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2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剑门地貌见于四川盆地北部的剑阁县剑门关一带,是一种特定的砾岩地貌,以发育砾岩悬崖绝壁、砾岩关隘、砾岩峡谷、砾岩山峦、砾岩峰丛等为特征,规模宏大,气势如虹。龙门山山前广泛分布,景观独特,与广东丹霞地貌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2.
地质公园建设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质公园建设不仅可开发地学旅游新产品,拓宽地学旅游市场,加强对地学知识的科普宣传教育,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求知需求,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品位,还具有指导地质遗迹景观区的管理和保护工作,促进以旅游为龙头的地方经济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四川牟尼沟水体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李宏业  尹观  杨俊义  范晓 《地球学报》2003,24(6):529-534
牟尼沟位于四川省北部阿坝州松潘县,青藏高原东隅,系黄龙-九寨沟国家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文中运用同位素地球化学的方法,对牟尼沟各水体中的δD、δ^18O、T值、氘过量参数(d)和元素化学分析数据进行研究,初步查明牟尼沟内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以及主要泉水之间的循环和补、径、排关系。珍珠泉和翡翠泉为沟内出露的主要泉水;其中二道海沟珍珠泉系地下深循环热水的露头,是大气降水通过补给区弱透水覆盖层中的断裂或裂隙下渗,通过深大断裂循环至地下深部,与深部热流进行热交换后,返回地表出露,其作为天然温泉开发具有较大的潜力;矿泉水厂沟的翡翠泉是典型的酸性岩溶冷泉,含水层水的径流较珍珠泉慢,且滞留时间相对长些,含有一定的CO2,系一深部含水层地下水的露头,它源自全区补给高度最高的大气降水。泉水流量大且稳定,水质好,作为矿泉饮用水开发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沟内大多数地表径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浅层地下水补给,丰水期以大气降水为主,枯水期浅层地下水补入到地表径流中的比例相对增加。这种对地表径流的调节作用,对于保持风景区内的景观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评估珍珠泉、翡翠泉的开发潜力以及牟尼沟景区的旅游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水循环模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运用水均衡原理对九寨沟流域进行了专题的水循环研究,初步查明了注以域内各次级含水单元间的水动力联系及量的比例,进而概化出九寨沟流域大气降水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者之间关系的水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5.
四川九寨沟水循环系统的同位素示踪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尹观  范晓  郭建强  杨俊义 《地理学报》2000,55(4):487-494
运用天然水的同位素示踪技术追溯四川九寨沟水的来源及运移过程,研究九寨沟水循环系统,即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动态转换关系。揭示不同水体的补排关系和不同水文地 质单元之间的水力联系,可用于保护及合理开发这里自然景观资源。  相似文献   
6.
诺水河地质公园位于通江县北部,地理区位条件较优越,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广,成因类型多样,景观规模大,景观品质高,以岩溶洞穴钙华堆积景观为主的导向型景观资源特色突出,个性鲜明,其它配套景观相对集中,互补性强,配套性好,具有重要的科研、科考价值,美学观赏价值,保护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九寨沟景观钙华呈相对集中的带状分布,地表径流多处流量呈现异常,运用水均衡原理,论证了九寨沟次级含水单元间的补、排关系,用则查哇沟、丹祖沟次级含水单元通过渗漏补给日则沟,保证了九寨沟核心景观的稳定,长海对九寨沟径流系统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德格县旅游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脆弱的旅游经济与丰厚的景现资源十分不相称.如何尽快地将资源转化为资本,加快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实现富民安康,是一项迫切的现实问题.德格县的旅游开发要重点突出人文内涵,打造精品线路.  相似文献   
9.
九寨沟旅游地质资源特征及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1:5万生态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全面查清了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地质资源本底,极大地提高了景观的科技含量,并对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分区,划分出6个基本类型27种及10个旅游小景区,新增5条生态旅游线,此外,还扼要叙述了九寨沟旅游地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充分了解九寨沟地区地质、水文地质的基础上,本文充分利用已监测的数据资料构建了九寨沟水环境灰色系统动态预测模型,对该区水环境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