线缓冲区判别的路灯点云提取及种类识别算法:先根据路灯在车载LiDAR点云中的表达特征,构建路灯模型,并构建路灯先验样本集;再依据数学形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取车载LiDAR点云场景中的杆状地物,在路灯模型及语义规则约束下,得到候选路灯;然后根据候选路灯的参数信息,及已获取路灯的统计信息,从样本集中筛选候选样本;最后基于最小二乘理论的匹配算法,对路灯先验样本与候选路灯点云进行匹配筛选,并基于路灯骨架线信息构建的双重缓冲区,对候选路灯进行判别分析,实现路灯的提取和种类识别。试验表明,该算法对于遮挡少、数据相对完整的路灯提取准确度为95.2%,对于遮挡严重、点云密度低、数据完整性差的路灯提取准确度为78.0%,验证了该算法对大场景中路灯详细信息提取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0.
云南漾濞6.4级地震灾情快速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震后开展灾情快速评估工作可为政府部门确定重点救援区域、部署救援队伍、调配救援物资等应急处置提供重要的信息决策支撑。基于云南新研制的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系统,完成了2021年5月21日云南大理漾濞县6.4级地震灾情快速评估及科技保障任务。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经过升级优化的地震快速评估软件,在系统稳定性、运算效率、应急产品丰富度、信息推送服务等技术指标有了显著提升,灾情评估结果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满足互联网时代应急处置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